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吸附材料,考察其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原油的饱和吸油量大,对高密度高粘度的原油饱和吸油率可达20%以上,尤其是对于低粘度的原油吸油速率快。随着油品粘度的升高,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速率相应下降。油品的密度和粘度越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油率越大。同时,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具有吸水量小和吸油选择性强等特点,适合低凝点、高粘度、高密度原油溢油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发泡聚丙烯材料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质量轻、耐化学腐蚀、可回收利用、亲油疏水等优良特性。该文以发泡聚丙烯泡沫为吸油材料,研究了时间、温度、振荡频率等因素对其吸附柴油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发泡聚丙烯具有优异的饱和吸油能力,其饱和吸附倍率为9.5g/g,饱和吸附时间为25min;(2)吸油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在30℃下发泡聚丙烯泡沫的吸附速率达到最高;(3)振荡频率的增加,可以促进发泡聚丙烯泡沫对柴油的吸附作用;(4)改性后的发泡聚丙烯泡沫与普通发泡聚丙烯泡沫相比,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以添加陶粉改性的发泡聚丙烯泡沫材料的处理效果最佳,对柴油的饱和吸附倍率为10.5g/g。  相似文献   

3.
随着在役输油管道里程的不断增加,受客观自然现象和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溢油事故发生的概率逐渐升高,有必要研发快速高吸油树脂产品,以减少漏油损失和危害。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多种丙烯酸长链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共聚得到快速高吸油树脂,研究了单体种类、配比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饱和吸油倍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丙烯酸癸酯为较合适的长链酯单体,丙烯酸癸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最佳摩尔比为2:5:0.9,交联剂二乙烯苯的最佳用量为1%,所得树脂呈海绵状,对原油有良好的吸附性,对俄油饱和吸油倍率可达9.0,10~20 min内达饱和吸附,而且产品的保油率在90%左右,水面浮油回收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20,(6)
正最近,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应用氢调法新技术在聚丙烯装置上直接产出熔喷专用料,并在其新建的熔喷布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顺利产出熔喷无纺布。该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使燕山石化熔喷料产能成倍放大。经相关检测机构性能测试,使用这种熔喷专用料生产出的熔喷无纺布具有洁净度高、强度大、无异味等特点,制成的  相似文献   

5.
宫敬  穆虹 《油气储运》2004,23(6):38-41
通过三种高粘度油品的油水水平管流试验,对各种流型的压降规律进行了研究,以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为基础,建立了有效粘度的经验相关式,并通过含有有效粘度与混合流速的压降公式估算各流型的管路压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稠油和水的两相流研究.提出应建立有效粘度的理论预测模型,使高粘油与水的两相流的研究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将公司自主研发的特效吸油材料OK-50应用于不同的油品吸附中,研究其适用油品种类、吸油量和保油率,得出该材料吸油倍率高,保油率也较高,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庆含水原油视粘度与含水率、剪切速率和油温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原油的视粘度是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的函数.在转相点以前,视粘度随含水量的上升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剪切速率的影响也相当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转相点的视粘度明显下降.在转相点以后,视粘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受温度和剪切速率影响,乳状液视粘度进入高含水区后变化趋于平缓.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模拟各种影响因素与含水原油视粘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的视粘度的影响,模型计算精度高,为准确计算高含水原油管道工艺参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孟江  郑猛 《油气储运》2006,25(9):48-52
针对稠油开采和管输过程中存在的高粘度,高密度等问题,对坨5井原油乳化降凝降粘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高凝稠油乳化成的O/W乳状液可以使稠油凝点总体降低10℃以上,降粘率达到90%,乳化降凝降粘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还显示,温度和降温速率对乳化降凝降粘效果有很大影响;乳化剂中加入强碱有利于稠油O/W乳状液的形成和O/W乳状液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混油浓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Fluent多相流(VOF)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数学模型,针对冷热原油顺序途经90弯头、10m落差的管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大庆原油和俄罗斯原油为例,分析了不同输送顺序、流速、油温对混油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提高输送速率可以缩短混油段长度,且在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前行密度小、粘度低的俄油,后行大庆油的温度相对越低,掺混量越少;当后行密度小、粘度低的俄油,前行大庆油的温度相对越高,掺混量越少。该数值模拟结果与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年西部原油管道加剂输送吐哈和哈油时油头油尾出现油品凝点超高现象为例,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分析了加剂油品物性突变原因,测定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并根据测试结果计算了原油含蜡量.  相似文献   

