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早春小拱棚瓜、棉花、菜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小拱棚瓜、棉花、菜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好、技术要求低、易操作而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是2000年以来技术人员经  相似文献   

2.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豇豆 2号、特早 3 0、之豇 2 8 2豇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露地直播 +地膜覆盖栽培”3种武汉地区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常用栽培模式 ,组合成 9种不同的处理进行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鄂豇豆 2号 ,优良栽培模式是栽培模式 1(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 ) ,优良组合栽培模式是处理组合 1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和 2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  相似文献   

3.
小拱棚蔬菜高效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念恩  王传文 《蔬菜》1996,(3):37-37
小拱棚蔬菜高效益栽培山东省巨野县农业局孙念恩,王传文,刘长青,孙静华昌邑乡黄集村黄胜利,连续五年利用小拱棚间作套种,种植甘蓝、玉米、芫荽1.5亩,总产值每年9600元,除去生产成本750元,纯收入8850元,折每亩纯收入5900元。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  相似文献   

4.
小拱棚栽培西瓜是一种当前比较普遍的保护地栽培模式,在我国西瓜栽培中面积较大,经济效益较好。为了解决传统拱棚栽培模式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瓜农的种植收益,针对小拱棚的建造材料、构造及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一种新的西瓜拱棚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西瓜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伉  齐秀兰 《蔬菜》1994,(6):33-33
小拱棚早甘蓝、816黄瓜间作栽培经验黄伉,齐秀兰哈尔滨市农业局,黑龙江省园艺所哈尔滨西郊有小拱棚约千亩,仅覆盖一茬长春密刺黄瓜,有少量茄子、辣椒栽培,1990年以来,我们在庆丰村推广小拱棚一膜两用经验,4月先覆盖早甘蓝,5月再覆盖816黄瓜,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6.
葡萄行间间作塑料小拱棚草莓立体栽培技术姜林邵永春(青岛市农科所266100)郝志宏毕玉南(青岛市城阳区夏庄镇农技站266107)1992~1996年,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庄镇进行了以葡萄为主栽,行间间作塑料小拱棚草莓的立体栽培模式试验,取得了葡萄平均6...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柘城县朝天椒常年种植面积2.7万hm2(40.5万亩)以上,是全国朝天椒主要产区之一。随着朝天椒生产技术的发展,广大椒农创造出许多间作套种栽培模式。2009年以来,随着无公害三樱椒产业化开发的项目实施,朝天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特别是朝天椒与西瓜甜瓜间作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朝天椒与西瓜甜瓜间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传统单一的枣粮间作模式,无论从栽培方式还是从经济效益上都明显滞后。近几年,我市枣农积极探索尝试枣园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取得成功。其中,枣园间作栝楼套种莴苣高效栽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广、果园综合增效明显等特点,每667m^2平均收益可达5000~6000元,深受枣农欢迎。  相似文献   

9.
朝天椒与西甜瓜的间作套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柘城县朝天椒常年种植面积2.7 万hm2(40.5 万亩)以上,是全国朝天椒主要产区之一。随着朝天椒生产技术的发展,广大椒农创造出许多间作套种栽培模式。2009 年以来,随着无公害三樱椒产业化开发的项目实施,朝天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特别是朝天椒与西瓜甜瓜间作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朝天椒与西瓜甜瓜间作,每667 m2 西瓜产量3 000 kg(或甜瓜2 500 kg)、朝天椒产量350 kg,产值近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介绍了2019—2021年课题组在郑州周边大型流转园区内推广的大蒜-嫁接紫长茄套种轻简化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方法及后期套种嫁接紫长茄的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该间套种模式优势及效益。结果表明:大蒜近年来平均售价6元·kg-1,667 m2产值为6 600~9 800元;紫长茄平均售价2.5元·kg-1,667 m2收益为18 750~25 000元;除去成本后,该模式667 m2净收入15 970~25 420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18—2022年笔者课题组在郑州周边大型流转园区内推广的早熟大蒜-长豇豆套种轻简化栽培模式、早熟大蒜机械化播种的生产管理方法及后期套种长豇豆的轻简化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该间套种模式的优势和效益。分析表明:早熟大蒜667 m2产值在6650~7500元;长豇豆667 m2收益为12 000~16 000元;除去成本后,该模式667 m2净收入12 140~16 990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春种胡萝卜不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春种胡萝卜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与地膜覆盖的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比地膜覆盖栽培的收获期早11d,增产32.1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肉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1hm2产值达30479元,收益增加60.8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13.
小拱棚双覆盖就是在盖地膜的基础上再增设小拱棚的一种简易保护地西瓜生产模式,也称为“双膜栽培”。通过双膜栽培能使西瓜提前成熟、提早上市,丰产高效。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进行春种胡萝卜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与地膜覆盖的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比地膜覆盖栽培的收获期早11 d,增产32.1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内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1 hm2产值达30 479元,收益增加60.8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15.
生姜属喜温性能植物,耐寒力差,在冀北冷凉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不能满足生姜生长需要,产量低而不稳,且无栽培历史,于早春和晚秋采用塑料大棚及地膜小拱棚进行保护地栽培,分别比自然露地条件下延长生育期53d和15d,塑料大棚和地膜小拱棚栽培生姜每667m^2产量分别达到用达3300.5kg和2895.2kg,结束寒北的自古不种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大拱棚合理安排茬口,可实现周年栽培,提高利用率,增加收益。现结合生产实践,将大拱棚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3~2006年在宜昌市郊区菜地进行了大棚草莓番茄、黄瓜的立体套作栽培试验,充分利用大棚设施、塑料软管微喷带、黑色地膜、滴管带,实现了草莓后期套种不减产,一年三熟,667m2产值高达1.2万元的好收益.该模式具有茬口衔接好,经济效益高,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易于推广等优点.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果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占地面积较大,投入高,回本慢。近年来,为提升幼龄果园土地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收益,对幼龄果园间作套种技术与模式进行了探究,如盛其法等[1]总结了幼龄果园适宜间作套种作物种类及管理技术;胡波等[2]论述了果园进行间套种的优势和适宜采用的模式;李关发[3]总结了3种高山幼龄果园套种蔬菜技术及套种注意事项;李业勇等[4]总结并在桂林地区推广了幼龄果园套种嫁接西瓜生产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于德科 《长江蔬菜》2011,(19):37-38
砀山县具有多年的瓜棉套种经验,2010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在1.3万hm^2,分别以大棚、中棚和小拱棚方式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在0.7万hm^2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套种瓜棉的田块667m^2的收入都在10000元左右。小拱棚种植田块的收益也在5000元左右。2010年全县瓜棉套种667m^2的平均效益在7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1989-1990年在省河西走廊灌区的3个县(市),研究了甜菜种植密度,氮,磷用量栽培因子对甜菜间作套种后的产质量及亩产糖量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实用数学模型,经计算机模拟综合选优得出了河西灌区甜菜小麦间作套种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术规范。经大田生产验证,可获取亩产250-360kg小麦,2.5-3t甜菜(含糖率17%以上),本项研究为粮糖双丰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