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研究了浙江省发育于不同母质上的15个富铝化土壤的诊断特性,并探讨了这些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可分属于3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4个亚纲、8个土类和11个亚类.文后对土壤分类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富铝化土壤的诊断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浙江省发育于不同母质上的15个富铝化土壤的诊断特性,并探讨了这些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可分属于3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4个亚纲、8个土类和11个亚类。后对土壤分类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对2个白浆土和3个草甸土亚类及3个暗棕亚类土壤剖面,共计26个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Cu、Zn、Fe、Mu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量与有效态铜、锰之间呈正相关:锌在草甸土上成正相关,而在其它两个土类成负相关;铁在供试土壤上均呈负相关。全量和有效态四种元素与pH值在不同土类间表现各异。从剖面分布看,随着层次加深,四种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土类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河北曲周试验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曲周试验区28个土壤剖面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土壤冲积层理较明显,发育程度低,粉砂含量高,盐化现象普遍,人类活动迹象清晰可见,长期灌溉导致明显淋淀粘化层出现,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区土壤分别属于人工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中的相应亚纲、土类及亚类;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普查)》,分别属于潮土和盐土2个土类中的相应亚类,比较了6个土壤代表剖面在2种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陕西省茶园土壤的主要类型、理化性状及各茶园土壤的优缺点以及各类土壤对茶树生长发育与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1)陕西省的茶园土壤分属于4个土类、7个亚类和16个土种;黄泥巴、黄棕壤、棕壤和潮土这4个土类分别占陕西省茶园土壤的57%、37%、3%和3%;(2)山地黄泥巴和山地黄棕壤兼具各土种优点,是植茶的理想土壤;(3)陕西茶园土壤养分较高,茶树生长慢,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及矿质营养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多年野外调查和土样的分析测定,把该区的土壤划分为3个土纲,6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从山脚至山顶土壤的垂直分布是红壤、黄壤(黄红壤)和棕黄壤。在近山脚局部地带还有石灰性土壤的分布。该区的红壤具有弱富铝化特征,与典型红壤相比,在理化性质和矿物组成上不完全相同。高海拔的黄壤和棕黄壤部分因受古红土残留母质的影响变为次生型土壤,其性质与正常发育的土壤有一定的区别,肥力水平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冀北山地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土类一棕壤、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冀北山地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2个棕壤、3个褐土剖面的发生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山地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3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同时探讨了该区5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初步拟定了5个土族、5个土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滹沱河流域3个土类(含6个亚类)的磷酸吸收系数(PAC),以磷酸吸收系数作为土壤吸磷强度指标,结果表明,各类土壤的吸磷强度差异很大,土地土壤小于平原土壤,棕壤小于褐土,褐土小于潮土;从剖面层次看,同一类型土壤表层土壤的PAC较其它层次大。相关分析,回归人析表明,影滹沱河流域土壤PAC的主要因素是〈0.01mm土粒物理粘粒)含量。其次为CaCO3含量,根据目标产量,作物从土壤中携走的磷量,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艳敏  林培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408-1413
 农业用地是土地的农用类型。根据FAO关于土地的定义,土地应当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该文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工作区采用了土地类型的系统分类中的小单元的分级理念,分为土地综合类、土地综合亚类和土地利用综合体三级分类系统,既解决了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问题,又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所困扰农用土地分等的最低评价单元的实际问题,并利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资源的信息编码技术,将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土地类型划分为10个土地综合类、42个土地综合亚类和309个土地利用综合体。并在GIS支持下,绘制了该区1:3.5万土地类型图。该方法初步建立了利用土地类型概念进行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基础及其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按土壤分类学来分,青海省土壤分22个土类、56个亚类、92个土属、163个土种,其中耕种土种有86个,总面积59.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1.
一.土壤分类 建阳市土壤分类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类单元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4级分类法。全市土壤共分6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42个土种。  相似文献   

12.
对皖南地区8种成土母质发育的5种亚类水稻土的94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硫含量为8.9-85.3μgg^-1,土壤缺硫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8.6%。缺硫土壤主要分布于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潴育型水稻土。  相似文献   

13.
一、柘城县土壤类型及面积柘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全县土壤类型分2种:一种属于潮土类,包括典型潮土、盐化潮土2个亚类;另一种是砂姜黑土类,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亚类。全县土壤共划分2个土类、3个亚类、5个土属、11个土种。潮土土类是柘城县的主要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9.82%,砂姜黑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0.06%。砂姜黑土类地处城区北湖内,现已转作非农业用地,本文不再考虑该土类。全县各类土种及分布情况见  相似文献   

14.
豫东平原开封样区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诊断定量的方法 ,将开封样区划分出 3个土刚、5个亚刚、7个土类、9个亚类、1 0个土族和 1 0个土系。明确了不同土系的分异特征 ,为相同类型区土壤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桃山林区土壤普查进行分析,土壤类型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且随着外界条件变化而逐渐变化。掌握土壤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为合理改良与充分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该地区为暗棕壤,共有五个亚类,九个土属,十六个土种;非地带性土壤有4个土类、九个亚类。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正方案),初拟了湖南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湖南土壤划分为8个土纲、16个亚纲、53个土类、201个亚类,旨在为开展湖南土系调查和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正方案),初拟了湖南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湖南土壤划分为8个土纲、16个亚纲、53个土类、201个亚类,旨在为开展湖南土系调查和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其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将其划分为淋溶土纲,铁铝土纲,初育土纲3个土纲,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和石灰土6个土类,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8个亚类,并对保护区土壤生态的脆弱性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玉米种植制度对红壤土壤钾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为该区域合理安排种植制度和玉米地土壤钾素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春播前采集红壤区撂荒(CK)、玉米连作(CY)、豌豆-玉米轮作(RWY)和西葫芦-玉米轮作(RXY)4个种植制度下耕层(0~20 cm)和亚耕层(20~40 cm)土壤,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各形态钾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个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各形态钾分布规律不同,耕层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均高于亚耕层,矿物钾含量未表现出典型规律,种植制度对耕层土壤钾素含量影响更大。耕层和亚耕层土壤的水溶性钾、特殊吸附钾和非特殊吸附钾均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特殊吸附钾是该区有效钾的最大供应源。与玉米轮作相比,玉米连作导致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尽管其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但长期采用玉米连作不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轮作可降低土壤酸化程度,防止速效钾过度累积,其中西葫芦-玉米轮作可使土壤供钾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并保持稳定。【结论】玉米种植制度对红壤耕层钾形态及其有效性影响较大,其中西葫芦-玉米轮作是该区钾素可持续利用的玉米最佳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20.
根据样区内土壤的属性特征,对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中高级类的检索规则,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江镇土壤样区共划分出2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9个亚类及13个土系;其中,上东村系、琼山系、后田村系、美偶村系、乌石村系等5个土系为主要土系。本文着重介绍了样区中这5个主要土系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改良措施,并列举了开发利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