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疆虽然是干旱地区,但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以全疆的面积平均,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不足150毫米,年平均径流深不及50毫米,而蒸发量大,是个典型的干旱地区。但是新疆并没有象世界上其他的干旱地区那样,如中东的科威特等国,地表没有河流存在;也不象非洲的沙漠地区那样,只有小片的绿洲分布,而是发育着众多的河流和有着成片的绿洲。这是由于新疆的周边及中部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海拔1046.76米。湖群面积广阔,河流支杈甚多,水份充足,在大面积的河湖滩上,芦苇生长旺盛。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通行困难,未能进行湖区芦苇资源系统考察研究,更缺乏动态监测。近年来,因受自然和人为的影响,苇区面积发生较大变化,大湖区芦苇已基本灭迹,小湖群芦苇面积在缩小,质量退化;与此相反,黄水沟一带芦苇面积却有所增加,质量也有提高。然而,上述变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7年SPOT NDVI数据集对塔里木盆地绿洲进行了提取,估算出塔里木盆地的典型绿洲总面积为54923.86km2,占塔里木盆地总面积约10%;包括典型绿洲和荒漠草原在内的植被覆盖地区总面积101392.56km2,占塔里木盆地面积约18%。基于ArcGIS的距离分析功能,以自然流域为基础,把塔里木盆地绿洲划分成17个区域,并对河流径流量与区域内绿洲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显示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区域内绿洲分布面积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疆特色林果业资源时空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苹果、香梨、葡萄、桃、杏、红枣等林果品种资源近60年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其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业资源在时间变化上,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也存在阶段性波动变化的规律,以2000-2009年全疆各地州的林果业面积年变化率最大,且南北疆分布不均衡;在空间上,呈非地带性的条—带、块状分布,沿山麓—河流地带分布,沿盆地—绿洲分布等不同分布规律,从而形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大范围大杂集,小范围小聚集的不均衡性总特征。从时空分异规律分析上看,在极端干旱区发展林果业必须因地制宜,一方面要加强对林果业资源配置的区域性调控,以质促产,以品促效,另一方面强化林果业资源经济-环境效益整合,构建林果业经济-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格局,借助新疆地缘优势,凸现绿色,走无公害林果产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由于建立在荒漠背景之上,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市自然景观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以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借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ERDASINMAGINE和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景观要素的划分,从绿地斑块组成和格局以及城市自然廊道系统方面分析乌鲁木齐市的景观空间格局的特点及生态环境现状,提出:绿洲城市生态建设中应注重绿地系统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扩大绿地景观面积,适当提高林地比重,增加绿地组成多样性;改建河流廊道,充分发挥河流廊道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渭河下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6年渭河下游水沙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渭河下游河段年内多沙期较河流主汛期有所提前;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自60年代至2005年华县站的水沙量持续呈递减趋势;河流的冲淤情况与该河段的降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年平均降雨量小的时候河流以淤积为主,当年平均降雨量大的时候河流以冲蚀为主。针对这些特征,分析了渭河下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冰雪融水很高的补给比重,本区河流径流量具有高度的季节集中性和多年径流变化的稳定性。温度变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其对冰雪消融的控制作用,使托木尔峰南麓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不如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变化剧烈,1980年代中期以来增幅也明显小于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本区河流月径流量持续性很差,径流对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并且对北极涛动(AO)事件具有较好的响应:强AO年较高的温度,促使了冰川消融加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多;而弱AO年由于温度较低,冰川消融减少,河流径流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流景观生态学原理,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合华山站水文数据和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探讨了2000年以来渭河下游河流湿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渭河下游河流湿地面积整体呈缩减趋势,总面积减少242. 01km~2(-11. 51%);各河流湿地类型中,河道面积逐年小幅增加,总面积增加了215. 2km~2,边滩和江心洲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16年来分别减少425km~2、4. 85km~2,人工湿地16年来增加了17. 73km~2;湿地分形维与周长和潼关高程的关系表明,河流湿地演化呈破碎化态势;流域内降水量、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是影响河流湿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是最直接的人文因子,主要包括工农业发展导致的需水量增加,边滩开垦以及河堤加固导致的水系统稳定性降低和功能退化。  相似文献   

