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萝卜作为日常食用的根茎类蔬菜,其食用和药用上的价值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我国白萝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而其收获机械化程度处于落后的现状。白萝卜的收获主要依靠人工,人力资源消耗大,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影响了现代智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文中通过对国内外萝卜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内各高校对萝卜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关键部件研究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国外公司的先进机型和研究成果。指出了制约我国白萝卜收获机发展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根据我国各地种植模式和农艺来发展白萝卜收获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甘蔗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种植情况以及国内外甘蔗收获机械发展状况,论述了现有甘蔗收获机的特点、存在的缺陷以及对丘陵地带甘蔗收获的不适应性,并探讨小型甘蔗联合收获机的研发方案.根据对蔗地的实际测量、分析收集数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小型甘蔗收获机的设计参数,利用仿真技术对开发小型甘蔗联合收获机的结构进行优化,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收获机参数化造型与虚拟样机关键部件仿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针对我国马铃薯收获机设计中存在的设计手段落后、设计效率低等问题,应用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软件Inventor对马铃薯收获机零部件进行参数化造型,采用ADAMS机械仿真软件,对小型马铃薯收获机虚拟样机的关键部件振动筛进行运动仿真,阐明了基于ADAMS软件虚拟样机仿真的原理和过程,得出振动筛运动关键点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曲线.通过曲线分析,得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振动筛运动频率和振幅等参数.  相似文献   

4.
根据辽东丘陵地区的地理特点,借鉴多年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设计经验,研制开发4YZ-3B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介绍收获机的整体结构和作业流程,探讨割台、剥皮机构、果穗箱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思路和特点,为丘陵地区的玉米收获提供适用机具。  相似文献   

5.
玉米的收获作业是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工作,玉米收获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玉米收获的效率,并为农民后期的剥皮、秸秆处理等工作提供便利。针对广泛适用的玉米收获机,对其常用的种类、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的功能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玉米收获机技术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贮饲料收获机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的分析与关键部件的设计,研制了由锯齿双圆盘切割器、强制顺序喂入机构和刀盘式切碎器组合的青贮饲料收获机.生产试验证明,4QZR-30型青贮饲料收获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调整方便,节省动力,性价比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4QZR-30型青贮饲料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贮饲料收获机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的分析与关键部件的设计,研制了由锯齿双圆盘切割器、强制顺序喂入机构和刀盘式切碎器组合的青贮饲料收获机.生产试验证明,4QZR-30型青贮饲料收获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调整方便,节省动力,性价比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宝塔菜联合收获机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关键部件结构的设计与工作参数。以宝塔菜联合收获机的升运器为研究对象,应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三维简化模型,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使用宏命令编写程序代码为机构添加接触与约束,对宝塔菜联合收获机虚拟样机升运器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其运动规律,得出主、从动轮的功率、链滚的横纵向的速度及加速度。该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后续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由于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配置、作业参数调整不当等,导致谷粒机械化收获破损率、损失率和含杂率偏高.为此,综述了国内联合收获机的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并结合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原理、结构以及关键部件等方面论述了各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优势与不足.为解决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工作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
