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病原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黏球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相似文献   

2.
谌海 《农村百事通》2007,(20):47-49
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杀虫治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症状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剖解可见以下3种类型: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出血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出血,但全身肌肉明显充血,呈红色;同时由于严重失血,鳃瓣出现"白鳃"。这种类型在7~8厘米长的草鱼鱼种中比较常见。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口腔、眼眶、头顶等表现明显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13厘米以上的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4.
2.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极不明显充血,称“红鳍红鳃盖”型,一般在较大的(13~15厘米)的鱼种中出现。3.病鱼以肠道充血为主称“肠炎”型,这种类型一般在大小青鱼种中都可见到,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由于该病的症状复杂,有时可同时出现2种,甚至3种出现在同一条病鱼体上,它们相互之间可以混合发生,容易与其他细菌性鱼  相似文献   

5.
<正>十大功劳炮制除去杂质,去梗。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肝、胆、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主治鱼烂鳃病、肠炎病。用法与用量每公斤鱼体重5~10克,碾成粉末,拌饵投喂。大黄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泄热通肠,凉血解毒,破积行瘀。主治鱼烂鳃病、腐皮病、肠炎病。用法与用量每公斤鱼体重5~10克,碾成粉末,拌饵投喂;每立方米水体2.5~4克,用3‰氨水浸泡12小时后加水稀释,泼洒鱼池。  相似文献   

6.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鱼蚤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鱼蚤仅寄生于草鱼、督鱼和赤眼鳟。病鱼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  相似文献   

8.
<正>(续第7期第2 0页)四、烂鳃病病原病原体为柱状纤维黏细菌。在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春末至夏秋为流行盛期,连续时间较长,发病严重时能使当年鱼大量死亡。流行季节9~10月。症状鳃丝腐烂(见第21页图1),有污泥附着,有时由于鳃丝尖端组织溃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或鳃部一处或多处腐烂。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严重时常被腐蚀成略呈圆形的透明区域,俗称"开天窗"。因为鱼的鳃丝被破坏而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呈现浮头状,甚至在换清水之后,仍有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续第11期第20页)四、赤皮病症状见第21页图1。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或感染水霉。病鱼的上下颌及鳃盖充血发炎。病因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或带菌鱼。当鱼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一旦鱼体因机械损伤、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就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一、烂鳃病:是由黏球菌侵入鱼的鳃丝后,引发鳃部溃烂造成的鳃病。人们用肉眼看上去,病鱼的鳃丝失去鲜艳的血红色,而呈现出粉红,乃至失血的苍白色。随着病情加重,鳃组织被严重破坏,鳃部黏液增多后,鳃丝上沾有大量污物。最严重时,累及鳃盖骨,使其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从外表看,病鱼的鳃盖上出现一个圆洞,俗称"开天窗"。由于鳃是鱼类和外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所以烂鳃病,直接危及鱼儿的生死。  相似文献   

11.
五、斑点叉尾(鱼回)的病害防治 1.斑点叉尾(鱼回)病毒病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13.
对于草鱼相似的病情,如果不区别诊治,不仅起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拖延加重病情,影响养殖效益。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主要  相似文献   

14.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海南省豹纹鳃棘鲈商品鱼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弧菌病、淀粉卵鞭虫病、车轮虫病、鱼蛭病等进行介绍,并对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豹纹鳃棘鲈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6.
赵军 《农家致富》2005,(5):41-41
症状 该病是一种海水鱼病,病鱼鱼体消瘦,飘游水面不摄食,将鱼取出水面时.口、鳃盖常张开.虫体寄生鱼鳃,鳃片外观鲜红.虫体在鳃上爬动.使鳃组织受损、出血,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影响呼吸。  相似文献   

17.
养殖鱼类鳃病是养鱼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种以病原的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细菌性鳃病、霉菌性鳃病、寄生虫性鳃病和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造成的鳃病,只有根据病情正确进行诊断,才能有效得到防治,做到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益。一、细菌性鳃病病原体为屈挠杆菌和鱼害粘球菌。1症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草鱼的隐鞭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中华鱼蚤病六种寄生虫性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寄生虫性鳃病均可引起鳃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粘液分泌亢进,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又因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危害鱼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病理变化又有很大差别,对鱼危害较大的均为变质性炎,如隐鞭虫病;对鱼危害较小的则属增生性炎,如中华鱼蚤病.  相似文献   

19.
寄生虫引起的草鱼鳃病的组织病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草鱼的隐鞭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中华鱼蚤病六种寄生虫性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寄生虫性鳃病均可引起鳃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粘液分泌亢进,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又因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危害鱼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病理变化又有很大差别,对鱼危害较大的均为变质性炎,如隐鞭虫病;对鱼危害较小的则属增生性炎,如中华鱼蚤病.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不少养鱼户凶为分辨不清具体鳃病种类,盲目用药,不仅会贻误治疗时机,还造成药害。因此.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