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新就新在高新技术在农村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农业信息化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平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村由“旧”到“新”的跨越。必须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破题,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和先导。引领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先导和引领的重妻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建设现代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加速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6.
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构建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权重。 相似文献
7.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再动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中央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曾提出过。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新农村的标准为2020年前后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全会建议将新农村建设列为"十 相似文献
8.
刘宇鹏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4):13-15
首先构建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五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五个行政村村容整洁与管理民主状况比较好,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三个方面实现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着手,从发展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激发农民积极性及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探讨和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6,(10):8-9
“数字鸿沟”是农村发展的“拦路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以来,中国移动公司高要分公司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移动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加快消除”数字鸿沟”,发展移动信息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高要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扩大农村消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作用机制,找出新农村建设与扩大农村消费的联接点,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扩大农村消费。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消费扩大系统,阐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消费扩大系统的互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消费扩大的相互促进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为定量化、科学化评价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农村消费的相互贡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徐州市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状况,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对以信息化促进徐州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思考,提出新农村建设要"落实方略,确立主体,夯实基础,抓住关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应从5个方面把握:一是要定位好农业的地位,不能让农业承担太多的责任。农业的责任是保障食物安全,难以为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贡献。二是要给农民以平等的地位,搞好农民组织的建设。“公司+农户”模式,在公司与农户的谈判和交易中,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分散的农民一般都处于被动地位,利益的分割经常性地偏向了公司一方。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农民真正形成有市场谈判地位的组织。三是要重点在“制度”上创新,关注农村“企业化”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中”企业化步伐,建立“企业(产前)+企业(产中)+企业(产后)”模式,实现农村完全的“企业化”。四是要关注农村“工业园”的建设,抓农民在新农村的就地就业。五是新农村建设要有长期建设的准备,要优先考虑农村的产业如何发展、农村的体制如何改革,这是新农村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工程的角度,立足于南京市新农村建设实际,将新农村建设系统分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子系统,并对系统发展水平、系统发展趋势以及系统发展协调度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呈现增长趋势,环境子系统发展呈现下降趋势,资源子系统发展呈现波动趋势;在观察期内,系统发展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系统发展协调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阈下,分析了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指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风景名胜区内都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存在,正视风景区内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时风景区内农村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发展模式来确立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景观化,来实现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性转变;通过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来完成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对风景区的合理补充与相互促进;通过鼓励社区参与分享风景区发展成果,来促进农村居民与风景区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农村与风景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