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浙江新产区金银花的药材质量,并探讨产地及加工温度对金银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为金银花的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按照国家药典规定的标准,浙江文成产金银花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不低于山东、河南等道地产区;采后快速干燥有利于提高金银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结论:浙江文成的环境条件可以满足优质金银花的生产;在70-150℃围内,金银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金银花”的质量状况,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2004年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检测了该地“金银花”样本的药用有效成分、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量。检测结果:样本绿原酸含量2.5%,木犀草苷含量0.037%;Pb,Cd,As,Hg,Cu含量分别为0.32、0.18、0.21、0.15、6.4 mg/kg;不含有BHC、DDT、PCNB。结果表明:德卧镇“金银花”样本绿原酸、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木犀草苷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不得少于0.050%的最低指标。从外形和化学成分综合分析,该地栽培的“金银花”应为山银花。  相似文献   

3.
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豆.会的方法(ISO14502—1—2005和ISO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荼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茶样茶多酚总量在9.712%~18.625%之间,符合ISO提出的红茶茶多酚总量不低于9%的要求;红茶儿茶素类以ECG为主,其含量在1.2921%~13.165%之间,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部分红茶样品中可检测出EGCG和EC,含量分别为1.755%~4.983%和0.218%~1.579%,但在所有红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EGC和C;在分析的红茶样品中,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213%~1.668%,0.127%~0.483%和2.484~5.093%。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符合ISO国际茶叶标准(以茶树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红茶与国际标样更为接近);红茶内含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还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含量及在种植过程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方法对不同产地的6批淫羊藿药材进行理化分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淫羊藿苷含量,以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不同产地的6批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均在7.4%以上,淫羊藿苷含量在0.20%.-0.29%之间。结论:淫羊藿苷的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HPLC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以C18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用50:50:1的甲醇:水:乙酸,检测波长254nm。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花生壳的HPLC图谱类似,木犀草素含量在0.25%~1.12%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测定结果准确,为花生壳药材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不同海拔朝鲜淫羊藿茎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不同海拔朝鲜淫羊藿茎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淫羊藿苷为标准品,在270nm下测定吸光度,计算朝鲜淫羊藿茎中的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在0.06mg~0.42mg范围内,淫羊藿苷质量(mg)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0%,RSD=2.47%,r=0.9991。不同采收期朝鲜淫羊藿茎:6月16日(3.325%),7月13日(3.738%),8月1日(2.958%),8月17日(2.684%),9月2日(5.526%),9月16日(2.090%),10月2日(3.922%);不同海拔的朝鲜淫羊藿,海拔629米(3.509%),海拔805米(2.319%),海拔925米(2.777%)。结论随着采收期的不同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有所变化。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朝鲜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研究朝鲜淫羊藿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李超  钱士辉 《人参研究》2013,25(2):17-1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潜法测定泽兰中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TM—C18(250minx4.6mm,51.Lm);以乙腈-0.2%磷酸水溶=20:80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0mm,柱温为35℃。结果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0.412-10.3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5%。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为泽兰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研究了东北地区野生赤芍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和附录XA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了芍药苷、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以及多糖含量的差别,并对药材质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赤芍中的4种有效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它们都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东北地区的赤芍药材都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它们可以增加赤芍药材的供应量,做到既经济又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药化妆品作用温和、安全、刺激性小,目前市场上以三七为主具有抗炎祛痘功效的化妆品较少,为了填补这一市场空白,我们将对三七精华液进行研究与开发。以三七、黄芩和苦参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药材配方工艺进行优化,以各样品的pH值和抑菌效果作为评价指标,找出一组最佳的药材配方。并对其样品进行脱色,之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三七皂苷、苦生碱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确定了药材的最佳配方为三七:黄芩:苦参=3:3:2,根据2015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三七皂苷的含量不得少于5.0%,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9.0%,苦参碱的含量不得少于1.2%。配方中三种药材的含量分别达到了7.7%、9.3%、1.3%,都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所以配方中三七皂苷、苦生碱和黄芩苷的含量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本试验的配方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具有潜在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王浆花粉产品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三氯化铝-醋酸钠比色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用药典方法测定水分含量、醚提物含量、醇提物含量;结果:王浆花粉产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2393%(脱色前)或0.2447%(脱色后),水分含量24.48%,醚提物含量10.80%,醇提物含量41.77%;结论:用三氯化铝-醋酸钠比色法测定工浆花粉产品中总黄酮含量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期老翘内连翘苷、连翘酯苷A、浸出物的含量测定,为老翘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老翘果实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ⅩΑ)项下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以Luna5uC18(2)100A(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连翘苷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V∶V),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连翘酯苷A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V∶V),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结果]连翘苷在3.33~13.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8%;连翘酯苷A在4.17~6.69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0.9%。[结论]连翘苷、连翘酯苷A、浸出物在老翘整个采收期试验过程中都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在老翘整个采收期试验过程中都达不到2010版药典的规定标准,连翘酯苷A、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分别在2013年1月20日、2月25日采集的样品测定结果中达不到2010版药典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稻米镉测定国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择用硝酸、硝酸+双氧水、不同比例的硝酸+高氯酸共5种消解剂对稻米标准样品进行消煮,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镉含量。结果表明,用硝酸、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硝酸+高氯酸:6+1)消煮测定结果精确度分别为7.51%、5.91%、5.6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8%、94.05%、101.04%,准确度均在标示值范围内。因而,可用硝酸或混合酸(硝酸+高氯酸:6+1)代替国标方法中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对稻米进行镉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混合酸消煮一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磷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μg/mL;称取2g样品时,磷的最小检出量为0.002%,相对标准差(RSD)2.3%;经采用5种含磷国家标准生物物质验证,其测定值均在标准参考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生产上“丁草胺+稻无草”对稻田杂草混生群落防除效果较好,但由于丁草股对河蟹杀伤力较大,不宜在养蟹稻田内施用,所以我们进行“艾割+稻无草”除草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材:10%艾割乳油(美国氰胺公司注册);10%稻无草可湿性粉剂(江苏如东农药厂出品);3-4期幼蟹和150—200只/500g扣蟹。1.2试验设计:处理1(稻田内):艾割26.7ml/亩(合0.08ppm)+稻无草20g/亩;处理2(稻田内):艾割53.4ml/亩(合0.16Ppm)+稻无草20g/亩;处理3(盆内):用药同处理1;处理4(盆内):用药同处理2。以上处理二次重复;处理5…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吉林省不同产地及采收时间的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研究采收时间和产地对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吉林省不同产地和采收时间白屈菜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采收时间白屈菜样品之间的白屈菜红碱含量均有差异,在54个白屈菜样品中,有28个样品的白屈菜红碱含量低于0.02%,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采收时间和产地均会影响吉林省范围内白屈菜的有效成分含量,其中7月份靖宇地区采集的白屈菜中有效成分最高。  相似文献   

