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思金 《玉米科学》1996,4(1):029-032
玉米姊妹系改良单交制种技术的应用邵思金(云南保山地区农科所,保山市678000)利用姊妹交种子配制改良单交种是近年来国内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上一项重大技术改进。1992年我国玉米改良单交种推广面积已达3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玉米格种面积的10%。大量实...  相似文献   

2.
金昌市于1995年引进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当年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同类地区其他作物。随着农民群众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技术及种业市场的不断成熟.2006年玉米制种面积达1万hm2,占片肃省玉米制种面积的7.5%,产量达5.5万t.占全省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10.5%,实现产值1.3亿元,玉米制种已成为促进本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部分乡镇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路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市是浙江省杂交水稻主栽地之一,杂交晚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多公顷,占晚稻面积的86%左右,占全省晚杂面积的20%,杂交早稻种植面积居浙江省各地市首位。建立稳定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发展本市的粮食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市杂交水稻制种最高面积曾发展到2700多公顷,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23万公斤,种子自给有余,还向外地供种。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制种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的制种积极性下降,原有的一些制种基地纷纷解体,导致制种面积大滑坡。低谷时全市制种面积仅170hm2,总产种子32.98万公…  相似文献   

4.
从最近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召开的1999~2000年度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形势分析会上获悉,1999年度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大,生产数量足,所产种子能满足2000年度杂交水稻大田生产需要。据对17个制种省(区)统计,1999年杂交稻制种面积12.8万hm‘,总产3.23亿公斤(其中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江苏、湖北等6个主要产种省(区)制种9.5万hm’,总产24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杂交稻制种面积和总产70%以上),加上1999年6月末库存种子0.23亿公斤,1999~2000年度可供种3.46亿公斤,预计2000年度全国杂交水稻大田种植面积2.54{3亩,需种量约…  相似文献   

5.
山东、辽宁两省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玉米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良种面积大,单产高。辽宁省1990年玉米种植面积2111万亩,良种面积占95%以上。其中丹玉13号达1500多万亩。沈单7号、铁单8号等良种面积近500万亩,平均亩产370kg左右。山东省1990年玉米种植面积3597万亩,杂交一代种植面积达3442.3万亩,占95.7%。  相似文献   

6.
漳州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987年,虽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5公斤,但仍低于全省平均96.5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128公斤的水平。制种产量不高不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由原来上万多亩制种田下降至2000亩左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进10—150万公斤种子,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解决高产和高纯度的制种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对闽南杂交稻制种技术问题作若干探讨。一、杂交稻制种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气候在日平均温度27——28℃,相对湿度70—80%。日照充足。根据漳州市气象台1977—1987年十一年气象资料统计,漳州市平原地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1987年杂交稻面积不到2000万亩,仅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5%。1990年杂交早稻2271万亩,占早稻播种面积的43.1%,杂交晚稻3240万亩,占晚稻面积的57.4%,并选选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组合,两系法杂交稻示范推广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河西地区气候干燥,光、温、水资源与玉米生产进程同步,是传统的农业灌溉区。境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所产玉米种子子粒饱满、纯度高、商品性好,已成为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优势生产基地,常年制种面积达7万hm^2,年产种子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近60%,已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和最具竞争力的制种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1989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全县实收面积5200亩,亩产种子112.2160万公斤,平均亩产215.8公斤。其中早熟组合面积432亩,亩产165.2公斤,中熟组合面积3171.4亩,亩产231.6公斤,迟熟组合面积1597亩,亩产198.1公斤。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亩产214.6公斤亩增1.2公斤,并出现亩产225公斤的乡  相似文献   

10.
制种产业是酒泉市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随着制种产业的迅速发展,制种基地不断扩大,2011年酒泉市肃州区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达16533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其中杂交玉米制种9867hm^2,瓜类、辣子、西红柿、洋葱、豆类、萝卜、  相似文献   

