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了日本、苏联等国外采茶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我国采茶机械研究的不同阶段,以及我国从引进日本采茶技术、采茶机和茶树修剪机市场被日本所垄断,直至国产机型研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茶区推广机械化采茶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绪言日本在六十年代初期,采茶工具主要靠采茶剪和单人采茶机。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双人采茶机开始使用。那时,由于茶树品种混杂、树冠高低不平、采茶机质量不过关,机采非常困难,也曾有人怀疑:机械化采茶是否可行?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昂贵,高效率地机械采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用机械代替手工采茶的研究在世界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其中日本研究进展最快,自1956年开始研究机动采茶机,1960年研制成功后,采茶机械迅猛发展,1978年全国已拥有动  相似文献   

4.
粤北采茶音乐作为我国民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民间广泛传唱。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工为主的传统茶叶种植模式,逐渐被机械生产代替,采茶音乐的创作和传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采茶音乐教育作为保护采茶音乐创作和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逐渐被社会各界重视。基于此,本文从采茶音乐的发展价值为切入点,总结了发展采茶音乐教育的必要性,从中找出制约采茶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还以粤北采茶音乐的教育普及为样本,对采茶音乐教育普及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县东由镇东由村茶场于90年秋露茶期间,引进由日本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双人、单人”采茶机各一台,在山地茶园开展区域性生产试验,该场从90年秋露茶至今年春茶使用机械采茶后,据茶农反映,使用效果良好,并具有以下优点: 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该场现有单、双人两台采茶机平均日采青量8000~10000斤,基本上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福建机械化采茶试验,示范,推广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园推行机械化采茶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场技术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很快,第三产业遍布城乡,大批的劳力流向城镇,某区采茶劳力日趋紧张,采茶工资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地制约茶叶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采茶劳力紧张的矛盾,必须着手进行机械化采茶的试验、示范工作。1988年8月我厅牵头组织机来考察组赴广东等省参观学习,1989年引进日本采茶机械进行机采试验.示范。经过协作组与广大茶叶工作者、茶农的五年艰苦…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机械采茶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早在5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经过30多年来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机械采茶的优越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机械采茶一直未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长期停留在试验研究阶段。近年来,由于采茶劳力紧缺,生产成本提高,广大茶区,特别是大、中型茶场和专业承包大户对机械采茶提出了迫切要求,机械采茶工作又重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镇的明显变化,广大茶区尤其国营茶场采茶女工普遍紧缺,造成采茶误时,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同时采茶工资猛涨,制茶成本大幅提高,生产上乱抓滥采,鲜叶合格率低,茶叶品质下降,这些一系列问题严重约束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因此在乌龙茶区推广使用采茶机械,走机械化采茶的路子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福建很早就研究采茶机。多年来由于极左路线干扰,这项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省茶科所和福州市红旗茶场重新攻关,取得可喜成绩。解决机械采茶是福建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采茶劳力和人口发展有矛盾,八O年我省产茶51  相似文献   

10.
实现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手工采茶花工多,一般占茶园管理总投工量的50%左右,而且季节性很强,每年春插、“双抢”大忙之际,也正是茶叶采摘繁忙之时,所以在茶叶比较集中的地区,茶粮争劳力的矛盾很突出。推广应用采茶机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我们当前茶叶科研方面的一个新课题。随着采茶机研制试验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已开始试制和使用采茶机,并在逐步扩大推广,毫无疑问,我省茶叶生产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这里本  相似文献   

