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正>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面对农村前所未有的土地流转、集中经营趋势,农资零售商要做好销售,就应学会减掉那些不必要的"无效沟通"、"奉承谈话"和"恭维销售",专心做正事!第一,在应酬时间上做减法。工作离不开交流,但经常穿梭此间,很多工作将被耽误,特别是很多爱喝上两口的。若把这时间用在下田间、做对比试验、组织技术讲解会将更有用。第二,在经营产品上做减法。身为农资零售商,最容易成为农资产品的"垃圾场"。现在很多农资零售商  相似文献   

2.
正疫情之后,农资人将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传统的农资营销手段逐渐受限,而新营销的升级还需要时间去调整和适应,在这样一个青黄不接的窗口期,我们必须要重新梳理整个的品牌营销体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点:在线下做不好的工作,到线上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我们不能割裂地来看农资营销。我们首先要关注农户的需求,其次,未来经销商必须升级零售商的服务,和零售商达成一致,建立起联盟关系,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农户和零售商解决疑难。  相似文献   

3.
<正>不知什么时候,非必要的工作内容占用了太多时间,闲暇时想来,心里有些不安,一个和"坚持"对立的字眼蹦了出来——放弃。放弃意味抛弃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专心做农资销售中的正事。放弃就是要在工作上做些减法,不是放弃朋友、老师和同行前辈们的教诲,而是要减掉那些不必要的"无效沟通""奉承谈话"和"恭维销售",留下充裕的时间去做农资销售的本职工作。既然如此,就谈谈该减的项目有哪些吧: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的年景不好,大多数零售商都反应行情不如往年,从种子和底肥的使用情况就能看得出来,往年买一千吨底肥的,今年只有四五百吨的量,普遍缩水一半以上。但是即使如此也没见有零售商放弃农资,转行做别的,说明农资还是能做的。农资好做吗?好做!会做的风生水起。农资难做吗?难做!不会做的惨淡经营。所以,农资主要是看怎么经营!笔者近一个月走访了千余家农资零售店,通过和老一辈农资人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种农资经营方法。一、懂技术。现在的农资零售不比当年,自己卖的产品,必须知道成分是  相似文献   

5.
正近些年大家都在感慨农资生意不好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上演,经销商产品利润越来越低,赊销现象依然存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农资零售商也觉得农资生意真的没法做了,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压力却很大,比以前投入的精力都要多,真的是在赚辛苦钱!那么,农资零售商还能走多远,路在何方,未来是否会消失?大浪淘沙,我们知道竞争的结果必然会淘汰部分门店,这是市场竞争的必  相似文献   

6.
乡镇农资经销商的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最近,笔者针对山东省乡镇农资经销商,特别是农资零售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与了解,先后走访乡镇农资批发商、零售商200多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笔者发现,目前许多乡镇农资零售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包括一些从事农资经营二十多年的老板也感到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7.
<正>前几年,一些零售商苦于当地的农资生意不好做,离开家乡,到外边闯市场,但在外干了几年后,感觉自己这个"外来的和尚"在外地"念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资市场几乎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也没有净土。所以,只好又打道回府,重操旧业。痛定思痛,作为零售商自己的市场究竟在哪里?该怎样耕耘好自己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笔者看来,农资零售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到外地开发市场,零售商无论在人脉、资金、人员等各方面都是弱项。但立足本乡本土做农资,  相似文献   

8.
<正>农资经销商所有的工作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从零售终端流向消费者,只有产品到了消费者农户手里并被使用,一切工作才有了价值和可持续性。随着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农资经销商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尤其是在对终端农资零售商的争夺上。那么农资经销商如何才能使终端零售商成为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做农资生意,零售商与批发商的重点不同。零售商做的往往是一家一户的零散业务,更多的是"鸡毛蒜皮"样的流水买卖;批发商做的多半是大客户、大农场的大单子,有时候一笔订单库存就能清零。看起来零售商似乎没法跟批发商比,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农资零售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零售商要做大做强,必须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并做好下面两件事。理清新思路零售商是做"零"的生意,靠着零星业务不断积累盈余价值,由小单、多笔的  相似文献   