9.
苏干湖(包括大、小苏干湖)是祁连山西段山间内陆河流域尾闾湖泊,所在流域仅有少量牧业活动。研究湿地和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未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支撑。以苏干湖流域气象数据、遥感影像、冰川编目数据、水文监测数据等为基础,识别流域气候变化拐点,分析冰川变化规律、河湖湿地的演变以及冰川和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苏干湖流域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流域气候经历了冷湿-暖干-暖湿等一系列变化。2)冰川的数量、面积和储量都在持续减少,冰川消融加剧。其中≤0.1km2的小冰川数量和面积呈增加趋势,冰川规模越小则越易发生消融。3)1995-2020年地表河流总流程由302.16km延长到325.29km,增长了23.14km;主干河流大哈尔腾河的径流量、径流深都在增加。4)湖泊的面积和水位同步变化,其中大苏干湖面积和水位都有所上升,小苏干湖面积和水位则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多条大型跨境河流均发源于境内.但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山地面积占优势的国土地貌特点,其淡水资源大多以开发难度较大的高山冰川、湖水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川径流占全部水资源量的比重较低.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方面,河川径流量的大小与海拔呈正相关;湖泊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地;冰川的分布主要...  相似文献   

11.
西藏山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南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土地沙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研究表明,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宽谷大面积河滩地中存在的大量沙源以及本区稀少的林地植被,加之本区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为本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长而导致的草场严重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垦荒又加速了本区沙漠化的发展。在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下,本区沙漠化土地将以平均每年约4000公顷的速度扩展,预计到2000年和2025年,山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将由目前176000公顷增加到200000公顷和296500公顷,分别比目前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3.6%和68.5%,使人类经济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变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早在4000年前的原社社会,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已经形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前20年是绿色走廊的兴盛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绿色走廊开始近代历史上的衰败过程,特别是近50年来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量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廊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为了改善塔河下游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抑制土地退化的加剧、挽救濒临灭绝的下游天然植被,截止2005年11月共向该地区输水7次,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完成了第四次应急输水后,大体达到维系下游生态的必须水量,输水使河道两侧植被生长状况发生明显改善,生物呈多样化变化。笔者在1998年5月,2002年10月和2004年5月三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和实地考察资料相结合,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库车县耕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车县地处南疆腹地。由于库车县人口增长过快 ,造成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导致土地退化、环境恶化。因此 ,确定适当人口规模 ,对库车县耕地资源和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库车县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折算库车县耕地人口承载能力 ,试图确定在不同生活水平要求下库车县适当的人口规模 ,为库车县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在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罗列大量数据,指出了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绿洲水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问题,并结合塔里木盆地区域特点和资源环境优势,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强调深度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人口素质,增加科技投入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黄土高原丘壑区打坝淤地已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治沟工程措施,具有防洪减灾、固沟拦泥、减少入黄泥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田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效益。截止1989年底,该区已建成淤地坝11083座,已淤实有累计坝地面积1.096万hm2。1956~1989年34年间,淤地坝累计减洪量8.256亿m3,减少入黄泥沙7.134亿t。  相似文献   

16.
<正> 乌兰布和农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东、南与磴口县农区相毗连,面积200km~2。其区位特点是处在沙漠与河套灌区之结合部,实属防沙前沿。这里下伏地形为古黄河冲积平原。据考证,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曾为汉代垦区,后因战乱而放弃。弃耕后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在近一千多年来,逐渐演变成沙丘起伏的沙漠化土地。现今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17.
绿洲形成条件与良性演替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我国干旱区域面积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认为:干旱区的建设方向是建设持续发展的高效益绿洲体系。文章在分析干旱区资源环境特点基础上,认为绿洲的形成条件是具有“绿岛”、“泽园”、“沃洲”和“盆原”于一体的综合优越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绿洲的良性演替必须从结构分析入手,搞好自然要素、社会经济、以及发展时序上的结构调控,才能实现绿洲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 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它是地表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流域及其管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决策者的极大关注(K.W.Easter et al,1986)。本世纪,世界各地进行了许多流域开发工作,田纳西流域开发便是流域开发成功的典范。我国广泛开展了大小流域的整治,但对于大河流的综合开发,虽有一些学者作过理论研究(张思平等,1989;张文合,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对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并着重研究了流域水文条件与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结果表明 ,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是该流域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植被的退化贯穿于其中 ,其结果不仅直接威胁下游天然绿洲的存亡 ,而且制约中下游人工灌溉绿洲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 ,水体污染在局部地带也是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以水资源为核心要素的生态问题 ,是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而且分配不均衡所导致的负面效应。由于事关民族稳定和发展及国防建设等重大问题 ,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下游绿洲的维护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据此 ,提出了若干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人口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日趋紧张。探讨这一平衡关系,对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中心的区域开发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将有重要的意义。1.研究思路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