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牦牛以骨骼肌损伤为特征的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案,本试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组织矿物质元素含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及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血液参数、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疾病发生区土壤和牧草硒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区域(P<0.01);患病牦牛血液、肝脏和毛发硒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健康牦牛(P<0.01)。患病牦牛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极显著低于健康牦牛(P<0.01),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谷丙转氨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牦牛(P<0.01);患病牦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健康牦牛(P<0.01),血清丙二醛(MDA)、游离甲状腺素(FT_4)、甲状腺素(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牦牛(P<0.01)。通过注射0.1%亚硒酸钠和5%维生素E的复方灭菌溶液对患病牦牛进行治疗,治疗组牦牛血液硒含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因此,推测牦牛以骨骼肌损伤为特征的疾病是土壤和牧草硒缺乏所引起,以上结果在牦牛缺硒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2×5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铅染毒和新城疫(ND)疫苗免疫对蛋用黄羽鹌鹑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35 d后,ND疫苗免疫可提高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浓度(P0.01);但铅染毒对血清T3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ND疫苗免疫和铅染毒对鹌鹑血清T4、GH和皮质醇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氟暴露对大鼠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选取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通过饮水添加221 mg/L氟化钠(相当于100 mg/L氟离子),建立氟暴露大鼠模型。分别在试验处理第30 d和第60 d采集血液和甲状腺,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含量。结果表明,加氟组大鼠甲状腺指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过量的氟对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生长牦牛(0.5~3.5岁)的血液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A)、血钙(CA)、无机璘(IP)和对血液生长激素(GH)、三碘甲状腺素(T3)、四碘甲状腺素原(T4)、胰岛素(INS)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同时跟踪测定了生长牦牛的体重和放牧草场牧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测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季节性变化达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同一季节内各年龄阶段间差异主要表现在A组(0.5~1.5岁)与B组(1.5~2.5岁)和C组(2.5~3.5岁)之间,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牛的体重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5~9月增重显著,1~5月减重显著,五月为生长牦牛减重转入增重的临界月.体重与血液TP、ALB、CREA、T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生长牦牛的物质代谢系统在2~3岁已趋于稳定和完善,能适应高寒草原上终年放牧的生态环境.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都与牧草的季节性变化相一致.血清T4、TP、CREA可作为2岁以上放牧牦牛营养状况的监控指标.牦牛的体重季节性变化依牧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而转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南地区夏季热应激对肉兔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8只健康肉兔,分别测定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期兔舍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测定试验肉兔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热应激期试验肉兔的直肠温度、耳根温度、尾根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1),颈部温度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5);(2)与非热应激期相比,热应激期肉兔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甲状腺素(T_4)含量在第30天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COR)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第1天升高而后逐渐恢复正常(P0.05)。这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诱发了肉兔的热应激反应,热应激肉兔表现为直肠温度、耳根温度、颈部温度、尾根温度及呼吸频率升高,内分泌系统紊乱,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病因。在赫章县兴发养殖场选取20只锌(Zn)缺乏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试验组,在威宁县凉水沟种羊场选取20只健康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血液及肝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参数,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试验牧场土壤及牧草中锌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和肝脏中Zn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其他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红细胞数(R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NE)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白细胞数(WBC)、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主要由土壤和牧草锌含量过低引起,且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硫酸锌可以防治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寒草地硫酸铵施肥对牦牛硒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首曲草地进行草地施肥试验、草地放牧试验和动物矿物质元素补充试验,用以评价施肥处理对牦牛硒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增加牧草N的含量(P<0.01)。硫酸铵((NH4)2SO4)(Ⅰ组)施肥,牧草硫(S)的含量极明显高于硝酸铵(NH4NO3)(Ⅱ组)、对照组(Ⅲ组)(P<0.01);牧草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牦牛血液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肝脏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其它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通过矿物质元素补充,补硒组血液Se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脏Se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高寒草地硫酸铵施肥对放牧牦牛铜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施肥对牧草矿物元素含量和牦牛铜代谢的影响,在黄河首曲草地进行施肥试验、放牧试验和动物矿物元素补充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增加了牧草N的含量(P<0.01),但各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NH4)2SO4施肥明显增加了牧草S的含量(P<0.01).试验结束时(NH4)2SO4施肥牧场的牦牛血液和肝脏铜(Cu)含量极显著低于(P<0.01)NH4NO3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同时(NH4)2SO4施肥牧场的牦牛出现小红细胞贫血.肝脏Cu含量最低的10头牦牛接受Cu补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接受Cu补充的牦牛肝脏和血液的Cu含量都在升高.试验结束时,补充CuClO(OH)3的牦牛肝脏铜含量极明显高于(P<0.01)补充CuSO4的牦牛,但血液铜蓝蛋白(Cp)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 .  相似文献   

9.
