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高中同学李某身患重病需要治疗,去年10月份向我借款l万元.考虑到他身体不好,经济困难,在他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向他索要.不料,2001年6月份李某病情重犯,经医治无效死亡.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惟一的一套房产赠给了女友张某,对怎样还我的钱却只字不提.他人死了我没有办法,只好拿着欠条去找张某,希望她能把房产处理掉偿还我的债务或者由她替李某偿还我的债务,结果遭到她的拒绝.在法律上我能要求她偿还我的债务吗?  相似文献   

2.
法议 《农村新技术》2012,(11):48-49
2007年6月,张某因购买装载机缺少资金,向同村的王某借款4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半年,月利率为5%,月计利息2000元.借款到期后,张某无力偿还,王某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张某偿还4万元借款本金及支付6个月的利息12000元.法院审理后,以双方约定的借款利息过高为由,判决张某偿还4万元的借款本金,以及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4倍支付利息,驳回了王某要求张某支付12000元利息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3.
方园 《新农村》2014,(11):37-37
李某与张某合伙开了一家超市,曾共同雇用我为销售人员。因超市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我被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共计8800元。一个月前,李某向我出具了一张欠条,并写明在30天内付清。由于到期后李某不知去向,我只好要求张某支付。可张某认为,欠条是李某写的,其并没有签字或盖章,说明这只能算是李某认可的个人债务,而与其无关,我只能找李某催讨,而不应向其索要。请问:张某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4.
李某与张某合伙开了一家超市,曾共同雇用我为销售人员。因超市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我被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共计8800元。一个月前,李某向我出具了一张欠条,并写明在30天内付清。由于到期后李某不知去向,我只好要求张某支付。可张某认为,欠条是李某写的,其并没有签字或盖章,说明这只能算是李某认可的个人债务,而与其无关,我只能找李某催讨,而不应向其索要。请问:张某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5.
百科集锦     
强制执行公证:追债不用打官司当你遇到逃债、躲债、赖债的难题时,不妨尝试一下当前正在经济领域里升温的强制执行公证。它可以省去漫长的诉讼过程,又能使债权实现提速。2003年4月,吴某将人民币1.2万元借给熟人张某,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还款期限届满后,吴某多次向张某索要未果。无奈之下,吴某向县公证处咨询求助。公证员在对吴某出具的借据及借款用途等情况作了调查后,确认双方借贷行为合法有效,建议双方当事人达成新的借款协议。双方在签订新借款协议时,协商增加了“如果借款方不按约定期限偿还本息,凡符合强制执行条件的,对方有权持强…  相似文献   

6.
《云南农业》2012,(4):59
【案情】2007年6月,张某因购买装载机缺少资金,向同村的王某借款4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半年,月利息为5%,月利息2000元。借款到期后,张某无力偿还,王某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提  相似文献   

7.
案例:王某欠了同村李某8000元钱,李某因家中建房急需用钱,向王某讨债。王某还了6000元现金,与李某商量剩下的2000元钱用自己刚买尚未开奖的奖券(面额200元共计10张)来抵债,李某同意了。几天后,开奖结果出来,这些奖券中有2张中了奖,奖金1万元。于是王某向李某索要奖金,理由是他该还的只有8000元,奖金不应归李某所有,但这一要求被李某拒绝了。请问该奖金应归谁?答:债,是由借贷或其他合同形式的权利义务所产生的,合法的借贷关系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奖券是有价证券,国家规定不准在市场上流通,但可到政府指定的单位(如证券公司)按规定比例兑换现…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7,(2):51-51
[案例]张三欠赵四3万元,有欠条为证。过了一段时间张三偿还了一部分钱,在原欠条上注明“还欠款2万元”。后来当赵四索要剩余欠款时,双方发生争议,赵四认为张三尚欠款2万元,“还”应该读hai;张三认为还了2万元,尚欠1万元,“还”字应读huan,争执之下,双方走上法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案情:年仅19岁的少女梅某,1年内竟先后在农村"嫁"人3次,骗取他人彩礼10余万元.近日,梅某被河南省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2010年,梅某伪造一张符合结婚年龄的假身份证后,伙同陈某、李某商定了骗婚计划.3人以介绍婚姻为名,来到河南省某县某乡,将梅某"嫁"给古贤乡张某,骗得张某现金2.5万元后潜逃.此后1年内,3人故伎重演,又先后在某县某镇、某镇农村作案2起,共诈骗财物10万多元,所得赃款全部用于个人挥霍.  相似文献   

