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冶,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很差,应及时用药预防。生产上首次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时(扬花株率5%~10%)用药,用药时间便于掌握,防治效果好。用药时间推迟,防效下降。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或品种易感病,宜在首次施药后间隔5~7天再用一次药。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戊唑醇、烯肟菌  相似文献   

2.
<正>3月17日,在来自安徽、湖北的50多名经销商的共同见证下,陕西农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了中国创制化合物氰烯菌酯产品"实粒"的上市会。据了解,氰烯菌酯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获得全球20年专利保护的全新化合物,对赤霉病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专业性,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唯一推荐化合物。农心市场部部长张建军说:"氰烯菌酯化合物已经通过业内专家的生物学活性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专化性强、离体活性高、输导性好、保护和治疗作用出色的特点,对小麦赤霉病有卓越的防效,且能显著降低麦粒中的毒素污染。但是该杀菌剂室内抗药性风险稍高,而"实粒"为氰烯菌酯和己唑  相似文献   

3.
<正>以小麦赤霉病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了9种药剂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从而为选择田间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科学依据。室内测定结果表明:9种原药对小麦赤霉病的活性到咪鲜胺铜盐最高,多菌灵活性最低。田间药效结果表明:50%多菌灵WP50~75克防效为76.11%~90.78%,25%氰烯菌酯SC25~50克防治效果这85.49%  相似文献   

4.
<正>问:用氰烯菌酯浸稻种,要浸多久,浸后要不要清洗,不清洗是否影响发芽?答: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一般浸种48~60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不影响稻种发芽。问:水稻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浸种,能否防治恶苗病,是否要加用氰烯菌酯?答: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的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含乙蒜素12%、杀螟丹5%,登记用于水稻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推荐用200~400倍液浸种。用该药浸种,对水稻恶苗病有良好防效,不需要加用氰烯菌酯。问:有几万公斤水稻种子,用药浸种不  相似文献   

5.
<正>苯甲·醚菌酯是苯醚甲环唑与醚菌酯的混配剂,其中苯醚甲环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差,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效,该药可以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据山东省东明县植物保护站张冬菊介绍,试验用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问:防治小麦赤霉病,戊唑醇、氟环唑、醚菌酯哪个效果好?都可以用于防治吗?答:戊唑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适用药,适期足量施用对赤霉病有良好防效,有多个戊唑醇单剂及其混配剂产品登记用于小麦防治赤霉病。氟环唑与戊唑醇同为三唑类杀菌剂,但对赤霉病的防效不如戊唑醇,一般不单用该药防治赤霉病,生产上多选用其与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剂唑醚·氟环唑防治。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适期足量施用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陇南市徽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特开展不同药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均对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中可与其他3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正问: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防治效果怎么样?答: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赤霉病有一定防效,不建议专门单独用来防治赤霉病。嘧菌酯会刺激赤霉病菌产生DON毒素,使麦粒DON毒素含量提高。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的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含苯醚甲环唑125克/升、嘧菌酯200克/升,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世科姆公司的禾技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含戊唑醇50%、嘧菌酯25%,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112.5~168.75克,折合每亩用制剂10~15克,折合每亩用戊唑醇纯药5~7.5克、嘧菌酯纯药2.5~3.75克。该药杀菌谱广,内吸性强,持效期长,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良好。嘧菌酯有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戊  相似文献   

11.
正为明确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江苏省宜兴市农业科技人员特进行了小麦田间药剂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100m 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参试各处理中以25%氰烯菌酯10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病情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但25%氰烯菌酯10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产量最终损失率最低;二次接力防治时间应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第1次药,7 d后再施第2次药。  相似文献   

13.
<正>问:我是江苏南京市六合区长芦街道的。打算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30~40毫升加75%三环唑20克,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防效如何,对水稻抽穗有无影响?答:按短信中所说的方法正常施药,对稻曲病有良好防效,对穗颈瘟有较好防效。如果田间已有叶瘟发生,宜加用春雷霉素、嘧菌酯、肟菌酯等药及时控制病害发生。加用这些药,对穗颈瘟的防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抗多菌灵菌株的频率逐年上升,多菌灵防效逐年下降,部分农场采用多菌灵防治几乎失效。为了筛选替代多菌灵的药剂,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在白马湖等6个农场对几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叶菌唑悬浮剂和25%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在所有农场都有较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吡唑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对吡唑醚菌酯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除对山东地区菌株的菌丝毒力低于多菌灵外,对两地孢子萌发的毒力和对安徽地区菌株的菌丝毒力均高于多菌灵。在田间,吡唑醚菌酯对山东和安徽两地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均在78.33%以上,且对安徽菌株的防效高于多菌灵。吡唑醚菌酯150 g a.i..hm-2和225 g a.i..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在0.69 kg.m-2以上,均高于多菌灵处理。吡唑醚菌酯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310~0.0647 mg.kg-1,小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的0.2 mg.kg-1,残留较低。吡唑醚菌酯在山东和安徽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低于11.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低于9.9 d,属于易降解农药。因此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可达到较高防效且对人体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问: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对小麦三病防效如何?答: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含氟环唑4.7%、吡唑醚菌酯12.3%,登记用于防治花生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大豆叶斑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均为110~160克,该药没有在小麦上登记。提示:氟环唑在小麦上适期足量使用,对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有较好防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省定远县目前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销量较好的农药品种有氰烯菌脂、戊·多、咪鲜胺、戊唑醇等。销量较好的原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天比较多,雨量大,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虽然政府采购一批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但品种少,而且都是老产品,防效差,还有时间滞后,不能在需要防治前发到农民手中,造成错过小麦最佳防治时期,现在已有小麦  相似文献   

18.
<正>问:赤霉病何时用药防治最佳?用什么药?田间小麦已有三分之一抽穗,可以用药防治赤霉病吗?第二次用药在什么时候?可用哪些药?答:用药防治赤霉病,一般在小麦齐穗(80%穗子抽出)至扬花初期施药。根据天气情况、品种抗病性等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和防治次数。预计防治适期有雨时,可以适当提早用药,过1周左右或雨后酌情再次施药。适用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及其与戊唑醇、咪鲜胺等的混配剂等。问:去年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现在不知道什么时间用药  相似文献   

19.
<正>问:狗尾巴草人们常称它为红梗稗草。水稻4叶期、这种草3~4叶期时,每亩用10%氰氟草酯微乳剂200毫升、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60克、10%氰氟·精噁唑乳油12毫升、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对这种草防效差。请问水稻苗小时用什么药防除这种草?现在草大了,用什么药能将它灭除?答: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药对狗尾草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尽量在草小时早用药,草大后防效下降。一般在狗尾草2~3叶  相似文献   

20.
正问: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克,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另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克,浸50公斤稻种,效果如何,还需要加别的药吗?浸50公斤种子需加水多少公斤?答:浸50公斤稻种一般需加水60~70公斤,氰烯菌酯用量是正好的,多效唑最好不用,吡蚜酮适当使用也是可以的。为防治干尖线虫病,最好再加杀螟丹纯药15克左右。问:水稻秧苗在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吡嘧磺隆纯药亩用量分别是多少?答:可以分别每亩用吡嘧磺隆纯药1.5克和2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