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气象灾害愈加频繁,倒春寒每年都有可能发生,给果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对魏县梨树花期和幼果期冻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温度越高,冻害越重,低温出现越晚,危害越重;确定了魏县梨树花期和幼果期冻害预警指标(严重低温冻害为TD≤-2℃,低温冻害为-2℃TD≤0℃,低温冷害为0℃TD≤2℃);花期重度冻害为80%≤受冻率100%,中度冻害为30%受冻率80%,轻度冻害为0受冻率≤30%;地上150 cm为分界线,向上冻害渐轻、向下冻害渐重;耐受低温能力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枝花幼果;梨树花、果的受冻率、黑心率不能直接指示当年产量损失,只能作为灾损率的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门源县油菜花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0—2015年的地面观测数据(包括温度、降水、日照、>0℃积温和>5℃积温),利用积温学原理,经过统计分析,研究利用播种、出苗、抽薹期预报门源县油菜开花期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播种、出苗、抽薹期预报门源县油菜开花期的预报模型是基于历年平均发育期和历年开花需求的平均积温、预报期间旬平均气温建立的,积温模式稳定准确、生物学意义明显,且随着开花期的临近预报精度提高;应用积温学原理建立的预报方程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比如霜冻危害、延迟性低温冷害均有可能造成发育期推迟,高温干旱有可能造成发育期提前,因而预报结论与实际情况相比,难免有一定的误差。根据油菜抽薹期至始花期、始花至终花期所需的积温和间隔日数,结合天气趋势预测,可分析和判断气象因子对开花期时间分布的影响,这对筹办油菜花节等相关活动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单  陆韬  邵小卫  金杨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7):1482-1486
利用兰溪市枇杷种植重点区域内气象观测站(甘溪、花塘、黄店、穆坞)2020年枇杷花果期(10月至次年4月)气象资料,与同时段兰溪市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变化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兰溪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最低气温可以判断出枇杷花果期是否遭受低温冻害及冻害程度,枇杷在不同天气类型下最低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均为单峰曲线,晴天最低气温变幅最大,阴(雨雪)天变幅较小,其中花期三花受冻害的概率最高,幼果期在1月份受冻害的可能性最大。基于气象站最低气温建立的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枇杷种植区域内低温情况,预估其冻害情况,从而提早开展相关预报及服务,减轻冻害对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0-2012年熊岳国家气象站观赏山桃花物候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旬平均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地温、0℃积温等要素与山桃花花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气温、0℃积温、地温对花期的影响显著;通过筛选预报因子,建立了观赏山桃花期预报模型。通过33年资料检验,模型与花期拟合较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为旅游景点提供可靠的观赏山桃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果树花期冻害频发,以河北省梨树为例,确定75个梨树主产县(市)为研究对象,明确40a逐县(市)逐年花期,并作为当地重点防御时间。以0℃Td≤2℃、-2℃Td≤0℃、Td≤-2℃分别为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的临界指标,将1973—2012年逐年3—5月日最低气温(Td)作为风险源,统计各县(市)的风险频率作为指标,采用Arc Gis反距离插值法绘制河北省梨树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3种冻害分布趋势总体相近,低温冷害发生频次最高、冻害次之、严重冻害频次最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2012年熊岳国家气象站观赏山桃花物候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对旬平均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地温、0℃积温等要素与山桃花花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0℃积温、地温对花期的影响显著;通过筛选预报因子,建立了观赏山桃花花期预报模型。