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针对目前新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重点讲述了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瘿螨(葡萄毛毡病)、葡萄短须螨(红蜘蛛)这4种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归纳总结了葡萄园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相似文献   

7.
麦瑰香葡萄花后架面喷施赤霉素与清水对照相比,平均座果粒率提高1.16倍,无籽率达99.17%,提早着色熟23天,浆果Vc、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各项含量指标全面超过清水对照,酸的含量大大低于清水对照,糖酸比值和固酸比值高达20.94%、23.11%。果粒虽然变小,但因无籽早熟优质,产值高于清水对照1.3倍,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
葡萄无核遗传机理研究进展及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经贵  章镇 《中国农学通报》1999,15(3):34-35,82
综述了国内外葡萄无核性状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无核葡萄的育种技术,包括无核葡萄的类型,无核性状描述,无核性状遗传假说以及无核葡萄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清徐龙眼葡萄又名紫葡萄,欧亚种,原产中国,是我国古老的极晚熟良种,是太原市清徐县传统的主栽品种。近年来,清徐龙眼葡萄栽培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果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增加出口创汇,增加果农收入。1995年以来,针对清徐龙眼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在其品质选优、苗木繁育等方面进行以下几点选育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六师目前葡萄定植总面积1626.6hm^2,其中鲜食葡萄1060hm^2,品种主要有红提、克瑞森、八月皇家、莫莉莎和无核早红等;酿酒葡萄566.6hm^2,品种主要有赤霞珠、梅露辄等。2005年,葡萄虫害未有发生,病害以霜霉病、日灼病为主,其次为白粉病、毛毡病、病毒病等。  相似文献   

12.
板栗配套施肥的二次旋转正交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板栗的产量,对圈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肥料,运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开展综合配套的施肥田间试验。从而建立相应的五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获得板栗丰产的最优化施肥方案是在上一年果实采收后施圈肥12.64~13.75kg;在4月份对每株树木的结果母株喷施1.56%~1.77%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在7月份对每株树木施尿素0.27~0.29kg、过磷酸钙0.35~0.40kg、氯化钾0.21~0.23kg  相似文献   

13.
山葡萄cDNA-AFLP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葡萄品种左山一的叶片和花芽为材料,对cDNA-AFLP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摸索,建立了适宜山葡萄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提取山葡萄的花芽RNA适宜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叶片RNA适宜用SDS-酸酚法.在2x Y/T Buffer的作用下,500 ng的cDNA利用Mse Ⅰ与EcoR Ⅰ双酶切4 h即可酶切完全,将16℃连接过夜的产物稀释5倍作为预扩增的模板,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扩模板能获得带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葡萄冻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延庆县等地葡萄园受冻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葡萄品种间抗寒性有明显的差异;栽培地点的不同冻害发生严重程度明显不同;葡萄园栽培管理技术对葡萄植株能否安全越冬至关重要,尤其是冬灌、埋土防寒以及前一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均与冻害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测报和防治,采用定期挖根调查采样和ELISA检测方法,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侵染动态进行了研究。移栽后每周挖根调查结果和根、茎部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文山州青枯病重病田块,移栽后第5周根部样品首先检测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阳性,个别烟株根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7周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率达到50%左右、根部黑色坏死发病率开始快速上升,茎部无明显症状;移栽后第9周,根部发病率达到50%左右、个别烟株茎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12周,茎部青枯菌检出率、根发病率和茎部发病率均达到80%以上。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阳性、烟株根部显症、烟株茎部显症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间隔约21d)。根青枯菌检出阳性时期和根黑色坏死的始发期可作为确定第一次施药时期的依据。对ELISA检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LISA检测为青枯菌阳性的样品,可分离到典型青枯菌菌落,分离物ELISA检测同样为青枯菌阳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国审玉米品种‘郑单1002’在黄淮海区域的适宜种植密度以及种植密度与抗倒伏及机收指标的关系。采用大田不同密度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玉米产量性状、抗倒伏能力以及机收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密度75000 株/hm2条件下产量水平最高(11211.52 kg/hm2),随着密度增加,倒伏发生率增加,各节间长呈增加趋势,第3、4 及穗下节间长增加明显,高密度(97500 株/hm2)较低密度(60000 株/hm2)分别增加了27.67%、18.29%、4.36%,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基部第3 节间和穗下节间抗倒伏能力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基部第3 节间抗折力、压碎强度下降幅度大于穗下节间,高密度(97500 株/hm2)较低密度(60000 株/hm2)抗折力分别减少了52.50%、32.34%,压碎强度分别减少了56.26%、17.73%。机收籽粒落穗率、落籽率和籽粒破损率均呈上升趋势。从产量、倒伏率和机收指标分析结果来看,‘郑单1002’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区域适宜密度为67500~75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张丽  韩兴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74-277
为了促进渔村妇女就业和渔业经济的发展,在对上海金山嘴渔村妇女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别从渔村妇女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方面的7个因素对渔村妇女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否有子女上学、是否有老人需要赡养、家人的态度、其丈夫从事的工作行业与渔村妇女就业成显著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66、1.57、1.53、1.36、0.95。由此提出以下几个建议:重视渔民的教育,提升渔村妇女的基本素质,鼓励和指导渔民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香椿幼苗蛋白质含量及特异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以抗寒性强弱不同的河南西峡、江苏南京和福建霞浦3个种源1a生香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可以引起香椿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但不同种源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不一致,同一种源在不同胁迫时间下的动态变化也不一致。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抗寒性较强的河南西峡、江苏南京种源变化规律相似,在-5℃低温胁迫1~4d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即胁迫1d后蛋白质即大量表达,谱带颜色变深,随后在第2、3天含量逐 渐下降,谱带变浅,第4天含量又开始增加。两种源分别诱导表达出分子量为27.6 KD、22.5 KD的特异蛋白。抗寒性较弱的福建霞浦种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没有诱导出新的蛋白质谱带。各种源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的蛋白质谱带颜色的深浅变化与蛋白质含量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叶色是氮素营养诊断最常用的指标,获得准确的叶色诊断指标是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的基础。叶色诊断指标实际上就是稻谷产量最高时的最适叶色。已有报告指出,叶色诊断指标受到群体大小和结实期光照条件的影响。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叶色诊断指标随群体大小和光照条件而变化的规律,为精确定量施氮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2004—2005年早季和晚季,在广州以两系杂交稻粤杂122为试材,设置8种不同氮肥处理,进行2年4季田间试验,抽穗期测定叶色(SPAD)和叶面积指数(LAI),成熟期测产。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的最适叶色存在明显差异,4季变动于39~45之间。根据产量与叶色的定量关系,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特定条件下的叶色诊断指标。(2)稻谷产量与抽穗期群体指数(SPAD与LAI的乘积)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抽穗期SPAD、LAI和结实期日照时数,可以解释不同年度、季节和不同氮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变异的86%。最适群体指数随着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3)最适叶色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随着LAI的增加而降低,3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定量关系。应用这一关系,可根据结实期光照条件,估计出异地异季的叶色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超声提取苦瓜皂苷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超声提取苦瓜皂苷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更简便快速的提取方法,为不同品种苦瓜皂苷含量比较和工业化生产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合理的优化范围后,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进行工艺优化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400 W,提取溶剂为70%乙醇时,苦瓜皂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3 min,液料比16:1,该优化工艺用时少、得率高,优化工艺提取的‘如玉45’苦瓜皂苷可达6.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