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可食性蛋白质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玉米蛋白可食性膜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可食性蛋白膜的特点、改性方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豆生物解离技术提取油脂和蛋白后,产生的残渣主要是大豆不溶性纤维素。合理利用该部分纤维素有益于提高生物解离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以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为成膜基材,加入柠檬酸、丙三醇制备可食性膜,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丙三醇添加量及交联时间对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上述三因素对可食性膜水蒸气透过率影响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三因素对可食性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丙三醇添加量、交联时间、柠檬酸添加量。经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20%、丙三醇添加量36%、交联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可食性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81 g·m/(h·Pa·m~2);通过可食性膜扫描电镜图得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可食性膜表面较为平整光滑。此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可食性膜拉伸强度及水分阻隔性的增加是由于柠檬酸与生物解离纤维素发生了交联酯化反应,丙三醇的添加可能会影响柠檬酸与纤维素的反应。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以作为基料制备出具有较好机械性的可食性膜,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梅香 《湖南农机》2012,39(3):238-239
可食性食品标准膜具有可食、安全、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和具有一定物理机械强度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主要介绍可食性膜的特点、类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电场下乙醇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陈野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0):298-303
在浇铸法成膜过程中引入电场处理玉米醇溶蛋白溶液,在不同乙醇浓度溶剂下,得到了质地柔软、形状完整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克服了纯玉米醇溶蛋白膜易碎裂、耐水性差的缺点。通过对薄膜性质的测定,研究了乙醇浓度与电场协同作用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处理可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在电场与乙醇浓度协同作用下,玉米醇溶蛋白分子有序排列形成均匀的网络状结构,提高了薄膜的均一性;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疏水性增强;电场处理后薄膜热特性改变,变性温度增大。当乙醇体积分数为90%时,薄膜理化性质最佳,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3.41 MPa、9.54%;水蒸气透过率为2.54×10-8g·m/(m2·h·Pa);SEM观察显示薄膜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断面无孔隙;静态接触角测试为62.46°,变性温度为116.52℃,熔融热为56.61 J/g;Raman结果显示C=O双键断裂,β-折叠含量增加。通过调节溶剂浓度可得到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同时具有疏水特性的薄膜,为开发可食性食品包装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快餐业的发展,“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针对“白色污染”问题提出了绿色可食性餐具,并介绍了可食性餐具的相关设备、生产工艺,为绿色可食性餐具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两步超滤法分离鸡蛋清中卵白蛋白与溶菌酶的可行性。基于超滤机理分析了超滤过程中初始料液体积分数、pH值和跨膜压力等参数对膜通量、透过液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影响。在考察膜通量变化确定超滤时间的基础上,通过超滤试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初始料液体积分数6.0%,pH值2.5,跨膜压力0.12 MPa。超滤产物纯度、回收率较高,卵白蛋白、溶菌酶的纯度分别为85.72%、87.21%,回收率分别为51.36%、62.58%。试验结果表明,两步超滤法可用于鸡蛋清卵白蛋白与溶菌酶的规模化、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合塑化剂对可食玉米醇溶蛋白膜断裂伸长率的影响,以甘油、油酸、硬脂酸为因素,以断裂伸长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断裂伸长率(E)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甘油加入量0.785 mI/g、油酸加入量2.05 mL/g、硬脂酸加入量0.392 g/g的条件下,膜的断裂伸长率最大.在此条件下,玉米蛋白膜的理论预测断裂伸长率为43.59%,验证值为43.41%.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鱼皮明胶在高温下的成膜特性,考察了不同蛋白浓度对罗非鱼皮明胶可食膜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5℃下干燥制备的明胶膜(对照组)其抗拉伸强度和热收缩率分别高达67.72 MPa和48.75%,膜的固形物溶解率和蛋白溶解率分别为22.97%和15.59%。然而,在100℃干燥条件下,当成膜液的起始蛋白质量分数为5%时,形成的明胶膜其抗拉伸强度和热收缩率分别降低至8.99 MPa和8.13%,而固形物溶解率和蛋白溶解率分别上升至33.36%和37.47%。起始蛋白质量分数提高至40%时,上述指标都逐渐接近对照组。另一方面,根据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明胶膜的分析结果,发现成膜液中起始蛋白浓度较低时,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在高温干燥时容易遭到破坏,结果导致明胶膜机械性能和耐水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适合我省养殖的鱼类罗非鱼罗非鱼具有杂食或植物食性,食性广,饵料易解决,具有生长快,群体产量高,自繁力强,成活率高等优点,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可达75~100千克。白鲫鱼白鲫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主要摄食浮游植物,还可摄食大量腐殖质...  相似文献   

