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逊克县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着手,意在建设自然、有机、文化、经济的滨江公园空间,构建逊克县的绿色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的功能。从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景观结构、主题景观的营造和植物景观的特色表达等几方面充分展示了逊克县的地域文化和滨江公园的景观特色,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娱乐、保护人文历史的多功能滨江公园,使公园的景观功能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湿地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湿地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学以及生态工程学等规划设计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索,为湿地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向来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渴望舒缓由高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抑。于是,寄情山水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手段。所以,山地公园就成了人们特殊的情感场所和户外开放空间。山地公园由于其富于变化和立体感的自然景观特色,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但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并没有真正结合山地特点,山地景观资源非但没有得以利用和保护,反遭破坏,景观的城市化、现代化较为严重,与山地周围环境不协调。笔者希望从传统古典园林中得到启发,以求能够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创造出大自然的美妙景观。  相似文献   

4.
运用节约型景观建构的理论,从西山坪农业公园立地自然资源条件入手,以规划和设计两个维度对其景观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依托和利用基址景观资源和地形山水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建筑和园路布局是实现节约型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和乡土材料,突出休闲农业园的景观特色,是实现节约型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该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指导创建地域特色显著、经济效益持久的节约型休闲农业园,也可以为风景园林其他相关领域节约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城市山体公园复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锋 《吉林农业》2011,(5):283-284
随着传统公园的改革使得传统城市山体公园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鉴于此,文章将结合某传统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实例,通过对传统生态规划设计与现代城市公园结合,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方略,从而实现传统生态城市公园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龙凤山公园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其构成及分布状况;对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分析归类;对公园自然景观特色、人文景观特色和借景景观资源进行深入阐述分析,为公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提供详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思路,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废弃矿山的治理历程和改造思路的演变进行了概述, 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不同景观价值判断的景观建构方法,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通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段,即: 科学研究、建设定位、规划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功能置换、艺术发展等方面,寻求科学合理建设矿山公园之路.  相似文献   

8.
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改造、管理、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徐州市大龙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功能分区入手,研究景观格局与景观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除湖泊游览区,其他分区均是以绿地景观为主;娱乐休闲区人为干扰最为强烈,绿地斑块多而小,硬质铺装、建筑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也最大;湿地生态观赏区道路斑块密度最大;娱乐休闲区景观破碎度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具有较高的景观异质性;文化展览区的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居第二位;湿地生态观赏区主要功能是保护湿地环境,并进行湿地生态科普宣传,其景观尽量保持原貌。不同功能区的景观格局基本符合景观功能要求,斑块布局较合理。大龙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均做到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鹤林生态公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园内景观资源较为丰富,但在游客满意度方面仍然存在部分不足。通过探究影响鹤林生态公园景观游客满意度的现状因素,以期为福州市绿地生态系统更新与建设及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研究选取鹤林生态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进行实地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68份。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得出游客对鹤林生态公园的满意度。【结果/结论】游客对于鹤林生态公园满意度综合评价值为77.101,其中准则层的4个指标因子满意度为:公园管理(78.654)景观效果(77.896)基础设施(76.675)交通出行(75.232)。根据对这4项指标所包含15个指标层的评价研究,提出改进公园的优化策略,为后期的公园景观提升改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张公山大塘及周边情况的调研分析,迎合蚌埠市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对现有城市湿地资源潜力进行挖掘、整理,运用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尊重场地的设计理念对蚌埠市张公山大塘进行了概念性规划设计,探讨了城市湿地的景观、功能与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公园绿地,其规划设计注重生态农业景观土地资源和景观空间的合理规划,实现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生态农业景观的内涵及其作用,探讨生态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矿业遗迹是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是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矿业遗迹调查对矿山公园意义重大。以湖北保康尧治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将该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进行分类评价,结果显示尧治河国家矿山公园内矿业遗迹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观赏性。其中,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的古微体生物化石群、典型沉积型磷矿床的发现等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借此提出矿山公园发展的同时,相关调研结果也要为科学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业遗迹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毕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3-15455,15462
概述了场地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处阶段和作用。以宜昌市运河公园为例,探析了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将该案例的设计思路归纳为:延续场地历史与文化脉络;形成稀有的城市湿地景观;尊重周边环境,融休闲游憩及理想山水格局于一体;通过核心景点展现地域风情;利用植物规划体现地域特色5方面。通过分析运河公园的项目特色,揭示了城市公园特色营建的4条路径,即以围绕城市发展的需求,用新思想引导;体现地域风情;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充分表达公园性质。认为城市公园特色营建应从场地分析入手,通过对该场地显性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隐形的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分解、加工、整合之后使之成为具体的概念,借由具体的景观要素体现该场地乃至该城市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公园绿地,其规划设计注重生态农业景观土地资源和景观空间的合理规划,实现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生态农业景观的内涵及其作用,探讨生态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郊野公园是城市边缘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应用对于郊野公园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研究结合榆林市榆溪河郊野公园案例,以“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为目标,提出乡土景观资源在郊野公园中的保护、延续与再生应用策略,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现代城市人群游憩需求、展现地域乡土特色、促进周边区域发展、构建符合现代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场人文地理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社区生态公园,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把社区公园建成集环境优羡、娱乐休闲、植物观赏,文化体验相结合的多功能生态因区;集草、花、木等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的观赏性强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区;集水、路、池、小品、雕塑及健身设施相配套的,具有本地风采、时代特点的文化园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代县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应用GIS技术,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期指导森林公园规划与开发。通过对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景观原生度、敏感度、适宜度、健康度作为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因子叠加法、层次分析法,结合GIS 技术,科学分析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并对赵杲观森林公园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指标权重分别为适宜度0.3971、视觉敏感度0.2726、原生度0.1232、健康度0.2071。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数据最高值为3.0655,最低值为1.2071,整体景观生态状况良好。综合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考虑公园实际状况划分对应保护区域,对各区域内人为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对公园后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以评价分区为依据,提出公园规划优化策略,以期实现规划设计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科学生态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杜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42-10543,10550
以天津市松江区农业温室公园为例,介绍了其基于生态、经济、景观、功能性、科普性以及将情感与植物有机融合的原则,将园区景观分为“农艺新科”“蔬菜树”“南国果园”“蔬菜吧”4个部分,分别分析了各园区的景观布局和设计方案,以及植物种植布局,强调了温室公园科普及休闲、娱乐兼顾的功能,突出了其将人造景观和高新农业相结合,并展示艺术与农业有机结合的特色,以期为该类型的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掌握该公园的湿地类型与面积、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泥炭资源及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评价该公园的科学与保护价值,可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18-11821
根据国内外众多已建成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和拓展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意义,从生态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从规划分区、地形改造、水系规划、道路系统、种植设计、建筑设施等方面论述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形成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