青海海南州土-草-畜系统中钼、硒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土壤和牧草中钼浓度秋季最高;血清中钼浓度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被毛中钼浓度夏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和秋季(P<0.01);日摄入量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土壤和被毛中硒浓度在三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硒夏季最高;绵羊血清硒冬春季显著低于秋季(P<0.05);被毛中硒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硒的日摄入量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  相似文献   

10.
以藏中矿区土壤、牧草、家畜组织为对象,探讨土-草-畜系统中Cu、Zn、Pb、Cd这4种重金属分布情况与饲养环境的相关性。通过设立研究点的方法,采集矿区饲养环境中的土壤、牧草、家畜(牦牛、藏羊)组织进行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藏中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这4种元素均高于我国二级土壤限量值,Cu含量达限量值的2倍以上,Cd超标最严重。牧草、家畜组织体内重金属含量出现超标现象,牧草含量的分布顺序为Zn>Pb>Cu>Cd,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一致。牦牛体内Zn元素含量与远离矿区家畜(CK)相比差异显著(P<0.05),Cd含量与对照(CK)相比差异显著(P<0.05)。Cu、Zn存在超标现象,Cd、Pb两者存在差异但均未超标。矿区牦牛肉中Cu和牧草中Cu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836,P<0.01);牦牛肉中Zn含量与土壤和牧草中的Z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P=0.631,牧草P=0.667,P<0.05);牦牛肉中Pb含量与牧草中Pb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520,P<0.05);藏羊肉中Cu含量与牧草中Cu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756,P<0.01)。矿区可食牧草中重金属向牦牛和羊肌肉迁移系数变化较大,迁移系数在0.19%~44.61%之间。  相似文献   

11.
牦牛低海拔舍饲是解决藏区草畜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冷季牦牛生长发育,改善牦牛肉品质。旨在探讨低海拔区域开展牦牛舍饲模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肌肉品质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低海拔舍饲影响牦牛肌肉品质的可能因素。选用10头36月龄体重、体况相近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均分为舍饲组与放牧组,舍饲组于广汉农区(海拔:600 m)进行全舍饲育肥,放牧组于红原县牦牛科技园区(海拔:3500 m)按传统模式天然放牧,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舍饲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其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背最长肌食用品质显著改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熟肉率和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背最长肌营养品质显著改善: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反式脂肪酸(T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鲜味氨基酸(FAA)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血清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舍饲组血清中血糖(GLU)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β-羟基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冷季低海拔舍饲可达到牦牛生长肥育的效果;可激活牦牛血清中脂沉积相关酶活性,促进肌肉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改善牦牛肉食用品质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选择草地施肥的肥料种类,减少施肥对乌蒙半细毛羊产业的影响,在威宁县凉水沟种羊场多年生人工草地开展施肥和放牧试验。 结果表明:凉水沟种羊场人工草地牧草铜含量相对较低,但仍高于乌蒙半细毛羊营养需要标准;施肥极显著增加牧草氮含量(P<0.01),各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硫酸铵施肥显著增加牧草硫和锌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牧草硒的含量(P<0.01)。放牧试验结束时,施硫酸铵草地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铜、铁和硒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施硝酸铵草地和对照组(P<0.01), 动物血液锌和硫含量极显著高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组(P<0.01)。硫酸铵施肥牧场的乌蒙半细毛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容量极显著低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血清铜蓝蛋白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血清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力极显著低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血液其他矿质元素和血液指标及血清生化值在2个施肥处理和对照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因此得出结论,草地施肥的种类需要根据土壤矿物质分布和含量情况确定,铜含量低的牧场不适合硫酸铵施肥,硫酸铵施肥明显影响了乌蒙半细毛羊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铜污染草地施钼肥对放牧乌蒙半细毛羊铜代谢的影响,探讨铜污染草地的治理方法,在乌蒙山区的威宁县铜污染草地开展草地施肥和放牧试验。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组织的矿物质含量,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地施钼肥能显著增加混合牧草钼和氮的含量(P0.01),但各施肥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时,施钼肥草地放牧的乌蒙半细毛羊肝脏和血液钼含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血液和肝脏铜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铜蓝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显示,铜污染草地施钼肥能显著降低铜污染对乌蒙半细毛羊的毒害性作用,改善乌蒙半细毛羊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高寒草甸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牧草的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及放牧牦牛瘤胃液氨基酸的构成,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放牧牦牛蛋白质营养科学监控积累数据,进而为高寒草地生产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随机选择健康放牧泌乳牦牛3头作为供试动物,采集瘤胃液;同时随群模拟采集牧草样品,测定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乌鞘岭牧区8月份:(1)牧草粗蛋白含量为147.54g/kg,可溶性蛋白为49.28g/kg,非蛋白氮为1.37g/kg;(2)牧草和牦牛瘤胃液氨基酸总量(TAA)分别为1186.26mg/kg和53.70mg/L,牧草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E