10.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对功能性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柔性较高的蛋白可以更快吸附到油滴表面,结构更易伸展;柔性较高的界面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表面疏水性增加,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较低,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较高;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界面蛋白质分子在解折叠后暴露出更多的疏水性基团,其溶解性降低,在水油界面处易形成稳定的蛋白膜,从而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耐水性,通过添加不同添加量(0、2%、4%、6%、8%、10%)硬脂酸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硬脂酸三元复合膜,探究硬脂酸对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水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最终明确不同硬脂酸添加量对耐水性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二元复合膜相比,添加6%和8%硬脂酸后,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显著下降,并且对其含水率及水溶性也有显著影响。当硬脂酸添加量为8%时,三元复合膜的水蒸气渗透性最低,水蒸气透过系数为(2.95±0.49) g·mm/(m2·h·kPa),接触角最大,为91.68°±9.0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通过共价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加入的硬脂酸则分布在网络结构的缝隙中,当硬脂酸添加量为8%时,膜的表面较为光滑平整,内部结构致密,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键与键之间结合较强,能有效提高复合膜的阻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技术便于机械化操作,且具有节水节肥等优点,因此在新疆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然而,随着膜下滴灌推广面积的不断增加,一些在生产实际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苗孔覆土裸露,低温天气条件下幼苗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降雨过后表层土壤干燥结壳,阻碍幼苗生长、降低出苗率;大量地膜残留造成环境污染;地面滴灌条件下棉花根系总量少且分布浅,导致植株抗性弱、易早衰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可降解膜进行双膜覆盖,并与地下滴灌技术相结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膜下滴灌技术模式进行改进,可提高出苗率,有效避免地膜环境污染和植株根系浅、抗性弱等缺陷,相关技术模式(如可降解膜覆盖方式及降解过程控制、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等)的实际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静电对农田残膜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来进行残膜回收,以提高残膜回收机的收净率。为此,采用静电对残膜的吸附力作为评价指标,对静电残膜吸附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电极和残膜间距、残膜污浊度及电场强度等。通过试验给出了以上各影响因素和静电残膜吸附力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可供采用静电吸附作用原理开发残膜回收机的研发人员及其他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气调包装薄膜透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袋法测定了不同材料薄膜分别在2、8、14、20℃下的薄膜透气系数,分析了温度对薄膜透气系数和透气系数比的影响.试验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果蔬包装薄膜的透气系数增大,薄膜材料LDPE的透气系数比显著上升,但薄膜材料PVC的透气系数比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薄膜透气系数与绝对温度之间满足Arrhenius方程,透气系数的自然对数值与绝对温度的倒数值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降解膜在哈密盆地滴灌棉花种植的应用效果,选取降解膜M1,M2,M3,M4及普通塑料地膜PE(CK)开展对照试验,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变化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2在覆膜80 d左右最早出现降解、180 d左右进入残存期,生育期末仍有小块地膜残片存在;而降解膜M1与M3于生育期末才进入崩解期,降解相对缓慢;普通塑料地膜始终没有降解.苗期和蕾期各种降解膜尚未开始降解,保温保墒性能与CK相似;花期以后各种降解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花期降解膜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的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最大,降解膜M1,M2,M3及M4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CK低11.62%,10.02%,7.67%及10.45%,而铃期和吐絮期土壤温度差异较小,降解膜土壤平均温度比CK仅低2.05%~5.52%;花期到吐絮期降解膜M1,M2,M3及M4处理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分别比CK低5.92%,8.09%,7.14%及12.41%,保墒性能差异较大;降解膜处理的籽棉产量较CK减产2.05%~13.72%,其中降解膜M2产量仅次于CK,且与CK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无色透明氧化-生物双降解膜M2替代普通塑料地膜用于哈密盆地等极端干旱区棉花生产实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MS-Ⅱ型地膜回收机起膜铲动力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起膜铲在工作中所受土壤阻力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起膜铲需要完成松土起膜、翻起根茬、膜土分离等几项作业的要求,寻求影响土壤阻力的因素,通过试验建立起膜铲几何参数和工作参数与其所受土壤阻力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Matlab最优化方法确定出最佳参数,进行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起膜铲改善了残膜回收机的牵引性能,且有较好的膜土分离、切除根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残膜回收机拾膜机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拾膜机构是残膜回收机的关键部件,其机构形式与作业质量对残膜回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残留在农田里的残膜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分析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拾膜机构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6种拾膜机构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并指出其在田间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拾膜机构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棉田膜内与膜间土壤溶液含盐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期取表层土样测定其电导率和在不同深度埋设盐分传感器探头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季节内 ,监测了棉田膜内和膜间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结果为 :1棉田膜内与膜间表层土壤和 1 0 cm、30 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较大 ,且规律相同。未灌水时上升 ,灌水后迅速下降。膜间未灌水期间的含盐量上升幅度大于膜内 ,灌水对膜内和膜间表土洗盐、1 0 cm、30 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降低作用没有差别。降雨可引起膜内和膜间 1 0 cm深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变化 ,这个影响也是膜间大于膜内。 2 60 cm深的土壤溶液不存在明显的盐分累积现象 ,灌水可使这里的土壤溶液含盐量缓慢降低 ,膜间的降低过程快于膜内  相似文献   

19.
硼系润滑油添加剂在线表层改性行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纳米硼酸镧及有机硼酸酯两种稀土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该类添加剂能诱发稀土金属渗入摩擦副表层中,形成一种同摩擦副机体性能、结构不同的摩擦学特性层即表面改性层,从而使得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提高。综合磨损表面能谱分析,对磨损表面表层结构作了进一步分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种改性层的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硼系润滑油添加剂能实现表面在线改性,且表面改性层厚度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厚。  相似文献   

20.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在许多制备和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固态界面上缺少有效的离子-电子转化导致其在电位稳定性上表现较差,无法保证各界面电势的稳定性而限制了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因此,提出使用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气凝胶(GAs)作为有效的固态转接层材料,用于调节离子载体基选择性聚合膜玻碳电极基底之间的离子-电子转化,基于这一原理制备了高性能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形貌特征;将其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GAs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其电化学行为。在上述修饰电极表面覆上硝酸根离子选择性膜后制备新型的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过电位水层测试、电位测量来表征其性能。GAs转接层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对硝酸根离子展现出良好的能斯特响应和10~(-4.2)mol/L的检测下限,这为实现硝酸根离子现场即时检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