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寒地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寒地城市哈尔滨非农生境人工自然景观最为丰富的植物园中10个景观单元案例,采集2017年植物个体生长季叶、花、果NCS色彩值,分析植物景观单元春、夏、秋三季季相色彩动态持续相遇性特征及植物景观单元周边可抵达不同方位视点下季相色彩量化数据,量化加权评价10个案例,总结适用于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结果表明,10个景观单元季相色彩设计质量后评价量化加权排序为:案例10(35)案例8(32)案例9(31)案例7(30)案例1(24)案例4(20)案例6(19)案例2(16)案例5(11)案例3(9),植物种类观赏性状NCS色彩值丰富度,观赏性状季相相遇性、水平可停留空间多视点有景可观三组量化因子,与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质量呈正相关,可作为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有效提升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子湾公园6个典型空间植物种类、色彩、配置方式的调查,分析不同空间植物群落的色彩构成、景观效果以及色彩对比组合形成的空间特色,总结出了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特征和不同功能区块植物配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蒲鸭河自然湿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26种在湿地景观营造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植物,结合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其运用于湿地景观的色彩设计中,提出湿地景观色彩设计的植物配置模式,最终归纳总结出植物在湿地景观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城市湿地公园的色彩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天津桥园为例,对色彩景观进行调查研究。从色彩分析方法入手,用Color Impact软件对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的色彩应用范围。选择景区内的5个主要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HSB模式分析景观色谱,总结色彩应用,进而提出适合城市湿地公园的色彩设计要点,期望能够对今后的城市湿地公园色彩景观设计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龙子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随机抽样获得的36个植物景观样本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得到对应的景观质量排序。然后结合语义差异法(SD法)和ColorImpact软件,以色彩量化方法对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的10项色彩因子,通过运算剔除偏相关系数较小的因子,保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并得出美景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色彩比例、色彩对比、色彩数量、层次感4项色彩因子与美景度的相关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绿地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植物和植物景观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积极的影响。从植物花色入手,探讨了植物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以及对人的保健和康复作用。在总结植物景观色彩特点的基础上,以华南植物为例探讨了不同色彩植物在不同环境、情调中的配置运用,为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园林植物配植水平,从植物群落林冠线和色彩2个方面对景观外貌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选取3处居住区中心绿地,测算样本材料的林冠线分形维数和色彩信息维数。研究发现,所选样本植物群落林冠线分形维数组内变异差别较大而组间较小,样本景观塑造以植物群落为主搭配园林建筑分形维数较高,完全以植物造景林冠线较连续,更具自然韵味,群落内部不同层次植物的林冠轮廓分形维数变异性较大,林冠线不连续且以建筑轮廓线为主的景观分形维数较低;色彩的信息维数体现了色彩分布的复杂和不均匀性,维数较高是园林植物群落接近自然群落的特征之一。3个样本植物种类的雷同性较高,样本内部植物配植的层次和龄级较单调,需加强乡土景观植物资源开发和植物配植水平,以营造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花卉园、沙坪公园、鹅岭公园和龙头寺公园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并用色彩分析软件Color Impact对实拍照片进行颜色的提取和色彩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公园植物景观色彩多利用彩叶植物营造,花卉的应用较少,并且色彩效果大同小异。该文结合调查情况,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景观色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植物景观色彩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控制对于有效塑造城市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道路功能、环境色彩、绿化空间、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了植物景观色彩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原则;结合生态、林荫、滨水、文化等道路景观主题,提出了交通性与生活性道路植物景观色彩的控制要点;借鉴城市色彩的研究经验,以张家港人民路植物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提出植物景观色彩配置的具体方法:主色调统一法、辅色调统一法、点缀色统一法和混合运用法。完善了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研究,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色彩构建提供了较全面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色彩对人的记忆和情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植物色彩是易被直观感受到的城市绿地重要元素之一,影响到城市绿地的受欢迎程度。选择苏州市工业园区的白鹭园、白塘生态植物园和中央公园3个城市公园的秋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色彩进行量化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城市公园中,主要秋季色叶、花、果的园林植物共有135种,主色调Pantone值Pantone 9C-Pantone 10333C,共12个色系,其中植物主要的色系为黄绿色、黄色、橙黄色,分别占19.47%~37.14%、16.43%~23.92%、9.80%~19.47%;植物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8%~100%,多数为中、高明度和饱和度的植物;主要色彩变化趋向于变黄和变红,其最佳观赏期在10月26日至11月16日。以上研究结果为城市公园等绿地的植物景观色彩配置及物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彩叶植物因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成的独特景观,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彩叶植物的色彩形成原因和色彩表现的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以郑州市为例,对2009—2011年常见园林植物秋季叶色进行调查,运用色彩分析法,通过色彩辅助软件Colormpact进行叶色的提取及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2种园林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原色色谱的提取、色彩变化的排序以及色彩方案的配置进行了研究,最终建立可以应用于园林绿化的园林植物色彩配置模型,并结合秋季园林植物的叶色特点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植物配置方案,为园林植物的利用提供了色彩配置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元素,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尤其是在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当今城市景观色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城市景观色彩研究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城市环境色彩问题,给出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若干方法以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常见的非草本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地点范围内共有乔木、灌木和藤本非草本彩叶植物29种,分属16个科,分布种类多少顺序为:灌木>乔木>藤本;根据叶色种类可分成单色叶类、双色叶类、花叶类和镶边类4大类,应用种类多少顺序为:单色叶类>花叶类>镶边类>双色叶类,分别占科总数和种总数的75.00%和62.06%,应用面积最大的是单色叶类;主要配置方式有: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丛植、列植和群植等,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分别占科总数和种总数的81.25%和55.18%;针对重庆市彩叶园林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高校植物秋季色彩调查与NCS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高校绿地的秋季植物色彩属性与应用现状,对长春市5所高校主要园林植物进行了秋季色彩调查与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5所高校主要园林植物共计161种,分属51科100属,秋季主色调NCS值范围为S0300-N^S3050-R70B,共8个色系97个NCS标准色,青绿、黄绿、黄色和红色系为主色调的植物种类居多,其中青绿和青黄色等中性色植物共90种,整体温度感较弱;植物色彩的明度和彩度范围较大,多数植物为中、高明度和彩度;主要秋色叶植物色彩变化有变黄和变红两种趋势,其最佳观赏期在10月10-20日;目前橙红色系、蓝紫色系植物种类较少,建议增加此类植物应用;恰当地选择植物种类,均衡不同色系植物色彩NCS值,可以更好地呈现季相色彩与景观变化。  相似文献   

16.
彩叶植物在居住区造景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在居住区中能够丰富植物景观的色彩,美化环境。本研究对上海七个居住区中的彩叶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从彩叶植物的造景方式、色彩构图、景观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彩叶植物在居住区中的应用数量和种类较少;造景方式多样,但空间层次感不强;植物色彩丰富,但整体色泽不明亮。根据彩叶植物的应用现状和分析结果,提出彩叶植物较理想的造景形式以及在居住区造景设计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