11.
原油分子筛非临氢浅度裂化改质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成耀  梁磊 《油气储运》1999,18(3):50-53
介绍了原油分子筛非临氢浅度裂化改质降凝减粘新工艺由小试到中试的研究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试基础上放大1000倍的中试试验结果和小试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工艺放大试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进一步扩大成工业试验和生产。改质原油用于现有管道输油生产可降低输油温度,减少燃耗,尤其可以解决低输量管道的输送问题。原油分子筛改质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降凝减粘幅度大,改质油性质稳定,内含潜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在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 ,是一项投入少 ,产出大的采油技术。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 ,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 ,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 ,对重油进行降解 ,使得重油粘度变小 ;或者 ,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乳化分散 ,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  相似文献   

13.
用预测-校正法计算热油管道的轴向温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输埋地热油管道轴向温降计算误差大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影响热油管道轴向温降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油品物性(密度、比热容、粘度)和总传热系数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建立了热油管道稳定运行时轴向温降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预测-校正法求解数学模型.该模型较适用于有进出油点的管道,与常规的计算方法比较,该模型更接近实测值,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试验室经分离得到了 5株能以蜡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菌种 ,在室内对其生长、降粘、降凝、清蜡等性能进行评价后 ,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进行清防蜡现场实验。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清防蜡效果显著 ,11口井在 4个月试验期共增产原油 5 14 8.6t,节约热洗 36次 ,创直接经济效益 36 0 .4× 10 4元。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块油井结蜡严重、热洗周期短、生产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静电场对原油粘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管道输油效率的关键问题是降低原油粘度,目前生产中所采用的降粘方式很多,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必须寻求新的降粘方法,以达到降粘效果。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利用静电场处理原油,改善原油的流变特性,以达到降粘目的,并初步分析了静电场处理原油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静电场处理的原油,能够利用分子的有序排列,减少原油的流动阻力,防止颗粒结晶分子的形成,其粘度可降低19%左右,能有效地提高管道  相似文献   

16.
在长距离的加剂常温输送管道中,加剂原油必然经受长时间的管流剪切。研究表明,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的管流剪切会对油样的低温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而且存在一个“最佳降温剪切率”。描述了最佳降温剪切率在加剂原油粘度变化和倾点(凝固点)变化中的体现。研究证实,油样中高碳蜡的含量对中低速剪切效应有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日东原油管道通过使用静态掺混装置实现了高黏油的在线掺混输送,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数据和经验。介绍了日东原油管道的掺混工艺、输送油品的物性、掺混界面的移动对运行参数的影响及油品静置对启输的影响。以黏度异常事件为例,对比分析了事件前后管道流量、压力、黏度及水力坡降等重要参数和数据,最终确定高稠油掺入比和部分管段沉积的杂质颗粒黏团为两个关键影响因素。为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避免再次发生黏度异常事件,建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以取样数据为依据,严格控制掺混比例和黏度等运行参数,明确清管频次,进一步优化管道生产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管道安全输送掺混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含蜡热油管道稳态与瞬态的温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建  宫敬  宋生奎 《油气储运》2006,25(9):28-32
含蜡热油管道在设计及实际运行过程中,油品密度、粘度、比热容沿程随温度变化,沿线流型与流态也不断变化,这些都是计算管道温降必须考虑的因素.从能量方程出发,计入析蜡潜热的影响,推导出管道沿线流量变化不大时的瞬态温度方程,并利用三特征线方法进行求解,提高了含蜡热油管道的计算精度,并为其设计计算及仿真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库鄯管输原油粘度、密度逐年增大和重质油含量不断上升而导致管输设备效率降低、主泵机组工艺参数发生变化、输油成本增加和运行维护难度增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采取增加轻质油的掺入比或将稠油单独处理、添加GY-3降凝剂和增设中间加热站等相应措施,可有效改进原油物性,提高输油效率、降低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20.
混合原油粘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萍 《油气储运》2007,26(10):22-24,34
高粘原油降粘通常采用稠油与轻质原油混合输送的方式。针对目前混合原油粘度的计算还没有普遍适用的粘度计算模型问题,通过参考各种文献,给出了常用的混合原油粘度计算式及其适用范围。以吐哈—南疆—北疆(重质油)混合原油为例,给出了粘度模型筛选过程,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