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冷季饲养模式对藏羊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两者关联性。试验选取100只体重相近的藏羊为研究对象,基于体重情况平分为4组,第1组采用全期自然放牧模式;第2组在自然放牧基础上给每只羊每天投喂0.1 kg精料补充料;第3组采用全舍饲条件饲养模式,每天给每只羊投喂燕麦青贮2 kg、草颗粒0.5 kg;第4组在全舍饲条件下,每天给每只羊投喂玉米秸秆青贮1.5 kg、精料0.5 kg。对4组藏羊体重及体尺进行测定,并对4种模式下经济效益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从经济效益来看,传统放牧养殖模式最低,舍饲条件下给予藏羊精料补饲模式效益最高。综上所述,冷季饲养模式会给藏羊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其中舍饲条件下给予藏羊精料补饲模式能有效提升藏羊冷季饲养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用欧拉羊与青海贵南县当地的高原型藏羊杂交,测定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欧×高F1代3岁种公羊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达到了75.63±6.48cm、83.06±7.31cm、93.97±7.73cm、51.09±6.04kg。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的高原型藏羊6.23cm、3.46cm、4.17cm、6.79kg。欧×高F1代在体高、体重方面优于高原型藏羊,差异极显著(p0.01);在同等放牧饲养条件下,3岁欧×高F1代羯羊平均活重、胴体重52.3kg、24.84kg,分别同龄比高原型藏羊羯羊高9.55kg、4.79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分别为47.5%、46.9%。杂种羊生长发育速度和产肉性能均高于当地同龄高原型藏羊。以欧拉羊为父本与当地高原型藏羊进行杂交改良,改良杂交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贵南部分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妊娠后期放牧藏羊补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对妊娠后期放牧藏羊进行了补饲试验,结果显示:补饲颗粒料组的藏羊繁殖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78%,羔羊死亡率比对照组减少2.37%,差异显著(P<0.05).平均毛长比对照组长6.01 cm,公羔和母羔出生重分别比对照组高0.56kg、0.44kg,羔羊细毛、两型毛和总毛量比对照组分别多328.3根、327.4根和628.8根.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放牧藏羊妊娠后期补饲颗粒料对母羊繁殖性能、羊毛生长、羔羊出生重有显著效果.补饲舔砖组的藏羊平均毛长比对照组长4.06cm,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羔出生体重分别比对照组高出0.06kg、0.3kg.母羔出生体重,差异显著(P<0.05).由于补饲舔砖组部分羊只出现腹泻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甘南地区冷季补饲条件下欧拉型藏羊为对象,研究了甘南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60只甘南欧拉羊早期体重、体尺跟踪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甘南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发育速度随年龄、季节的变化而变化。4月龄(断奶)前公母羔羊生长发育迅速,4月龄断奶时公羊的平均体重由初生时4.16kg增长到26.86kg,母羊由4.12kg增长到25.08kg。公羊的各项体重体尺数据均显著均高于母羊(P0.05)。从5月龄开始,羔羊生长发育开始变缓,9月龄时体重因牧草质量下降、营养供给不足出现负增长,而体高、体长均增长缓慢;羔羊生长到11月龄时项目区进入最冷季节,公羔在11、12月龄体重下降了4.01kg,母羔下降了3.89kg。因此,甘南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发育快,应大力推广羔羊育肥出栏技术,在留足后备生产羊的前提下,对当年羔羊在秋季进行放牧加补饲育肥,加快出栏。  相似文献   

5.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精料补饲量对欧拉型藏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9月龄欧拉型藏羊羯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Ⅰ组(放牧)、Ⅱ组(放牧+0.1 kg混合精料)、Ⅲ组(放牧+0.2 kg混合精料)、Ⅳ组(放牧+0.3 kg混合精料),试验期210 d(2017年10月中旬—2018年5月中旬)。每30天测定试验羊体重、体尺及其所在草场牧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牧草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枯草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代谢能、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着枯草季节的延长逐月下降。(2)所有试验动物平均日增重10—12月份增加,1—4月份增重放缓(其中I组动物平均日增重为负值),4—5月份动物平均日增重缓慢回升;整个试验期平均日增重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P0.05)。(3)至试验结束各处理组试验动物体尺(除胸围外)变化均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4)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随着精料补饲量的加大,枯草期羊的平均日增重、精饲料成本和利润均在增大。整个试验期,IV组每只羊利润较I组高出约1倍(77.10元);III组每只羊的利润较I组增加45.90元。结论:随枯草季节的延长,牧草营养成分明显降低,4月份牧草营养成分降至一年中最低水平;冷季补饲精饲料,可显著增加欧拉型藏羊过冬度春的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冷季精料补饲量越高,羊的日增重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相似文献   

7.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藏系绵羊体重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青藏高原在海拔3800m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探明了藏羊(乔科类型)自然放牧条件下年内体重降、升循环的临界期为10月15日(下降期)和4月15日(回升期);藏羊掉膘“乏弱”期限从10月15日始到第二年4月1日止,历时167天;平均体重恢复增长期限从4月15日始到10月15日止,历时183天;平均最大体重出现在10月初(58.49kg/只),最小体重出现在4月初(33.00kg/只)。藏羊经过一个暖季及青草期的抓膘平均重77.24%,而一个冷季消耗体重量达上年秋末最大体重的43.58%。气温是自然生态因子中影响藏羊体重降升循环的主导因子,4月中旬当日平均气温达到4.3℃时体重开始回升,10月中旬当日平均气温降到1.6℃时体重开始下降;放牧草地牧草数量和营养含量是影响藏羊体重动态变化的又一主要因子,5月份随着草地牧草返青藏羊体重开始回升,8月中旬体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10月中旬开始草地牧草产量和营养含量大幅度下降,羊只体重开始明显下降;从11月中旬开始到第二年4月间是藏羊体重下降最为迅速的时期。给羊只提供保温措施的最佳时限是10月15日始到第二年4月1日止,历时167天;给羊只采取补饲的最佳时机是12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历时121天。藏羊体重最大月出现在10月上旬,这时是羯羊、淘汰母羊和当年羯羔出栏的最好时机,因此在每年的10月1日~10月15日这一期间,争取完成羊只出栏任务,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黑藏羊背最长肌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mino?acid,?AA)及脂肪酸(fatty?acid,?FA)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60只体重相近[(10.45?±?0.96)?kg]且体况健康的2月龄黑藏羊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饲喂精粗比...  相似文献   