11.
机械采茶在我省乌龙茶区应用较为普遍,但在绿茶产区,采摘十分强调鲜叶嫩度,质量要求较高,机械采茶尚未得到有效推广。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其它服务业用工增长迅速,茶区茶园面积又不断扩大,采茶缺工日趋严重。特别是茶叶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省茶叶产量以年平均10%的速度递增、茶叶生产所需劳力逐年增大,劳力问题日愈严重,采茶用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用工的55%,在采摘上实现机械化意义重大。但多年来国内在研制和推广采摘机械上争议颇大,而我省茶叶界还未开展过这方面工作,因此,作者认为实现采茶机械化的途径应该为:品种→茶园管理→适用机具研制→鲜叶分级→适制性加工,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使我省茶叶更上新台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省茶叶经济有了迅猛发展,全省现有茶园面积180多万亩,1988年全省茶叶产量为110万担,茶叶总产值3亿多元,十年间茶叶产量以年平均10%。左右速度递增。茶叶作为我省的大宗土特产品,其稳定发展给我省农村经济带来了可喜变化,是我省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改革深入,各种模式的农村经济异军突起,大量劳动力涌入各式规模的加工行业,各种致富门路改变了以往农村的传统经营思想。在江南各省份中,福建人口原本就最少,在现代经济状况下,我省茶叶劳力问题已日愈突出。茶作为季节性植物,生产期短,劳动力集中,特别是在采摘期间要集中大量劳动力适时采摘鲜叶,近年来我省茶园的劳力投入与我省茶叶的迅猛发展愈来愈不相适应,大量的茶叶无法适时采下,造成叶质粗老、品质下降。据估计,我省千亩以上的连片茶园每年因无法采下的鲜叶损失不少于百担,加之鲜叶粗老所带来的损失是惊人的。另一方面采茶工资近年来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仅以我所为例,1981年年平均采茶工资为0.07元/斤,1989年平均采茶工资为0.20元/斤,春茶前期每制一斤干茶单采茶工本费就达2.0元左右。1986年以来,我省已有相当多茶场(厂)分别从江西、安微、湖南、四川、江苏等省招进采茶、制茶工人,以补劳力之不足。因此,研制和推广适应我省茶叶生产特点的采茶机械及相配套的农艺措施,是我省茶叶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据统计,在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中,我国茶叶劳动力分配为:采茶用工为55%,田间管理为40%,制茶5%,由此可见采茶工本费在茶叶成本中所占比例。日本由于在茶园管理、采摘、制茶等方面实现机械化,茶叶生产率比我国高出9倍。一般机采与手采相比,单人采茶机可提高工效5倍,双人采茶机可提高10—20倍,而机采成本仅为手采的20—50%。我国在采茶机械化方面走过了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从1958年着手研制至1987年前,虽然有十八种不同型号的茶叶采摘机具通过了不同级别的鉴定,但都未能普及应用。“六·五”期间国家经委花费巨大精力,将茶树修剪机及采茶机的研制分别列为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组织了安徽农机所,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祁门茶机厂、苏州动力机厂等单位联合攻关,样机虽都已通过鉴定,但在推广上却遇到重重困难,主要表现为: (1)关键零部件质量不过关,如国产微型动力源及传动部件无法适应采茶机械要求; (2)推广应用缺乏系统性研究实例,农艺措施不配套; (3)机采茶园产量及机采叶质量存在较大争议; (4)单机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国内在研制、推广、应用采茶机具上受到一定限制,一些茶机厂家干脆从日本引进采茶机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30年来国内已有浙江、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分别进行探讨,我省也于80年代初期从日本引进采茶样机供研制分析。现在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在我省推广和应用采茶机械已势在必行,但由于我省在这方面仅作过小区试验探讨,采茶机自身质量及国内茶叶界在机采茶方面的争论使大家感到实现采茶机械化虽然迫切,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感到茫然,为此,仅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整个传统采茶舞艺术体系中,可以看到,其中所显示的内容,不仅包含了完善和丰富的物质要素,同时也向我们具体讲述了该艺术中极具历史、人文内涵的精神所在,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对传统采茶舞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应用时,只有融入时代特点,才能服务艺术传承。本文拟从我国传统采茶舞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认知入手,结合我国传统采茶舞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缺失,从而探究我国传统采茶舞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茶叶生产劳力不足,推广机械采茶技术,在1987年5月,省华侨局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签订了1987年至1989年三年的机械采茶技术服务协议,在我场作为一个试点之一。在试验一年多来,由于省华侨局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以及湖南茶叶研究所的辛勤传授,使机采试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茶叶采摘是一项季节性强、耗工耗成本多的茶园作业。我场仅茶叶采摘一项,每年就需支付临时工工资十几万元。1986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场开始使用采茶机。几年的生产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机械采茶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茶叶生产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结合生产经验谈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峥 《福建茶叶》2016,(10):394-395
茶文化在我国形成已久,源远流长,也为普通大众所熟悉。茶文化对我国的生活、艺术影响深远,尤其是对采茶舞蹈的形成、传承、发展极为重要,采茶舞蹈的艺术特征深深烙上了数千年中国茶文化的烙印,其核心的"天人合一"、"和谐"思想深远影响着采茶舞蹈的自然协调形象艺术的形成,从茶文化看采茶舞蹈的艺术,对采茶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区是我国传统茶叶产地,其茶叶种植生产历史已经超过了三千余年。而在长期的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艺术形式。从艺术内涵及本质上看,贵州采茶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内容。通过对贵州采茶音乐的艺术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体系化认知,从而为我们学习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提供重要帮助。本文拟从贵州采茶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贵州采茶音乐的具体艺术特征分析,分析多元文化的今天传承贵州采茶音乐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因此需要的采茶劳力多,而如今劳动就业面广,所以采茶工来源日趋短缺,工价也连年上涨,劳动力紧张势必造成采茶粗放,茶叶品质下降,工价上涨又直接影响到茶叶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为此积极推广机械采茶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的浪潮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很多和时代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形式丢进了历史的尘埃、彻底地忘却了。国家近年来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视作保护对象加以整顿和推广,但在这片辽阔无边的土地上,总是会有些古老相传的东西被逐渐遗忘。采茶音乐早期发源于赣南安远,在不同的地区用地名来区别冠名,茶文化在我国流传了数千年,采茶音乐的文化也同样流传就长久的时间,但如今这种古老的音乐文化也同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衰弱下去。本文通过探究采茶音乐的传承、分析采茶音乐的现状,探析采茶音乐与各地文化生活的特点,最后再结合各地的文化特点,浅析采茶音乐的现状并且针对采茶音乐面临的问题,尝试对保护采茶音乐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赣南采茶舞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即从赣南采茶舞的发展历程入手,对赣南采茶舞蹈的三个形态特征,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进行了详细的探究,此外本文还对赣南采茶舞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传统采茶舞蹈更好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