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猛 《河南水产》2007,(1):14-15
一、环境消毒1.温室消毒:稚鳖刚孵出时比较娇嫩,饲养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各项工作都必须做到位。稚鳖饲养前,先将温室门窗关闭,用福尔马林15毫升/米2或福尔马林10毫升/米2加高锰酸钾4克/米2烟薰消毒3天,再打开门窗。  相似文献   

2.
王宝全 《科学养鱼》2003,(10):12-12
一、环境消毒 1.温室消毒:稚鳖刚孵出时比较娇嫩,饲养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各项工作都必须做到位。稚鳖饲养前,先将温室门窗关闭,用福尔马林15毫升/米~2或福尔马林10毫  相似文献   

3.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全控温封闭式温室养殖解除了鳖冬眠、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鳖病频发,一些养殖单位滥用药物,使鳖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养鳖业的效益。江苏宝应县发展了仿生态养鳖模式,主要为在温室培育稚鳖、外池养殖商品鳖的模式,一般外池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要求吃到优质、安全的商品鳖,因此,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产品质量是今后养鳖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途径。甲鱼温室养殖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具有密度高、投喂集中、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等特点,做好甲鱼的温室养殖工作对提高整个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甲鱼温室健康养殖主要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鳖池的清整消毒经过上一年养殖的温室鳖池已经富集了各种致病菌及残饵、粪便等污物,清理与消毒鳖池极为重要。鳖池中的沙最好换掉,不能换掉或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7.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 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笔者根据对仿生态养鳖情况的了解,认为从事仿生态养鳖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树君  陈朕 《河北渔业》2000,(6):15-15,24
<正> 针对目前集约化温室养鳖存在的投资大,成本高,病害多,品质下降和池塘养鳖生长期长,见效慢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温室养殖稚鳖,池塘养殖商品鳖的中华鳖二级养殖方法,使商品鳖既能从品味上保持野生鳖的特点,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经过两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条件和设施1.1 温室 采用坐北朝南塑料大棚,棚内建面积80m~2,水深1.2m稚鳖池2个,加温方式为水下烟道直接加温方法,室内北侧设管理通道和吃食台。  相似文献   

9.
养鳖模式和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秀元  孙露 《内陆水产》2004,29(7):21-22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温室养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是快速、高效发展养鳖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探讨鳖在温室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不仅为完善温室养鳖的生产工艺,制定科学的管理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指导和促进养鳖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生产起到推动作用。l试验条件与方法1.1试验条件各试验场的温室,是以塑料棚架保温,水泥砖砌池,锅炉加温供热等设施组成,是我国目前养鳖温室结构的主要形式。试验场的养殖规模,各场的生产能力一般年产稚幼鳖在3-5万只,成鳖10-20吨,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每平方米1.5-3公斤,投入产品比为1:1.5-2之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 ,集约化的封闭式控温养殖日趋普及 ,大大缩短了鳖的养成期 ,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 ,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 ,使得鳖病频发 ,一些单位因此滥用药物 ,不但使鳖产生抗药性 ,造成恶性循环 ,影响养鳖业的效益 ,药物残留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1] 。因此 ,有必要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鳖的抗病力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入手 ,树立健康养殖的新概念 ,防病于未然。本文以玉垒菌 (S3 0 )和光合细菌 (PSB)为水质改良剂 ,将二者联合应用于有砂、无砂、半无砂 3种养殖模式的养鳖池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鳖病现状及防病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95-1996年对禄处主要养鳖基地进行养殖鳖病害现场调研和样品分析的结果。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主要养鳖地区病害情况较严重其中沿海地区养殖中华鳖病害较闽北及闽西养鳖地区严重,1995年成活率分别为75%和60%,沿海养鳖地区最具威胁的病害是病毒性出血病和白底板病,而闽北养鳖地区养殖鳖的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白斑病。  相似文献   

13.
以"文安县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依据,综述了鱼鳖混养的好处。鱼鳖混养不但提高了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弥补了温室养鳖病害多、口感差的不足,而且鳖的生长环境接近自然环境,品质高于温室养殖鳖。鱼鳖混养还可以提高单位水体养殖产量,为增加经济效益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年来对温室养鳖的观察,我认为引起鳖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即环境、鳖的体质和饲料。从这三个方面对鳖病进行有效防治,会产生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环境的影响,环境主要指养殖环境,包括水环境及温室环境两个方面,水环境控制不好是引起鳖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温室养鳖水温均在29~31℃,在此水温条件下,残饵及排泄物极易腐败,产生有毒物质,引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集约化温室养鳖 ,科学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尤其在当前温室鳖市场价格接近保本点时。如何降低管理成本 ,发挥规模效益 ,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 ,也将是温室养鳖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本文以浙江一些养鳖企业的情况为基础 ,就如何走出当前养鳖业困境 ,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看法。1 规模化温室养鳖企业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1 1 与野外养殖 ,或小规模个体养殖不同 ,大型养鳖场更象一个工厂 ,生产在一幢幢温室中进行 ,环境中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生产都较有规律 ,主要表现为 :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规模扩大 ,管理和技术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中华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急需研究中华鳖质量安全体系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稚鳖的培育技术。目前,稚鳖大多在温室培育,而温室培育因水体小、密度高、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等,造成生产成本高,药物残留高,鳖的品质严重下降。为此,我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网箱培育稚鳖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及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水域的选择试验点选择在生态养鳖中心的一口成鳖养殖池,面积16亩,水深2.2m左右,水域的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肥度适宜、无敌害生物,水位易控制,日照条件好,环境安静,其水源主要为天然水。二、网箱结构与设置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1995-1996年对福建省主要养鳖基地进行养殖鳖病害现场调研和样品分析的结果,现场调查的情况表明,我省主要养鳖地区病害情况较为严重。福建沿海地区养殖中华弊病害较闽北及闽西养鳖地区严重,1995年成活率分别为75%和60%,沿海养鳖地区最具威胁的病害是病毒性出血病的白底板病,而闽北养鳖地区养殖鳖的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白斑病。鳖病对我省养鳖业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是我省养鳖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鳖病研究力度,对引进鳖苗加强检疫。在养殖管理上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下养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工厂化养鳖效益下降的现状,利用养鳖温室改养乌龟。在28 ̄31℃水温下,采用鳖饲料,经10 ̄12个月养殖,平均规格达276.2g/只,平均成活率74.135,饲料系数3.79。试验表明,养鳖温室基本可以满足乌龟养殖的生态要求,在控温条件下,乌龟无需冬眠,能够快速生长。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饲料配方及放养密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1,26(2):15-15
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养鳖业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随着养鳖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多种工厂化养鳖模式。作者现就目前工厂化养鳖业中的几种模式,浅析其主要特点。1杭州全封闭温室模式  这是杭州市水科所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逐步总结完善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模式的温室是钢筋、水泥结构,池底、四周墙壁和顶棚均加保温材料,养殖池设置双层或多层。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保温性能好,可完全用加气温方式来保水温,加温成本较低。养殖生产不受外界干扰。但其最大的缺点是:1)造价太高,每平方水面达500~1000元;2)不透…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取生态养殖技术,将200g左右的幼鳖(温室培育)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鳖的生活习性。经过1年的养殖,平均单产602kg/667m2,利润18 667元;经过2年的养殖,平均单产828kg/667m2,利润26 49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