通过33年资料检验,模型与花期拟合较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可为旅游景点提供可靠的观赏山桃花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平原地区果树冻害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70—2009年冠县气象站资料和2002—2009年区域气象站资料,对鲁西北平原地区梨树开花期的晚霜冻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累积积温和气温稳定通过某界限温度的日期是果树始花期的重要气象指标,4月上中旬晚霜冻是果树开花时期重要冻害,4月一般会出现2次较明显降温过程,提出及时针对晚霜冻产生的天气背景及致灾原因采取果树冻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阳信梨树花期及幼果期冻害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山东省阳信县气象局1971 -2010年3-5月气象资料及1985 -2010年梨树花期物候资料,采用气象统计和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等级梨树花期冻害的预警指标进行了年代际变化分析、花期冻害指数分析以及现蕾到幼果期遭受的冻害对产量的影响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山东省菏泽市1964-2015年早熟品种始花日期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筛选与始花期相关性较好的要素,采用膨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将膨化后的备选因子和牡丹花期建立统计预报模型,构建菏泽牡丹花期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牡丹始花期受积温、平均气温、地温等温度要素影响显著,与降水和日照时数关系不大,利用积温、平均气温及地温膨化要素构建的预报模型,预报效果较好,通过对随机预报结果验证表明模型能够反映牡丹花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该方法构建的模型可以用来模拟预测牡丹花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固定模型仅能在固定时间对牡丹花期进行预报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2020年信阳市油菜发育期资料和逐日气温数据,分析了豫南地区油菜近10 a的花期特征。依据不同发育期时段的积温,分别计算了≥0、≥5、≥10℃的积温,并以此作为预报指标,建立了花期预报模型,将其应用于2021—2022年信阳市油菜花期预报,通过对比预报结果与实况发育期,检验了豫南地区不同积温指标下油菜花期预报的差异。结果表明:豫南地区油菜平均抽薹始期为3月2日,3月下旬进入始花期,7 d后可达到开花盛期。利用积温指标预报油菜的花期总体较准确,但大部分花期比观测值偏早,≥10℃积温指标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发育期日期相差较大,排除气温预报存在的误差,采用≥0℃积温指标的预报效果优于采用≥5、≥10℃积温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丽水山区影响枇杷生长发育的临界气温历史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3—2013年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关键生育期的临界气温,通过多尺度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枇杷生长临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评估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对枇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开花期、幼果期和成熟期受影响的临界气温分别为-5℃,-3℃和30℃,其中花期"三花"受冻害的概率最高,幼果期在1月份受冻害的可能性最大,成熟期受高温影响的概率增加。枇杷花果期低温从70年代开始,≤-3℃低温日数显著减少,同时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且在21世纪最为显著;枇杷成熟期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90年代之后,极端最高气温和≥30℃的高温日数明显增多;由此推测丽水山区枇杷遭受低温冻害的概率在降低,但受到高温热害的概率却增加。  相似文献   

12.
杏树虽然耐寒性能较强,但是在花期和幼果期最容易遭受晚霜低温伤害,造成冻花冻果,导致杏树减产或产量不稳。在花蕾期温度低于-3.9℃,花期低于-2.2℃,幼果期低于-0.6℃,低温时间超过30分钟,容易发生冻害。杏树对低温的忍受力是花芽萌动期较强,其次为盛花期,子房膨大和幼果期最弱。  相似文献   

13.
洛阳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构建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洛阳邙山种植区1983—2010年‘迎日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通过SPSS18筛选出日最高温度稳定通过0℃的积温、10 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15 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积温与牡丹盛花期有显著相关性,并利用SAS构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通过对1983—2010年数据进行回代比较和2011—2012年进行试预报发现相对误差范围为-2.38%~1.51%,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赢、严温度(℃)湿度(%)备注白天夜间桃萌芽期12~20>870~80后期控制昼夜温差至少在10℃,以利着色。开花期最高不能超过28℃〕花期7~227~1050~60幼果期10~2310~1550~60果实膨大期15~2310~17低于60果实成熟期20~3010~17低子60葡萄萌芽期12~257~870~80后期控制昼夜温差在巧℃左右,以利着色。花期15一28>1460~65幼果期15~2814~1760~70果实膨大期20~3015~1770~80果实成熟期20一32巧~1770~80杏萌芽期10~20>580左右花期最高不能超过24℃、花后10天内不能超过25℃;外界夜温高子10℃时可停盖草苦花期12~237~845~55幼果期15~24>850~60果实膨大期12~2810…  相似文献   

15.