10.
高寒牧区放牧条件下萨福克羊与藏羊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北高寒地区放牧条件下进行了萨福克羊与藏羊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萨藏F1的断奶体重高于藏羊(P<0.05),8月龄体重显著高于藏羊(P<0.01);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尻宽和管围显著高于藏羊(P<0.01)。8月龄屠宰测定表明,萨杂F1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分别为27.55kg,12.13kg和9.47kg均显著高于藏羊(P<0.01),屠宰率为44.03%,胴体净肉率为78.07%,眼肌面积为10.75cm2,GR值为13.33mm,骨肉比为1.0∶3.55,均优于藏羊。杂种羊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显著提高,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diets on body size indexes,muscle fiber type and meat quality of Qinghai black Tibetan sheep were investigated. Forty healthy 2-month-old black Tibetan sheep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s [(10.28±0.43 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20 rams per group. They were fed diets with differing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levels of 26.33% (group L) and 46.14% (group H).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TPase histochemical stain and real-time PCR, the muscle fiber characteristics,gene expression of myosin heavy chains (MyHCs) and meat quality in Black Tibetan sheep were evaluated.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The tagma indexes in group 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L (P<0.05). 2) The number of type II a muscle fibers in group H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in group L (P< 0.05),and the areas of type I and type II a muscle fibers in group H were also greater than in group L (P< 0.05). 3)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MyHC I and MyHC IIa in group L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H (P<0.05),but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MyHC IIb and MyHC IIx exhibited an opposite movement (P< 0.05). 4) Compared with group L,superoxide dismutase,glutathione peroxidase,catalase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contents increased (P>0.05) in group H,while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 group L. 5) The muscle shear force in Group 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H (P<0.05),while the redness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H (P>0.05). In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a low-NDF diet,the high-NDF diet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glycolic muscle fiber and also enhanced antioxidant capacity,improving the muscle quality of black Tibetan sheep.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豫西黑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肌纤维类型和成肌调控相关基因发育性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和120 kg共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个体重屠宰3头,共15头,公母随机。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快慢肌类型组成和纤维组织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成肌调控相关基因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MyoD)、配对盒7(paired-box 7,Pax7)、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和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随着豫西黑猪体重的增加,肌纤维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慢肌面积占比在60和105 kg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5;P<0.01),快慢肌所占面积总百分比在90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MyHCⅠ基因mRNA表达量在75和10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HCA基因mRNA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MyHCX基因mRNA表达量在60 kg时达到最高,而MyHCB基因mRNA表达量在75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oDPax7、MSTNMyoGMEF2C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于60、75、90、120、120 kg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MSTN基因外,MyoGMyoDPax7和MEF2C基因均与肌纤维形态和MyHC基因各亚型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通过对120 kg的豫西黑猪和杜洛克猪比较发现,两者间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以及MyHC和相关成肌调控基因mRNA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豫西黑猪60~120 kg生长阶段,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肌纤维密度呈下降趋势;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纤维类型组成的变化主要是Ⅰ、ⅡA、ⅡX型肌纤维向ⅡB型肌纤维的转化;与杜洛克猪相比,豫西黑猪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较大,肌纤维密度较低,MyHCⅠ与MyHCA基因mRNA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代乳粉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7~28日龄羔羊生长性能、组织器官、腹泻率及肌肉组织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况发育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按同质性原则将羔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给2组羔羊分别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0和0.2%的代乳粉,试验期为21 d。