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楸树优良无性系组培苗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引进的5个楸树无性系组培苗进行了苗期无性系对比试验,并对组培苗移栽时不同苗高和截干处理对1a生苗木生长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间1a生株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冬季受冻害差异极显著,5个无性系中001-4表现最好;组培苗移栽前不同苗高和截干处理对无性系1a生长量不存在显著影响,苗期生长状况仅与无性系相关。本研究为楸树无性系组培苗的苗期选择及移栽方式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Tai模型分析了毛白33号等9个泡桐无性系苗期的遗传稳定性,用方差分析法对泡桐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无性系效应、环境效应、G×E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估测了各无性系的表型稳定性、遗传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并对各无性系苗期适生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杨树新无性系引种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连地区对引进的6个新无性系进行苗期试验,根据适应性、抗虫性、生长性状进行苗期初步选择,筛选出较适宜该地区栽培的无性系为64、107、108、盖杨。  相似文献   

4.
从攀西地区6个麻疯树种源中选择出48株优树,通过嫁接形成无性系,48个无性系保存在无性系种子园内。对无性系苗期接稳生长量、直径进行多重比较,重复力估算和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48个无性系接穗长度重复力为0.91,接穗直径重复力为0.85。经多重比较,RH—D也5无性系苗期接穗的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优树无性系,遗传增益达9.02;HL—Sdh2、HL—Sdh1、YB—Gy4、RH—Dt8、HD-Hcp3、YB—Gy5、YM—11和YB—Cy3的优树无性系在苗期接穗长度显著高于48个无性系苗的总平均值,遗传增益为2.48—4.68之间;HL-Sdh2与YB—Hb的优树无性系苗期接穗的直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优树无性系苗,遗传增益达0.31;YB—Hb、RH—Dt25、HL—sdhl、HD-Hcp3、YB—Gy4等5个优树无性系苗期接穗的直径显著高于48个无性系的总平均值,遗传增益在0.14-0.21之间。经过综合比较,初步选择出RH—Dt25、HL—Sdh2、HL—Sdh1、YB—Gy4、RH—Dt8、HD—Hcp3、YB—Gy5、YM—11、YB—Gy3和YB—Hb等10个苗期接穗长度或接穗直径显著高于48个无性系苗总平均值的优树无性系在麻疯树育种中作为重点观察和测定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自山东、河北等地引进、选择的29个白榆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苗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1a生嫁接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大。在各无性系胸径、树高差异性检验的基础上,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进而对树高、胸径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对各无性系的苗期速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初步筛选出了无性系编号为20、12、28、22、1、27、11、16、13、31、4、7、9、17、14、24、19等17个速生型白榆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杨树不同无性系苗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实验基地选择2015年扦插的6个杨树无性系进行苗期生长特性测试,结果表明:111号杨和中阳九苗期生长速度比较快,地径和树高明显高于其他4个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Tai模型分析了毛白33号等9个泡桐无性系苗期的遗传稳定性,用方差分析法对桐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无性系效应,环境效应,G×E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估测了各无性和纱的表型稳定性,遗传稳定性和生态适应用性,并对各无性系苗期适生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42个木麻黄无性系在广东汕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幼林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苗期选择不可靠;各无性系树高、冠幅和保存率都具极显著差异,利用树高、冠幅和保存率对无性系进行综合选择是可行的;运用加权评分法筛选出东山2、莆20、东山短、抗1、88、抗3、平5、C6、701、南山7等生长迅速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以57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地径的重复力分别为61.40%和29.82%。无性系说明苗高的遗传潜力大于地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定期观测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量的基础上,运用DPS软件对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Ⅰ级苗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1个杨树无性系分成3种类型,第2类的17个无性系表现优良。17个杨树无性系早期生长统计分析结果,杨树无性系以14、65、41、43、44和32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1.
海南木麻黄无性系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地区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方法]本研究利用海南岛3个试验点4个相同无性系10 a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木麻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呈"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造林后1~6 a为快速生长期,6 a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材积生长则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模式,造林后1~3 a为慢速生长期,4~7 a为快速生长期,8 a后进入缓速生长期。根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点,各无性系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处于6~9a。利用3个试验点4个无性系获得的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木麻黄无性系材积生长曲线的Richards模型,并得出材积快速增长的起始期t_1=4.9 a,终止期t_2=8.4 a,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期t_m=6.9 a,最大材积增长速率25.8m~3·hm~(-2)。[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建议海南地区将木麻黄无性系的轮伐期定为6~9 a。  相似文献   

