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根据全省有关测报点监测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辽宁省植物保护站预计今年全省大豆食心虫将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各地成虫始见期参差不齐,大部分地区较常年晚1~7天不等,成虫防治适期为8月中下旬,幼虫防治适期在成虫发生盛期后5~7天。  相似文献   

2.
在农三师小海子垦区利用性诱剂监测桃潜叶蛾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结果发现,桃潜叶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上旬,终见期在10月下旬,全年共发生6代,在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基本上都有成虫发生,约每月发生1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全年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尤以7月、8月成虫发生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黄淮、华北、东北等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盛发期早、蛾量大,部分站点出现日诱蛾几万头的高峰,东北个别站点始见二代卵。一、黄淮、华北、东北部分地区蛾峰早、蛾量大近期各地一代成虫开始增多,发生期比前几年同期偏早。内蒙古兴安盟5月18日出现诱蛾高峰,比去年早16天;山东长岛县、河北滦县分别于5月30日和31日见峰值,比去年同期早6  相似文献   

4.
<正>5月19日,根据菌源基数、品种抗性、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陕西省植保总站预计今年陕南春播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山区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发病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预测依据:1.病害始见期偏晚,目前发病重于去年同期。今年晚疫病始见期偏晚,田间病株始见期汉中市4月10日,较去年晚5天,安康市4月22日,与较去年早1天。据陕南3市近期调查,汉中、安康两市发生面积20.04万亩,较去年的25.2万亩减少5.2万亩,商洛市未见病。汉中市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的调整和气候的变化,引起棉铃虫发生规律的改变。通过3年定点、定量、定时用杀虫灯、杨枝把、性诱剂诱集,以及喷雾法进行化学药剂田间药效比较,研究了棉铃虫在石河子的发生规律,比较了3种诱集技术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筛选了适宜本地大田使用的药剂,为当地棉铃虫及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河子地区,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一代成虫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6月22日—7月2日,二代成虫羽化期在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7月22日—8月3日。通过3种诱集法比较,越冬代性诱剂监测、1代成虫用性诱剂监测用杨枝把防治,2代成虫用杨枝把监测,杨枝把和灯光诱集防治效果更好。田间化学药剂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美除及NPV等生物制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4月7日,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代表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美国白蛾防控责任状。贾万志说,山东今年美国白蛾呈中度以上发生,发生面积600多万亩,比去年增长20%。无论从疫情发生规律、气候条件、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称,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联合监测,今年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较小,六月上旬黄淮、华北、东北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局部始见卵,各地累计诱蛾量和卵量不仅明显低于粘虫重发的2012年和2013年,也低于2014年同期。全区玉米主产区部分地区已见卵和低龄幼虫,通辽市、赤峰市田间虫卵量较去年偏低,但兴安盟幼虫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一、诱蛾量较低,无明显蛾峰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从山东省美国白蛾防控指挥部7月29日召开的防控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山东省第一代美国白蛾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集中连片树叶被吃光吃残现象,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今年山东省第一代美国白蛾在17个市的118个县(市、区)发生,总  相似文献   

9.
<正>6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发布预报,预计全区二代粘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联合监测,今年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较小,六月上旬黄淮、华北、东北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局部始见卵,各地累计诱蛾量和卵量不仅明显低于粘虫重发的2012年和2013年,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生存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样,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也产生着影响。主要介绍美国白蛾繁殖过程中适宜的气象因素,通过研究气象因素变化对美国白蛾在成虫发生期的影响,为控制美国白蛾提供一定的气象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1.
荔波县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白背飞虱的发生规律,用贵州省荔波县2000—2010年系统观察数据对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常年发生3代,虫发生2代,成虫始见期主要在3月上中旬,终见期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白背飞虱在5~6月中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期,影响田间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虫的迁入量、残存量、温度、湿度和雨日,可为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各虫情测报点调查,结合生态和气象条件综合分析,辽宁省植物保护站预计今年全省二代粘虫总体中等发生,在部分雨水充沛、作物长势良好的地块,如河滩地等将偏重发生。个别地块可能出现高密度虫量集中为害。预计发生面积500万亩左右。防治建议:各地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密切注意二代粘虫的发生动态,深入田间做好虫情监测工作,一旦发现集中连片为害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做好应急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广西植保总站根据各地三化螟冬后虫源基数,结合今春农情及气候特点,参考历史资料分析,预计全区第一代三化螟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历年略轻。发生主要区域在桂中、桂西大部,桂北、桂南、桂东北局部,其中百色、崇左等市局部稻区发生较上年重。除百色柳、州个别县发生早外全,区发生期总体比上年迟2~3天,比常年迟3~5天。桂东南桂西南稻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预计在3月中旬至下旬;右江河谷桂、西稻区第一代成虫盛发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桂中稻区在4月上旬至中旬,桂北、桂西北等其它稻区多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正>据全省各地植保站监测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栽培状况及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6月25日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印发了《农作物病虫预报》(2014年第7期)文件,预计今年全省玉米螟总体将中等偏重发生,并呈南部重于北部特点。重点发生地区为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绥化等玉米主产区。发生期接近常年,成虫羽化盛期相对集中,南北进度差异不大,大部分地区约在7月中旬。防治建议:1.灯光诱杀成虫。在玉米秸秆垛周围设置投射式杀虫灯或投射式杀虫灯上加挂性诱芯,可昼夜诱杀玉米螟成虫。在当地玉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辽宁省各有关蔬菜测报点调查,辽宁省植物保护站日前预测今年全省番茄叶霉病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部分植株生长郁闭的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发生地区包括沈阳、大连、鞍山、锦州和朝阳等番茄主栽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1979年美国白蛾从东北首次传入中国。1982年通过木材运输等途径传播到山东,继而开始蔓延。2012年,安徽省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安徽省林业厅今年8月发布的第二代美国白蛾普查结果统计显示,全省美国白蛾疫情发生面积334613.2亩,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经省植保站调查,今年一代成虫迁入范围、迁入蛾量和诱卵量均超过去年,为提前预警,6月28日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黏虫普查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黑农委函〔2013〕260号)文件,要求各地做好二代和三代黏虫的普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全省杨树主产区各监测点的监测调查结果及气候状况,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日前发布全省第二代杨树舟蛾发生趋势预测,预计全省第二代杨树舟蛾发生面积为42.43万亩,其中轻度发生31.67万亩,中度发生9.38万亩,重度发生1.38万亩;危害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上、中旬,黄冈、宜昌、随州、黄石等地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预计发生较严重的地点将主要分布在荆州市的监利县、  相似文献   

19.
<正>预计山东省二代棉铃虫中等发生,鲁北棉区东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10万亩。由于抗虫棉的作用,棉田幼虫量较低,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较轻,但对花生、玉米、蔬菜、大豆等棉田外作物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各棉区尤其是鲁西南和鲁西北棉区要注意加强监测,及时进行防治。预计二代棉铃虫发生期较常年和去年略偏早。主要棉区一代成虫发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近期各监测点对第一代螟虫发育进度剥查,结合水稻生育期、气候预报等综合分析,福建省植保站预计第二代二化螟在闽东、闽北稻区及闽西北单双混栽区偏重发生,其余中等发生;第二代三化螟在闽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其它地区轻发生,较去年略轻。防治策略:加强对螟虫的监测与调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为科学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