研制设计压扁牧草收获机的必要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及研究它的关键部件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型甘蔗收割机阻塞严重和机械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收割机的优化方案,主要包括对喂入装置倾斜角度、刀片转速和收割机行进速度的优化。设计了喂入装置的参数尺寸,并使用UG6.0建立了优化后虚拟样机的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DMAS软件中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对3种优化项目进行正交仿真模拟实验,得到了3种优化项目对收割机收割效果的显著性影响结果。由显著性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只有一次的喂入率小于9 0%,最佳整秆率组合为A1 B2 C2,最低损失率和漏割率组合为A2 B1 C1和A1 B3 C3。对漏割率和损失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A和B对漏割率的影响显著,C和B对损失率的影响显著,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使收割机的收割效果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由于传动速度偏高造成的收获机阻塞和马铃薯损伤问题,对马铃薯收获机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自适应学习的设计方法,解决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输送和分级装袋流动不畅和有滞留堆积问题,提高了收获机的生产效率。为了验证马铃薯收获机优化设计后的可靠性,在不同类型的地块上对马铃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地块类型分别为平播旱地和全覆膜双垄播旱地两种。通过试验测试发现:对传动系统进行改进后,联合收获机对全覆膜双垄播旱地和平播旱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各项测试指标均比优化之前好,从而验证了传动系统优化的可靠性,对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收割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共振,基于ANSYS分析理论,对易产生共振的核心装置进行三维系统建模和优化设计。通过分析联合收割机工作机理及运动特点,根据机械振动理论和激振频率模型,利用UG软件,选取收割机的机架和收割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后得出三维系统物理模型,并导入ANSYS分析软件进行模态求解分析得出前4阶振型。从振型图可知:优化设计较好避开了共振点。振动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的固有频率与振动试验值误差在±8%范围内,机架与割台质量分别降低15. 3%和8. 8%。由此验证了三维系统建模参数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而为类似收割机的振动分析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傅隆政  蒙艳玫  汪楠 《农机化研究》2012,34(6):62-65,100
针对丘陵地区甘蔗收获机械整机开发中缺乏复杂系统多学科综合设计优化方法和技术的难题,研究甘蔗收获机械合理的优化体系,分析学科间相互的耦合关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研究基于虚拟样机环境的甘蔗收获机械多学科优化建模方法,以及数据、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采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实现对设计优化各类数据、模型和信息的统一管理,构建甘蔗收获机械多学科智能设计优化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模块化方法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特点,对小麦联合收获机的方案设计过程进行了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和动态规划结合起来,提出了动态规划寻优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小麦联合收获机方案设计的软件系统。实践表明,动态规划寻优评价模型合理,寻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在萝卜幼苗栽植中,基于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设计萝卜幼苗栽植的的需求,设计优化了其栽植系统。试验表明:设计基于计算机自动识别的萝卜幼苗播种系统,自动识别检测出的萝卜幼苗率达到80%,可实现自动化萝卜幼苗栽植作业,提高效率90%,提高栽植质量98%。在农业实践萝卜幼苗播种中,设计应用基于计算机自动识别的萝卜幼苗栽植系统,已通过试验验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春雷  徐勇  李永恒 《农业工程》2018,8(8):110-112
以马铃薯收获机变速箱锥齿轮为研究对象进行优化设计,以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得到锥齿轮的结构尺寸,利用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工具Simulation进行应力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农业物料挖掘收获机是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业物料的收获作业中。为此,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农业物料挖掘收获机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铲栅一体式、铲链组合式、铲筛组合式3种常见挖掘收获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旨在为农业物料挖掘收获机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收割效率,在收割机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收割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及相关线路展开优化分析。通过分析行走系统与收割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特性,得出其传递函数及实现双闭环控制与调节的条件;采取行进速度智能精确控制,加入PID核心算法控制、辅助电气线路改进与控制、加入实时监测与准确报警装备等措施,实现整机的控制线路优化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收割机主要性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收割效率较优化前提高13%左右。电气控制线路优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为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其他结构优化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菜分段收获中捡拾作业损失率高及皮带跑偏问题,设计了无间隙防跑偏捡拾器,减少了作业中捡拾带跑偏,有效降低了捡拾损失,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可靠性。以风机转速、振幅、齿带线速度及机器前进速度为因素,以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Box-Ben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程度及交互作用。通过统计软件自动寻优,求得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风机转速1 758r/min、振幅16mm、齿带线速度0.8m/s,机器前进速度0.82m/s。对该理论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并通过综合加权评分法对比,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优化前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捡拾收获机在进行了捡拾器结构改进和工作参数优化后,含杂率和损失率分别比原机试验结果降低了55.8%和60.4%,改进优化方案使得作业效果显著提升,可为后续捡拾收获机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