10.
案情:廖某与李某做生易,欠下李某11万元贷款一直未还。李某发出最后通牒:如7日内不付款.将在法庭上见。廖某于是叫来3位好友.谎称让李某带欠条来取款。李某如约而至.廖某等便对李某大打出手致其轻伤。李某无奈.被迫交出欠条.廖某当场撕毁后又逼李某写下了一张收条.有人认为,欠条不是财物.抢欠条不算抢财物。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1.
全国编辑同志:我于2003年8月向张某借款3万元,借款期限两年。去年8月,薛某拿着我写给张某的借条以及他与张某所订的一份债权转让协议找到我,称:张某在2005年1月向其借款35000元,借期6个月,按照他与张某的书面协议,张某已经将我所欠的3万元债权转让他了,现在他是这3万元借款的债  相似文献   

12.
案例:2011年1月,吴某将人民币3.2万元借与熟人张某,双方约定借款1年.还款期限届满后,吴某多次向张某索要未果.无奈之下,吴某向公证处咨询求助.公证员在对张某《出具的借据及借款用途等情况作了调查后,确认双方借贷行为合法有效,建议双方当事人达成了新的借款协议,并出具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  相似文献   

13.
张魁 《农家顾问》2005,(4):64-64
编辑同志:林某2002年向银行贷款5万元搞果业开发,由林某的舅舅张某和伯父李某共同担保,后因林某管理不善,投资失败,林某举家外出打工。当贷款到期后,在无法找到债务人林某的情况下,银行要求张某和李某承担连带责任,这时又发现李某全家也外出了无法联系上。银行只能找到担保人之一的张某,要求其承担全部连带责任,偿还欠款。而张某不服,只愿意承担其中的部分连带责任。协商未果,银行申请法院对张某实行了强制执行,请问银行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4.
个体户张某、王某二人于1999年10月1日从汽车交易中心购得一辆"东风"牌二手卡车,,共同从事长途货物的运输业务。二人各出资人民币3万元。同年12月,张某驾驶这辆汽车外出联系业务时,遇到李某,李某表示愿意出资人民币8万元购买此车,张某随即将车卖给  相似文献   

15.
读者华东问:我朋友张某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公司,后因公司缺资金周转,2003年初,张某找到我借钱,我们约定:我的10万元作入股资金,不管张某公司是否亏损,我每年可分得红利3000元。2005年,因张某的公司亏损,张某未支付我红利。我找到张某要求其偿还入股资金10万元及拖欠的红利4500元,张某认为该10万元钱是投资款,不能归还,而且我应共同承担亏损责任。我能要回这10万元钱吗?  相似文献   

16.
案情:2014年3月30日20时许,张某在施工中遗留了石子堆,但没有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李某驾驶两轮摩托车行至该施工路段时,不慎摔倒在石子堆旁,造成头部受伤,共花掉医疗费12万元,并经鉴定构成二级伤残.李某的医疗费经新农合报销6万元.在医疗费赔偿问题上,对新农合已报销的6万元张某不同意赔偿,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赔偿其全部医疗费12万元以及其他费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刘某为做水泥生意,从张某手中借款6万元,言明三个月后返还。债务到期后,刘某以亏本为由拒不还债。他家有一幢价值20万元左右的私房,张要求其卖掉房子还债,亦遭拒绝。之后,刘某便与妻子李某离婚,双方约定私房为其妻李某所有,所欠债务由刘某一人承担。这样,张找刘、李二人均讨不到债。张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刘某及时清偿债务并承担利息。法院审理后,查明刘某所欠债务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故依法作出判决:刘某所欠张某的6万元借款及利息由刘、李两人共同承担。刘某与李某已离婚,并约定房…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2,(24):54
【案例】陈某和李某两人互不认识,双方恰巧在一天晚上同时到一家超市偷窃。陈某让李某帮忙装好东西先溜走,事发后知道:双方各偷价值2万元和1万元货物。【评析】本案对陈某和李某二人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存在分歧。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7,(5)
<正>编辑同志:五个月前,我被李某驾驶的小车撞伤。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鉴于李某拒不担责,我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赔偿,其中包括已通过医疗保险报销的5万余元医疗费用。可法院近日作出的判决,却驳回了我索要5万余元医疗费用的请求。理由是该费用既然已被报销,说明我不存在对应损失,自然无权索要。可我认为,该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张某9岁的儿子在李某所经营的小卖部购买了一袋包装粗糙、味道可疑的"三无"产品"辣条"。吃后因肚子剧烈疼痛,被送往医院救治,并被确诊为急性食物中毒。经有关部门鉴定,系食用过期劣质"辣条"所致。面对张某索要2200余元医疗费用的请求,李某以"辣条"并非其所生产为由一再拒绝。那么,李某究竟应否担责?说法:李某必须承担赔偿责任。李某违反了自身的法定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