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额敏县是新疆最大的打瓜种植产区,独特的干旱半干旱型大陆型气候,有利于打瓜的生产,生产出的瓜籽粒大、仁厚。目前,制约打瓜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打瓜中后期病害,如疫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发生的白粉病,严重影响了打瓜产量的提高。一、打瓜疫霉病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6~8月高温  相似文献   

2.
打瓜炭疽病是塔额垦区打瓜生产中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发病率都在20%以上,严重年份达100%,全田瓜秧死亡,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哈密地区打瓜发展较快,由于打瓜生产效益高,轮作年限缩短甚至不轮作,打瓜白粉病在哈密地区已普遍发生,对打瓜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为了提高打瓜的品质和产量,我们对打瓜白粉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进行了防治示范,有效控制了打瓜白粉病,现将哈密地区打瓜白粉病流行规律调查及防治示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樊艳红 《农村科技》2008,(11):17-17
打瓜生长中后期发生的病害主要有三种,即白粉病、枯萎病和疫病,尤以白粉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 一、白粉病 又称粉霉病,其症状是叶柄、叶片、茎蔓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粉霉斑,叶柄、茎蔓象开水烫伤状软腐,后期白粉层变成白色,其问散生或堆生黄色至黑褐色小粒点,严重时整蔓枯死。  相似文献   

5.
打瓜白粉病的发生及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打瓜白粉病是打瓜上最严重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探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8年通过调查得出,福海县打瓜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为7月初,气候条件适宜时,7月底8月初瘸害达到高峰值,发病率可达100;,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2007年通过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福星、敌力康,防治效果达77.02;、73.90;.因此,控制好打瓜白粉病的严重危害,必须抓住防治关键时期,于病害发生前期,即6月底7月初进行喷药预防,以后每隔7~10 d喷药防治一次,喷3~6次,可以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塔额垦区打瓜的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水平较低,种植模式多样化,管理水平差,不投入或少投入,造成病害严重,产量低下。近几年来,由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膜上点播技术、开沟灌水技术和播前土壤封闭技术,打瓜产量才有所提高,但与打瓜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差距还是较大。  相似文献   

7.
塔额盆地是北疆主要籽瓜产地之一,籽瓜种植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近年随着种植面积扩大,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影响籽瓜产量和瓜籽品质。  相似文献   

8.
王丽 《农村科技》2010,(7):81-81
<正>裕民县位于塔额盆地西南边缘,属大陆干旱性气候,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域特点,十分有利于打瓜生长。但这里春夏季干旱,降雨量少,水资源不足且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较差和耕作技术粗放等制约因素,使农业生产水平普遍较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民收入相对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县引进推广打瓜膜下加压滴灌技术,并与常规栽培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一、白粉病打瓜白粉病是打瓜常见且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尤其是在生长后期受害最重。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霉点,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连成一片,使整个叶片覆盖一层白粉状物,严重时瓜面也可出现  相似文献   

10.
额敏糖区甜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敏糖区甜菜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丛根病、白粉病、褐斑病等,本文在多年调查研究、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病害在额敏糖区的发生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为有效控制甜菜病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打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瓜是布尔津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3年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上,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年限短等因素,使我县打瓜白粉病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发病地块轻者可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特别是多雨年份发生更加严重。为减少农民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索归纳出了打瓜白粉病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锈病是塔额盆地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试验选用6种药剂对小麦锈病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粉唑醇、苯甲·丙环唑、戊唑醇、烯肟·戊唑醇均对小麦锈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可优先作为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和轮换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13.
0引言打瓜为籽用西瓜,喜温好光,根系发达,有较强的吸水吸肥能力,适应性较强,食用价值高。随着国内外打瓜籽市场需求稳定增加,塔额盆地形成了较大的种植规模,并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打瓜是一个适合实施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作物,为了充分发挥此项技术的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等作用,在总结以往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一些具体要求,特提出打瓜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供技术推广单位和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惠瑜 《农村科技》2008,(11):22-23
据2005—2007年在伊犁地区及塔额盆地调查,糖用甜菜每年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在10%左右。因此,查清甜菜病害种类,探索发生规律,制定正确防治对策,减少病害损失,是提高甜菜产量、促进制糖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1技术原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环保的植保防治原则。2田间调查分析我县严重影响打瓜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疫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我县主要有的是枯萎病,白粉病.2.1枯萎病2.1.1症状该病害由半知菌镰刀菌属致病。打瓜播种出苗期可以引起烂种、烂芽和立枯病。幼苗生长期可以造成死苗,开花结果期间,早晨正常,下午萎蔫,青枯死亡。该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农村科技》2010,(1):30-30
近年来,183团打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较多,打瓜白粉病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7.
打瓜白粉病是常见且易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瓜果类作物,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该病分布广,危害较重,一旦感染,病菌蔓延很快,如不及时防治,会引起瓜叶枯焦,果实生长缓慢,瓜藤早衰。打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霉点,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迅速,病斑相连成一片,使整个叶片覆盖一层白粉状物,严重时瓜面也可出现白粉状物。通风不良、透光性差、荫蔽繁茂,当田间湿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多年农业生产实践,就症状、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对打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打瓜的高产、优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苏州地区大棚黄瓜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系统调查苏州地区大棚黄瓜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棚黄瓜有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及生理性等15种病害,以真菌性病害最为普遍,主要是霜霉病和白粉病;对黄瓜产量有重要影响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及白粉病。进而分析黄瓜病害与品种、栽培管理条件等的关系,提出大棚黄瓜病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药剂防治打瓜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目的 2009年,打瓜白粉病在额敏县严重发生,为了选择一种对打瓜安全、且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我们从众多防冶白粉病的新药剂中选择了乙嘧酚、成标和福星三种药剂进行对比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