在7、14、21和28日龄晨饲前进行称重,计算各生长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并且每天饲喂羔羊的同时观察羔羊腹泻情况,计算羔羊腹泻率。在28日龄时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屠宰后称量各组织器官重量,计算其相对指数,并采集羔羊背最长肌和肱二头肌,测量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7~14日龄羔羊的末重(P<0.05),显著提高了15~21日龄和22~28日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有提高7~28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100);对7~28日龄羔羊腹泻率的无显著影响(P>0.05)。2)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7~28日龄羔羊胰腺重量(P<0.05),显著增加了蹄占宰前活重比例(P<0.05),对其他组织器官没有显著影响(P>0.05)。3)枯草芽孢杆菌对7~28日龄羔羊皮张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4)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羔羊背最长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烷酸、棕榈烯酸、油酸含量和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P<0.05),显著提高了十五烷酸、肉豆蔻烯酸、神经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UFA (P<0.05);显著降低了羔羊肱二头肌UFA、SFA、MUFA、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烷酸、棕榈烯酸、油酸含量和MUFA∶PUFA (P<0.05),显著提高了PUFA、n-6PUFA、肉豆蔻烯酸、神经酸含量和SFA∶UFA、PUFA∶SFA (P<0.0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腹泻率、器官和皮张的发育无显著影响,但羔羊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有升高趋势。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湖羊羔羊背最长肌中UFA、MUFA、MUFA∶PUFA的含量和肱二头肌UFA、SFA、MUFA、MUFA∶PUF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湖羊羔羊背最长肌中SFA:UFA的含量和肱二头肌中PUFA、n-6PUFA、SFA∶UFA、PUFA∶SFA的含量,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通过对肌内脂肪酸组成比例和含量的影响,起到改善湖羊羔羊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粗脂肪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舍饲组羊肉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放牧组羔羊背最长肌黄度值(b*)和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放牧组(P<0.01)。综上所述,放牧饲养的羔羊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肌纤维特性较好,舍饲饲养的羔羊其肉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色和产肉性能较好,生产中可结合两种饲养方式平衡养殖。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天冬氨酸对断奶至育肥阶段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选取20头45日龄,体重相近((10.93±0.79)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仔猪单栏饲养,试验期84 d。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低蛋白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冬氨酸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添加天冬氨酸可显著提高猪断奶阶段平均日增重(P<0.05)并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但在育肥和生长阶段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天冬氨酸可显著提高断奶阶段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生长和育肥阶段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天冬氨酸可显著降低断奶阶段血清中Pro、Met、Thr、Asp、His、Tyr含量(P<0.05)和提高Lys水平(P<0.01),生长阶段血清中Asp、Lys含量和育肥阶段Asp、Thr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天冬氨酸处理可使育肥猪总能、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5)天冬氨酸处理可有效提高熟肉率(P<0.01)和背最长肌中MyHC1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可知,低蛋白日粮全程添加0.5%天冬氨酸可有效提高猪断奶阶段的生长性能,有利于促进其后期肌纤维的发育和改善其肉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以发酵麸皮多糖、肉桂醛、丁香酚和辣椒油树脂为主的复合营养素对杜寒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复合营养素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29.69±3.11)kg的36只2~3月龄杜寒杂交母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饲喂添加2.5和5.0 g/kg复合营养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试验开始和结束当天晨饲前称重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并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清生理生化、免疫与抗氧化能力等指标;在正试期第24~30和54~60天持续采集7 d粪样和饲料样,早晚各采集1次,用于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育肥羊的终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和Ⅱ组育肥羊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4~30天时,试验Ⅰ组育肥羊对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③饲粮中添加复合营养素对育肥羊血清生化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结束时,试验Ⅰ和Ⅱ组育肥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育肥羊血清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育肥羊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2.5 g/kg复合营养素能够增加育肥羊干物质采食量和表观消化率,并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分布以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为通过脂肪沉积部位干预提高脂尾型绵羊生产效益提供参考。