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2.
李黎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245-246,280
利用1953~2014年安康市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年降水量、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近62年来安康市暴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3~2014年安康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波动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差异较大;安康市年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62年间共发生暴雨97 d,其中以夏季为主,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没有暴雨发生;大暴雨均发生在夏季;安康市发生暴雨日数最多的是7月,其次为8、9、6、10、5月;降水对汉江流域安康段有明显的影响,该段汛期发生在5~10月,主汛期为7~9月。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7年康县气温、降水、日照等数据资料,分析了2017年康县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康县平均气温为11.5℃,与历年平均气温(11.0℃)相比偏高0.5℃;年降水量为858.5 mm,与历年平均降水量(750.8 mm)相比较偏多14%,属正常,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为1 663.8 h,与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 582.9 h)相比偏多80.9 h,属正常。2017年康县灾害性天气相继出现,分别为连阴雨、初夏旱、伏旱、高温、暴雨、局地大暴雨、大风、雷电等,灾害天气的种类和频次均多于历年,强度大于历年,暴雨、局地大暴雨引发的暴洪灾害和伏旱使康县成灾较重。  相似文献   

4.
<正>过去10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多阵性降水,主要降水时段为21-23日,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8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受第13号台风"天鸽"和第14号台风"帕卡"先后登陆影响,华南及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的大部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累积降雨量有100-250毫米,局地300毫米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5-8成,局地偏多1-2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3—2017年黔西南州乡镇自动站雨量数据,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逐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3—2017年黔西南州特大暴雨点数累积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8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10月,6月最多;暴雨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7月、9月。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雨日呈现明显的单峰结构,6月最多,达到88 d。大暴雨分布在4—12月,集中分布在6-9月,其中6月最多,达到27个大暴雨日,平均每年4.5 d;特大暴雨分布在5-9月,其中8月最多,有4个特大暴雨日,平均每年0.8 d。暴雨以上量级日数夏季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少。暴雨、大暴雨季节变化特征相同,均为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少;特大暴雨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同,均为2日。2013—2017年黔西南州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兴义市东南部、兴义与兴仁交界以及兴仁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6.
利用建昌县国家基本站1998—2018年6—8月降水量和暴雨出现日数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及对比分析,对建昌县夏季降水量、暴雨量、暴雨出现日数、暴雨预警发布等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降水量较历年偏多,出现2次暴雨,1998—2017年建昌县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夏季暴雨量和降水总量波动频率基本一致,夏季暴雨量偏多的年份降水总量也偏多。2015—2018年年均发布暴雨预警信号25次,7月发布预警信号最多,橙色预警信号发布最多。  相似文献   

7.
受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2019年8月10日至12日,龙口市多次出现降水,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21个雨量站点中,降水量处于25~50毫米之间的站点有7个,降水量处于50毫米~100毫米的站点有13个,降水量达到100毫米以上的站点有1个。龙口市南部、东南部地区降雨量在8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100毫米以上,西部西南部地区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其他地区降雨量在50到80毫米之间。本次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8月龙口市一次暴雨天气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今后出现同类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旅顺口区国家基准站1966—2015年50年的逐月降水量数据分析旅顺地区降水年分布、季分布和月分布情况,得出旅顺口区50年来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旅顺口区降水近50年分布总体平稳,个体变化大,年均降水量580 mm,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和秋季差不多,月降水量汛期最多,呈抛物线分布。  相似文献   

9.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照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事件为异常降水,以数理统计和贡献率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夏季和6、7、8月异常降水及其贡献率变化特征,探讨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971~2016年,研究区夏季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非连续性发生特征,贡献率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较大,夏季相同月份内大雨贡献率震荡更强,不同月份内,6月大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8月暴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发生在空间上不存在显著经向或纬向变化规律,呈分散性特征,相同月份内暴雨分散性更突出,不同月份内,6月分散性最显著,7月异常降水则相对集中。贡献率空间离散程度较大站点多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北部,变化不稳定,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1971~2016年,大雨、暴雨对总降水量贡献表征为复杂性和相对性。相同年份多以暴雨占主导地位;不同年份中,其他量级降水具有重要贡献。异常降水密集年份中,日降水量20.0~24.9 mm应多予关注。研究客观表征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避免"降水量"分析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安市1971 ~2013年7个县区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不同县区的极端降水阈值,利用平均值法计算全市气候背景和局地变化,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检验序列的变化趋势,对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7个县区2004~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逐时降水量,分析西安市暴雨日及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探讨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极端降水阈值根据下垫面差异略有不同,中到大雨为极端降水事件的标准;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与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相似;强降水多发区与阈值高值区基本对应,极端降水和极端雨日的多发区集中在山区.近43年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平均强度及频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大、极端降水天数多;西安市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与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吻合.西安市极端降水强度表现为市区、中部呈减少趋势,周边呈增大趋势;频数表现为北部、东南部呈减少趋势,中部、西南部呈增加趋势.近10年西安暴雨季节多出现在5月下旬~ 10月上旬,西部、南部、东部县区暴雨日发生频数较高;西安短时强降水7~8月最为活跃,南部山区多于北部,表现为明显的夜雨型特征,自5月起随时间从中部向东西部扩展,8月扩展至最大,9月迅速收缩;10 mm≤1 h降水量<20 nn的短时强降水7月多于8月,1h降水量≥30 mm的短时强降水8月多于7月.2000年前西安的发展处于城市化缓慢期,2000年后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周边县区的极端降水强度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城市化缓慢期东南县区的极端降水频率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西部县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