桃树冻害是指桃树在休眠期或生长期 ,遭遇 0℃以下低温而使细胞组织受伤害。桃树冻害是一种生理病害。这些年来 ,由于气侯不正常 ,此病时有发生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研究 ,并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 ,取得了显著效果。一、发病症状桃树冻害主要危害花芽、花、幼果、枝条、主干和根。花芽受冻害表现为花内花器受害死亡、花芽干枯 ;开花期受冻害 ,损伤毁坏柱头 ,影响授粉受精 ,不能坐果 ;幼果期遭遇冻害 ,幼果受冻害后表现为萎蔫、皱缩 ,最后脱落 ;枝条受冻害主要发生在弱枝及有伤口的枝条 ,受冻害后枝条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三门峡红富士苹果始花期预测水平和花期冻害防御能力,本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与苹果始花期之间的关系,依据不同数据组合,利用回归法建立了4种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月中旬平均气温、下旬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0℃积温、≥3℃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的负相关;<0℃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正相关。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始花期之间相关性差。通过模型检验,基于≥3℃活动积温和<0℃积温模型作为最优始花期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为当地苹果花节气象服务及指导花期冻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2021,(2):50-51
正每年4月份,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但很不稳定,果园常有晚霜冻害发生,也称"倒春寒",即在凌晨时段地面温度下降到0℃及以下,使果树受冻的现象。4月正是果树开花期和幼果期,也是果树抗寒力较弱的时期,花和果都很容易受冻,花期耐受的最低温度为-1.8~-2.2℃。果树受冻的程度大小与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品种梨花期冻害及低温持续时间对花器官损伤的差异,在田间出现低温霜冻后,采用多点随机取样法调查了梨34个品种花期花朵冻害率,比较了树冠1.5 m以上与1.5 m以下花器官冻害差异及同一品种花序不同序位花朵受冻害情况;经-2℃低温处理1 h、2 h和4 h后,通过形态学观察研究低温处理时间对梨品种花器官损伤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梨树34个品种的花朵冻害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红香酥’、‘花长把’、‘红考密斯’等9个品种花期抗寒性较强,‘鸭梨’、‘朝鲜洋梨’、‘明月’等10个品种花期抗寒性较弱,其余15个品种花期抗寒能力中等;树冠1.5 m以上比1.5 m以下花器官冻害明显减轻;同一花序不同序位花朵冻害程度也呈现明显差别,低序位花较高序位花更易受冻;-2℃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花器官冻害发生率越高,其中雄蕊冻害发生率较雌蕊、花瓣低;‘砀山酥梨’、‘黄金梨’和‘黄花梨’花蕾期或盛花期花朵冻害离体诱导,证明开花期早的比开花晚的花器官遭受冻害更严重。研究结果为探索梨树花期冻害发生规律及品种抗冻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8年4月3~7日出现了极端寒潮降温天气,河北省中南部正值果树开花期,罕见的低温冻害给林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气象资料和果树生长发育信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18年河北省中南部春季极端天气对林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低温冻害由气温波动大、降温剧烈和持续低温、降水湿冷、风速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地温偏低等要素的交互叠加造成; 2018年3月气温异常偏高,果树花期提前,增加了果树冻害的风险。采用线性气候倾向分析,历年4月上旬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3℃/10 a,气候变暖,春季低温出现易发生冻害。结合实地灾情调查,提出了果树花期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阳信鸭梨初花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阳信县物候资料及春季气候特点,选用榆树(Ulmus pumila)的花期为起点,统计榆树花期与其它各种树木花期≥0℃的间隔积温263.1℃作为物候预报基本资料,预报鸭梨初花期;根据花前生育期特点,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求花前不同时段气温与开花日期之间相关系数,对开花前的温度、降水、日照等29种气象要素进行逐步回归筛选,从大量相关系数普查中找出与花期早晚相关最密切时段。以此时段的因子作回归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即花期预报模式,经检验效果良好,方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