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1”用78130为母本与CQ064杂交,于1987年育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早季本所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1989年早季本所示范6.0亩,平均一亩产442.9公斤,在沙县、明溪、尤溪示范种植约200亩,在明溪县梓口坊重病连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485公斤,在尤溪县合溪乡种植30亩,平均亩产520.5公斤,其中15亩,亩产545公斤。1990年早季参加三明市联合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49.32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4.89%,居迟熟组首位。1989年在漳平县种植5 14亩,平均亩产473.7公斤。该品种株高88.5厘米,株叶态好,抽穗  相似文献   

2.
威优86049     
威优86049是安徽省青阳县种子公司育成的早籼新组合。其父本86049系IR26通过CO60—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经多代测交选育而成。该组合1988年在青阳县初试鉴定,熟期早于广陆矮4号,平均亩产521.28公斤,比对照品种广四增产15%以上。1989年参加省早杂区试,平均亩产485.63公斤,居第二位。1990年参加省区试续试和沿江五省区试,在省区试续试中平均亩产482.47公斤,居第二位;在沿江五省区试中比对照威优48一2略有增产,熟期较早,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定为1991年沿江五省栽培试验统一组合。1990年在省内示范201亩,据对46.96亩连片示范实收统计,平均亩产51…  相似文献   

3.
“威优402”(V20A×R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选配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可在全省双季稻区推广。 一、产量表现:1988年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号增产17.7%。1989~1990年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对照威优49增产2.8%,日产量4.45公斤,比威优49高0.13公斤。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丘块可超过550公斤,如怀化市桐木乡1990年成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25公斤。 二、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6天,与威优49相同。一般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6月中下旬抽…  相似文献   

4.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5.
“籼128”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78130”作母本与“矮梅早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迟熟新品种,属早晚兼用型。本场经过三年的区试、多点示范试种,表现稳产高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一、产量表现及示范试种情况 1989年早季在本场中等肥力田示范1.35亩,亩产525.9公斤;同年晚季扩大示范18.1亩,平均亩产473.5公斤,其中干部示  相似文献   

6.
汕优秀2号     
汕优秀2号(原名汕优华2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秀恢2号(华矮17/IR24)测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4和1985年参加省级杂交早稻联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1.455公斤和462.98公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3.76%和9.96%。1985和1986年参加全国南方杂交早、中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64.52公斤和493.8公斤,比威代35减产6.72%和3.16%。 1985年大田示范12.79亩,平均亩产488.065公斤,其中4.73亩,亩产546.15公斤。1986年大田示范35.22亩,平均亩产461.85公斤,其中5.2亩亩产523.5公斤。同年推广3500亩…  相似文献   

7.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8.
D297优67     
D297优67是福建省尤溪县管前农技站用D297A与明恢67配组育成的,其熟期、特征特性与D优63相似,但抗性、丰产性更好,米质优良,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出米率高。1989年参加华南四省区联合鉴定,比对照汕优63增产一成以上。1989年、1990年两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合区试,单产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位居第一。1991年尤溪管前绿柳村再生稻头季单产高达850.5公斤、1991年湖南绥宁县示范1.05亩,亩产高达822.8公斤。并在福建省10个地市投入中试。据1989年福建省晚稻15个点区试资料,小区平均亩产447.0公斤(产量幅度391—566.9公斤),比CK1汕优桂32增5.01%,…  相似文献   

9.
建农早9号(原代号CQ081)是我所用(红410/湘东)F_1×(红410/罗青向4)F_1杂交选育成早籼中熟新品种。1987年所内品比试验,亩产与“119”相当,熟期比“119”早熟1天左右。1988年续试,亩产428.89公斤,比“119”增产16.97%,同1年参加南平地区早籼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370.0公斤,比对照种“119”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日产量第一位;宁波市农科所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亩产455.0公斤,居16个参试品种首位,比浙江省当家品种“二九丰”增产26.67%,比“119”增产17.42%。1989年分别参加省、地二级区试:地区区试据12个试点统计,平均亩产387.33  相似文献   

10.
杂交早稻“威优35”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周坤炉用成优20不育系与26窄早恢复系配制而成。我县桥墩、灵溪区1984年从福鼎县引进少量种子试种,面积约30亩,其中沪山乡百丈村3.3亩,平均亩产为542公斤,农户金钦标种植1.179亩,平均亩产达577.3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亩增164公斤,增产40.2%;1985年全县威优35试种面积为1010亩,据25.37亩调查,平均亩产491公斤,比竹菲10号、竹科2号、矮青3号等其他中迟熟品种平均亩产408.5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20.2%;仓桥乡农科员吴传坤种植1.3亩,平均亩产达564公斤,比当地同熟品种增产约3成;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11.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12.
梅优524是1989年秋季“梅青A”与自选恢复系“524”配组育成。已通过汕头市科委的“中试”,1992年示范达12469亩。每亩有效穗20~22万,成穗率65%~70%,每穗总粒数为120~125,结实率90%~92%,千粒重25.5~26.0克,株高100~110cm,全生育期140~145天。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在汕头市连续三年的区试中,亩产为497.0~635.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19.03%。另外.在汕头、揭阳、潮州三市稻作区扩种面积中,9290亩平均亩产达589.6公斤,其中3600亩单产达615.8公斤。揭阳市溪南村农户陈惠明1.2亩,亩产达702公斤,陈培初种1.5亩,亩产达660公斤。汕…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全县实收面积5200亩,亩产种子112.2160万公斤,平均亩产215.8公斤。其中早熟组合面积432亩,亩产165.2公斤,中熟组合面积3171.4亩,亩产231.6公斤,迟熟组合面积1597亩,亩产198.1公斤。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亩产214.6公斤亩增1.2公斤,并出现亩产225公斤的乡  相似文献   