选择血缘清楚、体重接近的5日龄健康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期间两组羊日粮相同,均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精粗比为70∶30),自由饮水。试验期240 d。结果表明:1)兰州大尾羊羔羊断尾后的30 d内,断尾组羔羊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1~240 d各阶段两组试验羊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断尾组羊的体重在断尾后的前3个阶段(断尾90 d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后各阶段两组试验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在断尾后的61~90 d内,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阶段和整个试验期差异不显著(P>0.05)。3)断尾后0~60 d内兰州大尾羊血清TNF-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61~240 d断尾组羊血清中TNF-α浓度数值上一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聚天门冬氨酸锌(PASP)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组织器官锌沉积及锌排放的影响,探讨聚天门冬氨酸锌对硫酸锌的替代效果。试验选用体重相近[(31.73±3.5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9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锌水平及锌源为80 mg·kg-1一水硫酸锌(ZnSO4·H2O),试验Ⅰ组与Ⅱ组锌水平及锌源分别为60与40 mg·kg-1聚天门冬氨酸锌;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腹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和Ⅱ组钙(Ca)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粗灰分(Ash)及磷(P)表观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锌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3)试验Ⅰ组和Ⅱ组粪锌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1.65%和30.87%,差异显著(P<0.01)。4)对照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Ⅱ组(P<0.05),试验Ⅰ组球蛋白(G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及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各组间肝、肾、胰、脾、骨骼、毛发、背最长肌中锌的沉积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血清锌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40 mg·kg-1聚天门冬氨酸锌即可满足该阶段猪的生长需要,并显著降低粪中锌的含量,进而证明聚天门冬氨酸锌在生长猪饲粮中可替代高剂量硫酸锌且有一定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隔栏补饲时间对杜湖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羊毛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羔羊隔栏补饲时间。选取体重均匀、体况相近的健康公羔180只,分为3组,每组60只,15日龄时开始隔栏补饲,40日龄时结束,Ⅰ组每日隔栏补饲时间为6 h,Ⅱ组从6 h过渡至10 h,Ⅲ组从6 h过渡至12 h。试验开始和结束当天晨饲前对羔羊称重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束当天采集毛样和血样测定羔羊羊毛品质及血清生化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隔栏补饲时间的延长,羔羊表现出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采食量下降、料重比减小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羔羊体侧部羊毛中有髓毛与无髓毛的比例在不同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髓毛占比Ⅰ组>Ⅱ组>Ⅲ组,无髓毛占比Ⅲ组>Ⅱ组>Ⅰ组,无髓毛比例随隔栏补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他羊毛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Ⅲ组羔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和Ⅱ组羔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肌酐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综合分析,羔羊15~40日龄与母羊逐渐隔离,随着羔羊隔栏补饲时间的延长,其生长性能得到了提高。隔栏补饲时间最长的Ⅲ组,其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羊毛品质均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舍饲(concentrate feeding,CF)、放牧(pasture feeding,PF)对滩羊股二头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变化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4~5月龄滩羊公羔2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以舍饲、放牧方式饲养,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股二头肌作为试验样品,并对其肉质性状、肌纤维特性及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与蛋白降解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放牧组羊肉剪切力、硬度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弹性则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羊肉肌纤维密度和Ⅱ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Ⅰ型肌纤维的直径、横截面积和数量比例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舍饲组羊肉肌浆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两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在宰后24 h至最低后逐渐回升,但各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上升后趋于平稳,舍饲组增加率(50.97%)高于放牧组(41.94%);超微结构显示,宰后肌肉肌原纤维结构松弛、裂解,Z线发生降解,肌原纤维小片化出现,舍饲组肌原纤维结构破坏程度比放牧组更严重。舍饲组肌浆蛋白变性程度小,宰后降解速率较慢,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较明显,降解产生的小分子蛋白量高于放牧组。综上所述,饲养方式改变了滩羊股二头肌纤维特性,并对宰后成熟过程中肌肉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产生影响,舍饲饲养使得股二头肌纤维密度增加,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积减小,并降低了肌肉剪切力;此外,由于Ⅱ型肌纤维比例的增加,舍饲饲养提高了肌肉宰后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增长率、肌浆蛋白溶解度和蛋白降解速率,使宰后成熟过程加快,改善了股二头肌肉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