16.
枇杷花蕾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花蕾浓缩液为受试样品,进行昆明种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分析评价枇杷花蕾浓缩液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结果表明:昆明种小鼠经枇杷花蕾浓缩液60 g/kg(试剂量/体质量)灌胃14 d后,雌、雄小鼠的活动、体征表现均为正常,并未出现急性中毒与死亡情况;SD大鼠经过连续90 d给予枇杷花蕾浓缩液3~12 g/kg灌胃,各处理组SD大鼠表现情况良好,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正常,肝肾脾各脏器质量和组织结构正常,未见与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可初步判定枇杷花蕾属无毒级物质。  相似文献   

17.
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对红壤幼龄果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果园生草、套种绿肥、清耕三种不同管理对红壤幼龄龙眼园土壤酶生多年定位测定。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三个处理土壤表层(0-20cm)酶活性(除多酚氧化酶外)均比亚表层(20-40cm)高;脲酶活性年周期变化幅度(σ122.7)大于年际变幅(σ=17.3);果园生草、套录肥可以减缓脲酶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34.5%、43.8%和22.5%及冠下表层脲酶和酸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鼠曲草中6种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山奈酚,金丝桃苷,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用8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HPLC法检测,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 C18Column (250×4.6 mm I.D.,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6种黄酮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 9997~0. 9999,样品的加样回收率为95. 20%~108. 5%,RSD均≤2. 8%。本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鼠曲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结果为明确鼠曲草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剑麻的麻渣、纤维中提取果胶,测定果胶的含量、纯度和酯化度。将湿麻渣在密封与敞开空气中自然发酵后提取果胶,探讨湿麻渣在发酵后对果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得率最高的是湿麻渣(13.342%),最低的是直纤维(0.450%),干麻渣的果胶得率(1.662%)略高于湿纤维(1.326%)与乱纤维(1.264%)的;果胶纯度最高的是直纤维(73.360%),最低的是干麻渣(32.567%)。直纤维果胶的酯化度(45.452%)略大于麻渣和乱纤维的(32%~35%);湿麻渣经过自然发酵后,果胶得率与纯度均降低,但湿麻渣完全发酵后的果胶酯化度(33.432%)接近于干麻渣的(33.156%)。  相似文献   

20.
皖油10号不同施硼水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各器官NPK含量、蕾薹期各器官PK含量、盛花期花蕾和茎NP含量及各器官含B量、成熟期角果和籽粒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0~0.6mp/kg)而升高,再增加施B量,各元素含量均下降。籽粒NPB含量亦如此,其最大施B量为0.7mg/kg。蕾薹期和盛花期各器官含B量及叶含N量、花蕾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而升高,而苗期植株含B量和盛花期根含N量、茎叶含K量却相反。不同生育期各元素分布是地上部分>根,其地上部分在盛花期各元素分布是花蕾>叶>茎;在成熟期NP主要集中于籽粒,角果次之;KB主要集中于角果,籽粒和茎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