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17、18世纪的欧洲,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伦理学的研究开始回归到人本身,以理性为指导,从人性出发探索道德的本质。沙夫茨伯里受各种思想的影响,站在自然神论者的立场上,对宗教激情进行了批判,在基督教神学的框架下形成了道德情感主义的思想,认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动机,社会性根植于人类的天然本性,因此社会情感是人类的自然情感,并且提出了道德感的理论,调和指向公众利益的自然情感和指向个人利益的自利情感,由此构成内在的比例、协调与平衡。沙夫茨伯里是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的开创者,实现了近代西方伦理学的情感转向,对其思想进行探析,有利于梳理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的意蕴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是个体精神的特质之一,它在个体的道德内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高校大学生却陷入了道德情感的多种困惑之中,出现了感恩心缺失、知耻心丧失和道德责任感薄弱的不良现象。高校应加强良心观、荣辱观和责任感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生长和培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道德情感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是高校德育教育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核心。而如今,许多关乎"道德"现象纷纷涌现,大学生为情杀人,大学生道德迷失等问题都表明了培养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刻不容缓。本文将首先从理论上对道德情感进行简要分析,随后指出当今大学生出现的道德迷惘现象,并提出培养道德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诚 《甘肃农业》2006,2(3):162-163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化.具有泛道德主义的倾向,一切的评判:标准基于道德。本文旨在揭示泛道德主义法律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分析。从而走向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道德情感教育实施举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高校道德情感教育理念,积极寻找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的尝试。然而,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只有做到“以知育情、以情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相似性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文化虽然背景和氛围不同,但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西方国家和中国古代都主张道德养成应从娃娃抓起,都强调道德实践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都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希望家庭、学校、社会互动……。学习和借鉴这些思想及方法对当前我国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以及整个国家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运行作为法之创制、展开和实现的逻辑进程,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的审视和导向,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之应然。这种合道德性的法律运行主要表现为:在立法环节,法不仅要符合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而且要追求与社会主导道德以及与广大民众心理和情感的契合;在司法活动中,不仅要求司法工作者追求司法公正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应特别关注当下我国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司法之“应然”;在守法环节,广大公民不仅应关注行为的合法性和履行法律义务,而且还应追求自觉的守法境界和积极主张自身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卞体性逐渐宏扬的过程。个人情感需求体现人的主体性。正确看待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情感危机现象,肯定转型期人的多种情感需求的合理性,但必须通过道德理性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使人的主体性的情感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问保持合理张力,让人性在社会有序运转条件下得以一定程度的“释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道德主张以道德为手段内在调节个人生态道德修养而规范外在行为,自觉地承担起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主张通过生态道德思想教育、法律法规强制规范、赏罚与舆论,还有网络途径等构建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11.
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engagement in moral judg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ong-standing rationalist tradition in moral psychology emphasizes the role of reason in moral judgment. A more recent trend places increased emphasis on emotion. Although both reason and emotion are likely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oral judgment,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neural correlates, the nature of their interac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modulate their respective behavioral influences in the context of moral judgment. In two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studies using moral dilemmas as probes, we apply the methods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o the study of moral judgment. We argue that moral dilemmas vary systematically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engage emotional processing and that these variations in emotional engagement influence moral judgment. These results may shed light on some puzzling patterns in moral judgment observed by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s.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大学生的情绪及其宣泄有科学的认识;提出要从自然的排解、有效的转移与疏导、情绪的升华等三个层次帮助大学生由低到高,由生物本能到自我的成长再到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建立情绪宣泄系统,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信息的生成地,是人类精神产品集中的地方,也是人们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生活质量的场所。图书馆的读者,是来求知、求智和追求人生高境界,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情感投入的科学内涵、理性情感服务、和现实手段,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有效地转化和提高学生思想的内容和方法就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所在。本文从剖析影响学生思想情绪的因素入手,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思想活动的能动性、依附性、多样性、渗透性、渐进性等特点,讲究情、理、知、行四者协调统一,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知识诱人、以行动感人,帮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是法治的根基,民众对法律的情感与信仰直接影响着法治的效果,应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众与法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群体承担着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阅读疗法作为一种经济、方便、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高校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既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内容、方式的创新,发挥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同时大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改善情绪、纠正认知偏差,从而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目的,为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充足的养分,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德育课不同于其他智育课,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而且要动之以情,激之以志,导之以行。德育不能只是纠缠于知识的获得,而忽视本能直觉、忽视理想信仰、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整体人格。一堂有效的德育课应该是互动的、体验的、思考和行动的。建构高职大学生德育活动课堂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对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情感维系、道德支配、理性权衡三个理论纬度对现代农村人情的存在形式及原因展开分析与描述。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转型期农村人情发生的几个变化特征:(1)名目繁多、金额攀升、形式发生异化;(2)人情圈扩大,且重心由血缘圈向地缘、业缘圈转移;(3)"情感型"人情退居次席,"工具目的"型比例不断上升;(4)契约关系的发展,这是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然体现,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本文对人情的现代价值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在对馆员日常管理中,由于对其品德、业绩、能力等综合指数缺乏比较精确的量化评价,往往使部分馆员认为年度考核不公、流于形式或失真,常常在工作中引发消极情绪。分析馆员考核结果失真的原因,研究失真的对策,应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将图书馆试行一年来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加以总结,以期对日后推动科学化管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体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多重视其工具理性探讨而忽略了情感议题。然而,民俗体育文化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产物,它更是立足于乡土文化空间中的一种身体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身体表达。基于皖江宜秀龙舟竞渡的田野调查,认为民俗体育文化以历史记忆为情感生成逻辑,以族群认同为情感作用逻辑,以互动仪式为情感实践逻辑。从情感维度审视,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情感逻辑可以有效地推进乡村情感治理。通过积极情感的释放和消极情感的消解,既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也能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