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原蚕区生产一代杂交种,是根据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靠原有的专业种场生产杂交种,已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目前,我省农村原蚕区生产量已占蚕种生产总量的80%左右,因此原蚕区的蚕种质量好坏,将对整个茧丝绸行业起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4.
原蚕饲育区微粒子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原蚕饲育区(包括国营原蚕区种场、村办场、场带队,下同),为我省发展蚕种生产、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蚕种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仅1990年春期我省原蚕饲育区就生产了蚕种273万盒,占全省生产量的73.6%。可见原蚕饲育区,为克服国家财政困难、缓解我省蚕种供需矛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有江 《蚕桑通报》2006,37(4):48-50
蚕种是蚕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也是蚕种行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产品。蚕种质量的优劣、蚕种的供给安全,不仅关系到蚕种生产企业的声誉和存亡,而且关系蚕业生产的兴衰和社会稳定。目前我省90%的蚕种以原蚕区的形式生产,原蚕基地的稳定性和原蚕户的生产积极性对蚕种生产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6.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蚕区生产已成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来,桑螟在湖州农村暴发成灾,导致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超标,直接影响原蚕区的稳定,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0年云巢原蚕村共生产毛种110878张,无一淘汰,无毒率达到88.32%,有效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农村原蚕区生产作为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蚕桑大发展的年代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滑坡,蚕种需求量急剧下降,场内生产比例逐年增大,已从1985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62%。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蚕区生产仍占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苏南蚕种场。因此,加强原蚕区建设,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近几年农村原蚕生产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原蚕点长期建设思想,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前几年,由于微粒子病的上升蔓延,原蚕区安全生产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9.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全国的一代杂交蚕种生产,依靠原蚕区饲养原蚕制种的占绝大部分,而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的愈来愈少。因此,原蚕区的稳定、安全和生产水平等直接制约着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原蚕基地建设情况关系着种业的兴衰与成败。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已成为蚕种生产单位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浅谈原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建设 《蚕桑通报》2012,43(1):41-43
原蚕基地建设在广西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依靠农村原有丝茧育基础进行种茧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当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采取原蚕基地饲养原蚕、蚕种场与蚕农签订合同收购种茧回场部制种这个模式已十分普遍,可以说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但由于农村蚕区环境条件复杂,原蚕户分散,蚕室、蚕具、桑园、饲养环境、农户养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致使蚕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已经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在我省发展步子快,对原蚕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等一整套的工作还要不断完善。我们海安县蚕种场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饲养原蚕,十多年来碰到的问题很多,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的体会在现阶段巩固和发展原蚕区,达到提高蚕种质量的目的,必须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我省已有20年历史的原蚕区生产,在近期内还不会消失,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稳定原蚕区的建设,加强原蚕区的管理,解决原蚕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高原蚕区建设水平,对提高蚕种质量、稳定蚕种生产总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邵宝根 《江苏蚕业》2003,25(1):47-48
<正> 目前,全省的蚕种生产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蚕种场为确保生产安全,蚕种生产已从场外转向场内。但苏南地区仍有一些蚕种场由于种种因素,原蚕生产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近几年蚕种场下大力气,通过对原蚕区加大防微力度,狠抓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微毒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出现原蚕区无淘汰批段的可喜局面,蚕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陈旧的管理模式的长期运作,制约着原蚕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家蚕一代杂交种80%的生产量在原蚕区,提高原蚕区所制蚕种质量对提高我省蚕种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低温室是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的重要设施,低温室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制种成绩及制种质量。因此,改进原蚕区低温室设计是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树林 《四川蚕业》2010,38(2):18-20
原蚕区收茧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历史机遇,狠抓原蚕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控制微粒子病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17.
武胜县蚕种场为了提高制种成效,对原蚕区桑树改“冬修枝为夏伐条”的剪伐措施,不仅达到了提高春、秋两季桑叶产质量和制种量的目的:还有利调整蚕种生产布局,扩大秋蚕制种量;原蚕区春、夏、秋均不养丝茧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微效果好;而且春秋季都养种茧,原蚕区蚕农增产增收。该场所走之路是巩固原蚕区提高蚕种产质量的重要技术路线,建议各蚕种场由点到面积极推广。·编者·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19.
正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我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本采用原蚕区收茧制种方式,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加强原蚕区管理,控制桑园病虫害,降低虫口叶密度,规范桑叶消毒,搞好小蚕共育,强化常规消毒,才能提高蚕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合格蚕种。现将多年从事原蚕区收茧制种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稳定原蚕基地原蚕区、原蚕户和蚕种场之间自古以来都是"鱼和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  相似文献   

20.
周为友 《江苏蚕业》2004,26(1):45-46
<正> 原蚕区非蚕种生产期是指在原蚕区未饲养原蚕、繁育蚕种的某一特定时期,是蚕种生产期的一个延续阶段,具有生产间隔长、操作细节多、实施对象广等的特点,因此其管理工作的好坏对蚕种品质的优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农村原蚕区一般春季搞蚕种生产,其它季节从事丝茧生产或闲置弃产抛荒,势必造成病原累积多、虫害发生率高,环境、桑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