14.
“满仓515”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籼稻品种和粳稻材料杂交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早、晚兼用型优良新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态好、成熟期转色佳、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时性广、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1991年~1993年在南靖县及漳州市各县(区)试种、示范共22万亩,显出较强的增产优势。一、示范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11个试点平均亩产439.94公斤,比对照“78130”增产8.59%,居第一名。1991年晚季,南靖县良种场繁殖良种90.34亩,平均亩产481.3公斤。 1991年晚季,在南靖、龙海、长泰等地试种示范1200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1992年该品种在漳州市的面积迅速扩大,全市早晚两季推广7万亩,仅南靖县早季推广  相似文献   

15.
汕优72     
该组合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其恢复系“明恢72”是用(C堡×N)F4×明恢63选育而成的,为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 一、产量表现:1986年所内品比,汕优72比汕优63亩增25公斤,增产5.6%。1987年与汕优63平产,1988年参加三明市连晚区试,亩产470.03公斤,居首位,比汕优63亩增9.27公斤,增产2.01%,且比汕优63早熟4天。1988年参加湖北省中稻预试,亩产557.34公斤,比汕优63亩增4.36公斤,增产0.62%。浙江庆元县种子公司单晚观察试验,汕优72与汕优63平产,大田示范4.05亩,平均亩产518.95公斤,其中隆宫乡刘刚军户亩产达623.4公斤。沙县种子公司示范7.9…  相似文献   

16.
“闽科早22号”是我所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与78130作父本杂交,经福州、闽南异地异季交叉选育而成的早中熟早稻新品种。该品种在熟期、丰产性和抗病性等诸性状的综合表现较为理想,又是混系繁殖的一次尝试。该品种一般单产440-480公斤,高的达60l公斤、低的也有430公斤。1987年旱季,在福州本所试验,单产比“红410”增16.9%;1988年再次品比试验,单产比“红410”增14.9%。 1987年以来,特别是1989年早季闽科早22号在全省各地示范,获得令人满意的结  相似文献   

17.
47-104(原代号756)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新品种。1989年早季试种亩产504.3公斤;晚季在金谷乡金东村示范6.5亩,平均亩产473.4公斤,比晚稻当家品种钢白矮4号亩增58.4公斤,增产14.1%,最高亩产511.1公斤。1990年早季全县扩大示范824亩,一般亩产450~550公斤,最高亩产699.5公斤。经品种对比试验田三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七优2号原名台杂2号,是浙江省台州地区农科所配组的粳型杂交水稻组合。它具有株 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稳大粒多、较抗病虫害,:一以及中熟晚粳较耐低温和秧龄弹性较大等特点,是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适宜作连作晚稻,产量潜力较大的粳型杂交组合。 温岭县从1985年开始试种,1988年示范500余亩,1989、1990两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开发利用,先后建立七优2号百亩方、千亩片和万亩示范区,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表现丰年大增产、灾年能保产。1988年晚稻生育期间风调雨顺,马公乡下香村中心示范50.4亩七优2号平均亩产600.4公斤,比对照杂交税稻…  相似文献   

19.
汕优T28(珍汕97A/T28)系浙江省台州地区农科所配组的晚籼杂交新组合。1986-198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为467.5公斤和491.36公斤,比汕优6号亩产432.11公斤和459.75公斤分别增产9.89%和6.88%。经联合方差分析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年省区试均居11个参试组合之首。日产量为3.572公斤和3.855公斤,比汕优6号3.261公斤和3.486公斤分别增加0.311公斤和0.349公斤。1987年台州地区农科所汕优T28示范2.52亩,平均亩产561.5公斤;温岭县西溪下岳邵传方种植1.04亩,平均亩产511.5公斤。该组合全生育期两年分别为130.9天和128.4夫,-’比汕优6号早熟2.29天和3.…  相似文献   

20.
“常优64”是湖南常德地区农科所用本所选的常菲22A与测64-7配组育成的。1986年参加地区试,1987年地区品审组审定通过,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湖北、广西等省也引种种植,1988年在全区推广将近100万亩。 该组合为中熟杂交晚籼,在湘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08天,比威优64短1天。1986年地区区试各点平均产量509.7公斤,居参试组第二位,比对照威优64略高,日产量4.72公斤,比对照威优64高0.06公斤,居该组第一位。该组合株叶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穗粒结构好,一般每穗总粒数100y左右,结实率75%以上,千粒重27.8克。。大面积栽培一般亩产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