12.
7年生短枝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当不考虑无性系和地点互作时,无性系间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35 0.85,其中,树高重复力最高,主干分叉习性最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之间的表型及遗传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5%、4.8%、10.9%、3.7%、1.5%和8.1%,筛选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通过Smith-Hazel指数选择并按20%的入选率,选育出编号17、21和20三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文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试验,对44个木麻黄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从胸径、树高和保存率三方面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评价和选择,从中选择出5个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系,并分析了一些优良无性系在试验中保存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12个木麻黄优树子代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单株进行早期育苗造林观察测试。幼林仅半年生,主要从树高生长指标进行初期评价。幼树生长最快的为东里5号,平均高75 cm,标准差为22.6,生长最均匀标准差最小的为南山11号,平均树高71 cm,标准差16.9。  相似文献   

15.
对2012和2013年种植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的2片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保存率达93%以上,不同无性系间树高、地径、冠幅和干形4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重复力较高,为0.8077-0.9354;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生长性状之间极显著相关,但干形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度随林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建议今后开展樟树无性系选择时应兼顾生长和形质两方面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Understanding genetic variation is important for efficiently selecting excellent clones and utilizing genetic resources during tree breeding. We investigated 16 growth traits of 50 32-year-old Pinus koraiensis clones. Analyse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all the test trai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clones.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all clones were 10.41 m, 21.30 cm,and 0.148 m3, respectively. Phenotypic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nd repeatabilities of traits ranged from 4.37 to48.03% and from 0.013 to 0.900, respectively.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heights, diameter at different heights(1.3, 3.0, 5.0 m), and volumes; genetic correlation was close to phenotype correlation. Using four growth traits(height, DBH, volume, average crown width)as indices fo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ive clones(PK11, PK 19, PK 04, PK 14, and PK 28), whose traits scored in the top 10%, were selected as elite clones. For these clones,genetic gains in height, DBH, volume and crown height were 8.58, 13.02, 32.72 and 3.83%,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P.koraiensis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对6年生的13个桉树无性系试验林的生长性状、生长特性和11个无性系的材性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广林4的平均胸径最大而广林9的平均树高最高,分别达到13.4 cm和20.5 m,单株材积以广林4、广林9、DH32-22、LH5和EC34为前5位,即尾巨桉和尾细桉生长量较大;广林4、U7和广林9的Pilodyn值较大,均大于13 mm,EC34、LH1和LH5居中均大于12 mm,证实Pilodyn值与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Pilodyn值与木材生长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木材密度越大则材积越小;无性系间生长应变值无显著性差异,DH201-2应变值最大(1523);弹性模量与木材密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Pilodyn值越大弹性模量越小;11个桉树无性系的实木利用价值排名顺序为:广林4>广林9>DH32-22>LH5>EC34>LH1>M1>DH201-2>UC184-1>柳桉1>SH7。  相似文献   

18.
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1.5代改良种子园42个无性系共951个单株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和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5%~47%,平均变异系数为32.6%.无性系间在生长和形质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P<0.05),无性系间的方差分量为0.04~13.15.树高、胸径、冠幅、分枝角度、分枝数和分枝粗细的重复力介于0.23~0.34之间,表明它们在单株水平上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生长和形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除通直度与冠幅、分枝数相关系数以及分枝粗细与分枝角度相关系数较低外,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采用遗传值综合评分法筛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28、3、4、23、33和22,这6个优良无性系的胸径比42个无性系总体平均值高出24.11%.  相似文献   

19.
对GR518等10个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测定林1.5年生生长及栽培模式进行选择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生长中修枝对生长影响较小,各修枝水平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性系生长性状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单位面积蓄积生长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生长性状除树高外,另外3个指标在无性系与区组的交互效应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经单位面积蓄积的多重比较,KC29、GR518和DH32-28在10个无性系中生长最优、保存率高,是今后胶合板材优化培育模式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无性系;不同性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说明选择在该地进行示范的所有参试无性系能较好地保持亲本优势且稳定遗传,符合进行示范的选择要求,在30%入选率下,性状遗传增益在11.29%~51.80%之间。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道了大叶榉树无性系2年生幼林生长测定结果。研究表明,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干形、分枝数、分枝粗、分枝角度等8个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在4.7%~26.6%之间,性状重复力在0.49~0.89之间。胸径与树高、枝下高之间,冠幅与分枝角度、干形(弯曲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树高与分枝粗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5.21%,利用主成分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4个无性系划分为4类。以用材为育种目标,初选出"红4"、"桔3"和"黄10"等3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