10.
<正>首先笔者想问一个问题,农资零售商做营销,是应该教客户如何选产品还是如何卖产品?可能有些人会说,当然是卖产品了。其实不然,零售商更应该教客户如何选产品。也就是说,零售商在销售过程中要给自己重新定位:我们不是产品推销员!笔者举个小例子:张丽丽和老公吵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农资行业的诸多因素导致市场稳定性降低。以零售商为例,同类产品经常会出现低价恶意竞争,长此以往,零售商的利润将越来越低,用户也会越来越少。近几年土地流转速度加快,部分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相对较多,零售商对于农资市场把握和认识不到位,加上手里没有过硬的产品,从而失去了销售信心,导致大量用户流失。谈到销售依赖性,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即一个产品在该地区不管是谁负责销售,销量都不会降低,这也是产品品牌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正>淘宝上农资店越来越多了,京东农资频道也上线了,这使很多农资零售商很恐慌,到处都在谈论农资电商,讨论能不能活下去,以及怎么才能活下去的事。当然,我们也看到,农资线下本身也是四处战火燃烧,硝烟滚滚。一个乡镇上的零售商,你加盟农一网,我选择田田圈,他跟着农商1号,还有几个在盼着191服务站的到来,今天的农资终端好不热闹。前不久有个零售商朋友在微信群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农业系统备案的农资零售商应该有几十万家以上,农资零售商可以说是农资交易核心环节。虽然在渠道扁平化的海南、基地崛起的广西和新疆有少部分经销商直供,但终究少不了零售环节的纽带。现在很多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管理团队的压力、上游目标压量、赊账压力等问题让经销商苦不堪言。代理商转做零售商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农资环境变化太快,市场产能过剩,大量创业者如同雨后春笋,五花八门的产品应有尽有。由于代理商  相似文献   

14.
<正>农资经销商在做自我宣传的时候,都会说拥有庞大销售网络,拥有上百个客户,但是在年末或年初,他们心里都会琢磨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客户多卖自己的产品?怎么才能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经销商不妨把零售商纳入自己员工系统里来,把每一个零售商看成是自己的一名员工,只不过该员工不发工资,工作地点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内农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加快了营销方式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则主要体现为两种营销模式:一是"农资电商"模式,该模式主张做农资电子商务平台,缩短产品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共赢;二是"自助加肥站",该模式主张网点下移,将产品和服务直接送到零售商和农户家门口。一、农资电商能压缩渠道。在阿里巴巴宣布投入100亿进入农资市场、京东试点在农村赊销农资的刺激下,有不  相似文献   

16.
<正>阿里巴巴和京东进军农资的消息震撼无数农资人。笔者认为,这对农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本身打造的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自身不生产农资,只是让厂家增加展示空间,零售商和农民多了选择余地。一些农资厂家也开始建立电商平台,主要是卖自己的产品,最多算半公开平台,不会帮他人做嫁衣,这种局限性也制约其发展,只能算厂家推销自己产品、塑造自身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农资行业终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促销方式五花八门,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新的零售门店也是层出不穷,逐年增加,几乎村村都有多家农资店或销售商,再加上政府统一采购免费发放农药、种子甚至化肥也给予补贴,这些都使许多零售商手足无措,难以应对,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还有假冒伪劣产品因为价格优势更为肆虐,成群结伙的农户进城团购对零售商也是不小的冲击,还有已经蠢蠢欲动的厂家直销店、连锁店等新模式的展开都使零售商的压力增大。农民要啥  相似文献   

18.
<正>前几天和一位多年从事农药批发的朋友闲聊时得知,他干了18年的农药批发,现在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干了,原因是手下的大户越来越少,零售商不像以前了,以前一次要货都是上千上万,而现在零售商不但要货量少,多数还要求批发商拆箱零售,以销定进,甚至是有农民要货,他们再进。我这朋友做惯了大批发,对这些小户根本没放在眼里,一心想找大户,经营思路上也是抓大放小,结果这几年客户越来越少,市场越做越萎缩。与笔者这位朋友经营思路正相反的一位杜姓农资批发商,因做农资批发业务起步较晚,为争取大小客户,他采取了抓小放大。刚开始做农资时,大客户根本不把他当回事,而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的农资产品可谓多多,上至厂家,下至零售商,产品种类琳琅满目,林林种种,望之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挑选之,不知所措,让你如坠云里雾中。农资产品的繁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民族农药工业不断发展的结果,圆了亿万农资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农资产品多,可以满足广大农友的多种需求,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不同需要;又能加快农资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在竞争中更趋于理性,促使质和量得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农资行业终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家庭农场和种植业大户的不断涌现,基层的农资产品营销渠道的多样化,导致相互之间博弈和竞争也更加白热化。目前不少人担心,直接面向农民长期销售农资产品的零售商,由于他们手中产品资源有限,融资渠道不广,可谓势单力薄,有不少零售商担忧自己过不了多久会被淘汰。但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