/T)比例、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E/N)比例分别为37.7%和60.6%;(3)牧草中胱氨酸含量与粗蛋白含量、谷氨酸含量与可溶性粗蛋白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且丝氨酸含量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其他组分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4)牧草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与瘤胃液中苯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5)牧草与放牧牦牛瘤胃液蛋氨酸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氨基酸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综上,夏季牧场可为牦牛提供相对优质牧草,且牧草的蛋白含量及组分可影响牦牛瘤胃液中氨基酸构成,为了全面认知牦牛生产系统内氨基酸的供需状况,应深入研究牦牛自身氨基酸代谢,及被毛、乳汁等产品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热应激损伤反应有无改善作用,为奶牛养殖防控热应激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将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为酵母硒组,每天每头添加酵母硒2.5 g和酵母破壁多糖10 g;3组为微生态制剂组,每天每头添加微生态制剂25 g,试验期为33 d,测定了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硒组和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酵母硒组和微生态制剂组之间在产奶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乳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组之间所有生化指标在饲喂前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17天时,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奶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33天时,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奶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地方牛种资源的耐热应激生化调节模式,试验测定了6—9月份高湿热环境下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和蜀宣花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7—8月份时,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血清中总蛋白、甲状腺素(T4)减少量极显著高于蜀宣花牛(P0.01);三碘甲腺原氨酸(T3)减少量高于蜀宣花牛;皮质醇(cortisol)、谷丙转氨酶(GPT)、肌酸激酶(CK)增加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蜀宣花牛(P0.05或P0.01)。说明蜀宣花牛较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牛具有更强的抗热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γ-氨基丁酸(GABA)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HPA轴(皮质醇、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HPT轴(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激素分泌的影响.选取96头体重约(43.0±3.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公母各1/2),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10(组Ⅰ)、20(组Ⅱ)和40 mg/kg GABA(组Ⅲ)的试验日粮,试验期48 d.试验结束时测定猪生长性能,并从对照组及生长效果最佳组的每重复选2头,测定血液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水平的GABA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10 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日增重提高13.08%(P<0.01),料重比降低7.81%(P<0.01).10 mg/kg GABA使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及皮质醇、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日粮添加GABA可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10 mg/kg GABA使生长肥育猪的抗氧化性能及甲状腺机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獭兔饲喂不同碘水平的饲粮,探讨饲粮碘水平对獭兔血清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粮中添加0.8 mg/kg碘,实测碘含量为0.925 mg/kg时,獭兔的甲状腺功能最为理想,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3项指标均值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指标均值最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白球比(A/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皮张面积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而被毛密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草地施肥对放牧牦牛血液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我们在黄河首曲草地进行施肥试验和放牧试验。结果表明:草地施肥明显增加了牧草氮(N)的含量,但各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NH4)2SO4施肥明显增加了牧草硫(S)、锰(Mn)和锌(Zn)的含量,明显减少了牧草Se的含量。试验完成时,(NH4)2SO4施肥牧场的牦牛血液铜(Cu)和硒(Se)的含量极显著低于NH4NO3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的含量,而牦牛血液Mn和Zn的含量极显著高于NH4NO3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的含量,血液其它元素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黄河首曲草原不适合用(NH4)2SO4施肥。  相似文献   

20.
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病因。在赫章县兴发养殖场选取20只锌(Zn)缺乏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试验组,在威宁县凉水沟种羊场选取20只健康的乌蒙半细毛羊作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血液及肝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参数,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试验牧场土壤及牧草中锌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和肝脏中Zn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其他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红细胞数(R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NE)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白细胞数(WBC)、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主要由土壤和牧草锌含量过低引起,且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硫酸锌可以防治乌蒙半细毛羊"锌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