11.
金优晚3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1993年在护城乡试种,平均亩产458.5kg;1994年示范面积1350亩,全县各乡镇均有,平均亩产451.3kg,比威优64组合亩产403kg,亩增47.31kg,增产11.7%。达到极显著值。同年,我县制种该组合255.3亩,收获种子3万余kg。因此,1995年扩大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占全县晚稻种植面积的七分之一,成了主要的当家组合之一,一般亩产450~500kg,相当生育期较长的汕优桂99组合产量,所以普遍反映良好,受到青睐。1主要特征特性1994年全…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400万亩。目前常规粳稻种植面积500余万亩,只占历史上可种面积的40%左右,大部分面积披杂交籼稻代替,而近年杂交籼稻优势下降、病害加重,作双晚栽培更因穗期不耐低温,不能稳产保收。“七五”期间我省推广杂交粳稻34.96万亩,平均亩增稻谷50公斤以上,总增优质稻谷1748万公斤,增值千万元。特别是1989、1990年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在“1038”示范活动推动下,经两年努力,示范范围扩大,产量水平有所提高,制种技术和产量也有新的突破,组织管理上有了新的经验,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杂空间精…  相似文献   

13.
新疆拥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在玉米制种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hm2左右.制种产量达到15万t以上。新疆杂交玉米制种主要分布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山前平原或洪积扇。以及伊犁河谷的地方乡镇和兵团农场.南疆的阿克苏等地。这些制种基地土层深厚.水源和灌溉条件较好.〉10℃的积温3200℃左右.适合玉米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粳杂黎优57是北方粳稻区推广的主要杂交组合之一,山东省1977年引入试种,1987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全省累计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增产稻谷2000多万公斤。该组合在鲁南表现早熟高产,并适于冬小麦茬地制种。1984年开始较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优质的秀优57,并且进行制种,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玉米种子也转变为商品进入经济市场。所以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提供大量优质的杂交种是当务之急。根据调查研究选择优良杂交组合,采用新的种植方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母本株数,科学的田间管理等综合性技术途径,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收到高产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杂交粳稻的迅速推广,1984年我镇5.万亩水稻实现杂交化,平均亩产623.5公斤,跃为全市水稻单产之冠;制种面积2.2万亩,平均亩产297.6公斤,保证了镇内用种并支援了省内外用种单位。 一、现有组合亲本的主要特性 我地推广的杂交组合主要是黎优57和秀优57。恢复系C57全生育期170天  相似文献   

17.
“七五” 期间全国玉米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好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是面积迅速扩大。玉米由1985年的26543万亩,扩大到1989年的30530万亩,增加3987万亩,增长15.2%,占整个粮食增加面积的79%。二是单产显著提高。1989年与1985年相比,全国玉米单产由241公斤提高到263公斤。三是总产大幅度增加。全国玉米总产量由1985年的  相似文献   

18.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西南地区大豆种植模式 西南山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口粮中玉米还占有一定比例,因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大豆很少清种,多与玉米间作套种,其中四川近年来以“麦/玉/豆”模式为载体的套种大豆发展很快,2009年,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达480万亩,比上年增加37.1%,大豆总产近60万吨。  相似文献   

19.
覃明周 《杂交水稻》1989,(2):48-48,F003,34
我国从1964年开始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出强优势组合,1975年进入大规模制种,同时北方杂交粳稻也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以后,在中国广阔的田野上开展了一场有亿万农民参加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用杂交水稻逐步取代常规水稻。它改变了我国水稻单产长期低而不稳的局面,把稻谷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6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210万亩,1979年达到7600万亩,1983年为1.124亿亩,1987年为1.6439亿亩,1988年上升到1.9亿亩。发展速度之快,在中国农作物良种推广史上是少见的。 随着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  相似文献   

20.
汕优多系1号     
汕优多系1号是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暨内江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针对主栽品种抗性单一化易受稻瘟病危害而选育的一系列抗性各异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之一。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米,1993年在南方稻区推广种植近700万亩.制种近5万亩,普遍表现抗病、高产、制种产量高,已被四川省有关部门选定为接替汕优63的主推杂交新组合之1主要特征特性汕优多系1号全生育期148天左右,株高110cm,穗平着粒135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5g上下。苗期耐寒,生长势旺,成穗率高,后期熟色好,不早衰,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