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汪拓镇吊瓜协会成立于2003年,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600多人.拥有种植场1个、农产品营销公司1家,是一个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协会+基地+农户”的企业型协会。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三陇村淀粉协会成立于2004年4月,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800多人,拥有淀粉加工厂1个,机械生产粉丝工厂1家.手工(个体或联户)加工粉丝的家庭作坊42个.是一个以-陇淀粉厂为龙头,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协会+基地+农户的服务型组织。  相似文献   

3.
《四川农业科技》2009,(9):59-59
隆昌县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方式,积极与生产基地农户、孵抱大户、营销大户签订合同,进行利益联结;新改扩建市场30亩,增设检疫检测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专用停车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丹阳市折柳白菜协会地处丹阳市陵口镇城墅村,农业环境好,312国道沿村而过,近邻常州市凌家塘蔬菜批发市场,协会现有会员236人,蔬菜经纪人27名,蔬菜基地面积1800亩,其中大棚蔬菜800亩,露地蔬菜1000亩,菜农600余户,协会大力推行“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统一技术服务、开展农民培训等方式,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剑川县狮河村是全省有名的木雕文化村,由于走“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路子。木雕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为打造滇西木器木雕物流集散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全村实现木雕总产值达1.46亿元,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 狮河村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得益于木雕产业的发展。2004年8月,狮河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组建了剑川县第一个木雕工艺协会。协会坚持弘扬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以做大、做强木雕支柱产业为己任,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这两种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企业+农户”,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建立组织协会;二是“供销社+农户”,即以供销社为依托,吸收科研单位和农户建立组织;三是“市场+农户”,即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建立组织;四是“基地+农户”,即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组织。  相似文献   

7.
天水 《农家致富》2005,(19):20-21
江苏省丹阳市食用菌协会成立于九十年代初,协会会员主要有农户、食用菌科研人员、产品营销人员组成。协会采取公司建基地、基地带农户,公司与农户签定产品收购合同的“订单农业”形式,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带动2500余户农户种菇致富。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7,(18):9-9
江苏省金坛市食用菌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00年成立了协会,形成了“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2003年金坛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2004年列为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列为江苏省省级食用菌农产品全程质量管理示范区。目前,金坛市食用菌协会下设8个分会,拥有24个团体会员和1000多名个人会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省平泉县科协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食用菌专家梁希才组建了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食用菌研究所,通过实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经过几年发展,现已拥有会员5000多个,使两万多农户走上了靠生产食用菌发家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0.
卢庆彬 《油气储运》2006,(10):38-39
天津市蓟县食用菌协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从普及实用技术入手,以发展外销食用菌为重点,积极带领农民发展食用菌,为农民架起致富金桥。目前,全县巳拥有木耳、灵芝、金针菇、白灵菇,鲍鱼菇、北芪菇等二十多个品种,协会的菌种和技术服务巳辐射全县26个乡镇以及北京、河北、内蒙、东北等十几个省市,共发展种植户2600多户,种植面积达100多公顷。在巩固发展周边市场的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三个出口的基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种植户的菌棒直接销往力国外,  相似文献   

11.
徐仁庚 《新农村》2006,(1):13-13
江山市是中国白菇之乡,而近几年江山市大力发展秀珍菇,又成为浙江省秀珍菇主要生产基地。秀珍菇主要采取反季节种植,在夏秋季生产,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2,(11)
据重庆日报消息,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采取“龙头+产业+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兴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形成县内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格局,而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沃土。  相似文献   

13.
协会现有社员120人,拥有资产800余万元,现建成成蟹基地1000余亩、苗蟹培育基地500余亩、野生条件下中华鳖生产基地200余亩。该社以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千余人,人均增收300元。  相似文献   

14.
徐维民 《中国农垦》2011,(11):83-83
滨淮农场以基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为依托带领职工闯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发展步伐,树立品牌凸显现代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和特色中草药等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5.
1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作用 1.1蔬菜标准化是推进蔬菜产业化的前提蔬菜产业化是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蔬菜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和社会化,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菜农生产是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按照“公司+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户+标准(科技)+基地”或“公司+协会+农户+基地”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柱状田头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分别以棉籽壳+木屑及木屑为主料,采用不同氮源栽培柱状田头菇,筛选高产配方,为大面积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水果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树种品种的结构调整尤为突出,种植区布局更趋合理等)和生产逐步向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水果、有机水果等方面发展。生产基地+农户、各类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农户、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多型式的集体合作组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营方式,还出现了市场带动型的市场+农户的经营型式,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尉氏县庄头乡高寨韭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12月,按照“三民三化”(“三民”指民管、民办、民受益;“三化”指服务系列化、经管实体化、形式多样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的新路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了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基地为载体、以农户为网络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带动和联结农户发展及试点示范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真正实现了“建一个协会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业》2011,(1):35-35
椐悉,总投资3.2亿元、占地5500亩的全国最大秀珍菇食用茵生产基地现已在该县潘庄镇基本建设完成。基地建成新型节能温室218栋。第一批引进试种的300万包秀珍菇已上市,不仅填补了本市特种食用菌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所谓“爆发出菇”,意指食用菌栽培时,通过人为调控条件,使菌袋尽量延长发菌时间,积蓄最大数量的生物能量之后,一旦出菇,便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3-4潮出菇、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栽培管理水平,一旦“爆发出菇”,其总体产量一次性出齐,最高可达到生物学效率超过160%的生产效果,既缩短了栽培管理时间,又提高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其商品价值,在与原来栽培一批相同的时间内,可连续栽培3批以上,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尤其对于定单蘑菇基地、商品生产基地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