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小鹅。刚出壳的雏鹅比较娇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能独立生活,只有人为地提供适宜的环境,雏鹅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那么,在育雏时应如何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活率呢?1.潮口:即雏鹅第一次下水活动与饮水。一般直接先给雏鹅“初饮”,时间多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进行。但要结合雏鹅活动灵活程度掌握,如雏鹅行走自如,用手指试探时,伸颈张口,有食欲时,即可“初饮”。让其自由饮水3~5分钟,可刺激食欲,促使胎粪排出。2.开食:潮口后即可开食。开食常用碎米或雏鹅全价料作为精料,青饲料要求新鲜…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鹅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养鹅户逐渐增多,养鹅业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鹅全身是宝,产肉率高,鹅肉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易消化吸收,对人体健康有利。羽绒、肥肝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鹅血、鹅胆等具有药用价值。在养鹅过程中,雏鹅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鹅的生长发育和养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雏鹅生长发育极快,从出壳到3龄时,小型鹅种的体重比初生重增加6-7倍,中型鹅种增加9-10倍,其生长速度是任何家禽都不能与之相比的。雏鹅还具有调节体温能力差,适应性、抗病性、消化能力弱,新陈代谢旺盛等特点,因此,在育雏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雏鹅副伤寒的诊治袁生,梁小英,甄辑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畜牧系南海528231)1995年3月到5月,广东南海市、三水市一些鹅场的雏鹅发生一种以拉稀和软脚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15%~20%,死亡率40%~50%,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  相似文献   

5.
朗德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的朗德地区,由此而得名。朗德鹅体型中等,羽毛灰褐色,而在腹部毛色较浅呈银灰色。耐粗饲、适应性强、饲养周期短、患病少,成活率高达90%以上。一只鹅年产羽绒量达350~450 g,体重达7~8 kg,是当今世界最适于生产鹅肥肝的鹅种。出生70 d左右可作商品鹅出售,90~120 d即可获多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刘玉弟 《中国家禽》2004,26(7):14-14
1 雏鹅放牧的管理要点。雏鹅一般指0—30日龄的鹅,雏鹅身上仅长有绒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强,雏鹅从舍饲转为放牧,是生活条件的一个重大的改变,必须循序渐进。初次放牧时间最好是在外界与育雏室的温度接近时进行。热天在出壳后3—7天,冷天在15—20天进行初次放牧,任其  相似文献   

7.
雏鹅放牧的管理要点雏鹅一般指0~30日龄的鹅,雏鹅从舍饲转为放牧,必须掌握好循序渐进。初次放牧时间最好是在外界与育雏室的温度接近时进行。热天在出壳后3~7天,冷天在15~20天进行初次放牧,任其自由下水几分钟,待其毛干后赶回育雏舍。放牧场地要近,路要平,要有水源、青草等。  相似文献   

8.
赵艳 《水禽世界》2008,(1):19-20
“鹅好养,雏难育”,雏鹅饲养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饲养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抓好雏鹅的饲养管理,提高鹅苗成活率实施朗德鹅生物治蝗的关键。为了指导广大养殖户养好雏鹅,提高成活率,增加经济收入,本文重点介绍了朗德鹅雏鹅饲养管理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雏鹅球虫病临床上以感染肾球虫和肠道艾美耳球虫为主,其中一周龄雏鹅发病率最高,死亡率10%-80%不等。近年来随着种牧草养鹅业的兴起,鹅球虫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通过近日来动物门诊部的病例,就雏鹅暴发球虫病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养殖户在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鹅疾病的防治是养鹅的重要环节。随着工厂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养鹅业的日益发展,预防和控制鹅疾病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养鹅生产中,应高度重视鹅疾病的防治工作,严格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确保鹅群健康和养鹅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为鹅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病雏鹅敏感,20日龄以内的雏鹅常呈急性爆发,成年鹅个别发生,现将有关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雏鹅(1~30日龄)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雏鹅的成活率、中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产蛋率。刚出壳的雏鹅体小,绒毛稀,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较弱,怕湿、怕冷、怕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所以在育雏阶段,应当给雏鹅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实行精心饲养管理,才能养好雏鹅。  相似文献   

14.
《水禽世界》2010,(3):57-57
养鹅能否取得成功,选择鹅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在长时间的养鹅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选择鹅雏的经验,供养鹅者参考。1、看来源。主要看鹅雏的来源。要求鹅雏是健康无病、生长快、产蛋高的种鹅后代,鹅雏要符合品种的特征和特性。一般壮年鹅的后代要好于第一年种鹅的后代。  相似文献   

15.
雏鹅传染性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月25日至6月28日汝南县的5个乡的农户和养鸡专业户的雏鸡暴发了IBD,同时部分农户的同栏雏鹅、少数雏鸭也相继发病。临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雏鸡相仿,又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IBD。共剖检病、死鹅113只,治疗病鹅4370只(本地鹅2154只,百仔鹅2216只),用抗IBD高免蛋黄液或血清加辅助疗法治愈率85—94%,有效率97.5%。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人认为,初生雏鹅的挑选是用户在孵化场买雏前所进行的雏鹅筛选。如果这样认为,您就大错而特错了。实例证明,一些表面健康而内藏潜在危险(如无母源抗体保护、阴性感染等)的鹅雏,往往是造成养鹅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雏鹅的挑选不能将眼光只限于外表,而应究其实质,放眼长远,追踪溯源。在鹅病日益复杂、多发的今天,各种病原体充斥着养殖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从源头抓起是搞好鹅病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这才是雏鹅挑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18.
鹅裂口线虫病是主要危害雏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2005年5月,本站接诊了一养鹅户饲养的雏鹅感染裂口线虫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没有准备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事先没有做准备,抓来雏鹅就放炕上,因屋内不能保证温度,使雏鹅扎堆,常常被压死;料槽、水槽、垫料、药品、用具都没有准备。育雏舍不消毒、不预热,使雏鹅生长受到影响,有的造成死亡。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相似文献   

20.
有关鹅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报告尚属少见。在德赛氏病(即小鹅瘟或鹅细小病毒感染——译者)中,感冒和呼吸困难症状已有报道,但不是该病经常出现的主要特征。鹅对新城疫的抗性较鸡强,并且感染多为亚临床性的。从鹅中已分离到其他副粘病毒,但未见报道与临床疾病有关。虽然流感病毒能引起鸭的窦炎,并从鹅中已分离出流感病毒,但也不与临床疾病有关。本研究是报道由病毒引起的雏家鹅高度死亡率的气管炎。西洋鸭也有类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