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是传统耕作制度的变革.介绍了我国及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问题所在,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在宽甸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该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的依据,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应用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山西省长治市郊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长治市郊区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促进长治市郊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广保护性耕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结合丹东地理气候特点和玉米垄作特性,提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条件,并根据实际试验,得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保护性耕作在非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及内容,介绍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情况,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两方面阐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及农民增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但由于偏重农艺技术研究,忽视农机具研发,推广应用面积不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引进项目,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地块小、拖拉机动力小、经济购买力弱等有别于美、加、澳等的国情,积极开展了适合旱作地区的轻型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和适合一年两熟高产地区的免耕播种机创新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得以体现,应用面积快速增长.尤其是2002年以来,国家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农业部示范项目,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热点和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趋成熟.近20年来,我国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不少成效,实施面积已达到204 万hm2;"十一五"时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400万hm2.但在推广应用中仍存在对"浅旋"是否认可、机具堵塞和杂草切不断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研究并探讨了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我国平作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玉米产区和杂粮产区的一深两免耕作模式.通过与传统垄作耕作对比试验,其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条件下的含水量;平均地温在8:00时比传统耕作高,而在14:00和20:00时比传统耕作低,有利于作物生长;作物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保护性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内涵,结合高平市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实际,与传统耕作进行了作业成本对比,论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效益,指出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宽甸县2005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