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省棉花常年种植1300余万亩.近年来,由于棉花病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给棉花生产造成损失很大,要控制棉田虫害,必须首先要明确棉田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其时代。棉田害虫种群的发生消长受作物、气象、人为活动等多因素的影响,有它特定的功能和属性,主要包括棉铃虫、棉蚜两个子系统,而子系统又由不同的世代及不同时期的虫害构成,它们即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综合作用于棉田病虫害系统,所以要明确其控制重点及主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种植,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导致棉花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棉花茎枯病、棉花叶烧病、棉花轮纹病、棉花软腐病、棉铃虫、棉蚜等则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了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为棉花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笔者介绍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1常见病害1.1棉花茎枯病1.1.1症状该病害在棉花所有生长阶段均可发生,叶片感病初期,边缘出现紫红色、中间灰白色的小圆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戴小枫郭予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八五”期间,以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烂铃病、棉铃虫、红铃虫、棉蚜、盲蝽象、棉田玉米螟等病虫害为主要对象,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春棉覆膜种植以后,棉田生态条件发生变化,加快了棉花发育进程,病虫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防治策略和方法也需作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控制病虫危害,发挥覆膜种植优势。我们在汝州城西村进行调查,现将地膜棉田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介绍如下:1.棉花苗病:地膜棉田地温高,促  相似文献   

5.
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于1982年12月在上海召开了北方棉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座淡会。近几年来北方棉区棉虫综防进展较快。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棉田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协调运用各项技术措施,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化学防治的作法。二是综防面积逐年扩大。山东、河北、河南三省1982年综防  相似文献   

6.
棉田恶性杂草的防除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6 0年代前主要靠人工、机械除草。 70年代初引进了氟乐灵等化学除草剂 ,改变了棉田杂草防除以人工为主的局面。随着棉花耕作制度的变化及不同棉区杂草群落发生的特点 ,亟待加强杂草防除技术的指导。1 我国棉区分布类型及杂草发生特点我国棉田杂草种类很多 ,多达 2 0 0多种 ,但是发生量大、适应性强、危害较大、难以防除的杂草约 2 0~ 3 0种。有部分杂草还是大田作物病虫害的转主寄主 ,如马唐、狗尾草、双穗雀稗、鲤肠、铁苋菜、反枝苋、龙葵、车前、香附子等 1 5种害草 ,能转主寄生的病虫有…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是我国的棉花主产省之一,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整个棉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棉铃虫为害大大降低,刺吸式害虫为害持续上升,次要害虫棉盲蝽、棉象甲等逐渐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农药使用次数成逐年上升。为了提高棉农对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我们实施了FAO/EU棉花IPM项目。项目主要以农民田间学校的形式,采用参与式的成人培训模式,通过田间生态调查,使农民明确自己田里的主要病虫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棉田常见药害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棉虫抗药性治理首要的是严格控制菊酯类农药在棉田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以降低田间选择压,延缓和控制主要棉虫对菊酯类农药的抗药性,延长使用寿命。棉虫抗药性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1.认真进行棉田虫情调查,准确掌握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抓住防治最有利时机,依照防治指标科学治虫。当前有的棉区棉田防治次数过多,防治效果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防治当前不进行虫情调查,对防治对象虫口密度及所处的发育阶段不清楚,有的是按常规到时间就去棉田喷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取样、土样实验室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玛纳斯河中游灌区漫灌、滴灌2种灌溉方式下棉田土壤含盐量在棉花全生长季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层角度分析,漫灌棉田0-100cm整个剖面土层以及各土层土壤平均盐分值低于滴灌棉田;漫灌棉花生长期内土壤盐分主要集中在40-60cm土层,而滴灌棉田土壤盐分主要集中在20-40cm土层;滴灌棉花生长期内各土层土壤盐分分布较漫灌棉田土壤盐分更均匀。从时间角度分析,漫灌棉田0-100cm整个剖面土层以及各土层盐分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滴灌棉田;漫灌棉花生长期内各土层盐分峰值出现在5月或6月份,而滴灌棉田各土层盐分峰值出现在6月或7月份,6月或7月是漫灌、滴灌棉田垂直土层盐分分布比较均匀的时间。研究结论对减缓土壤盐渍化、指导灌溉施肥管理以及改善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可能措施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新陆中75号、新陆中54号、新海35号和新海48号为材料,研究陆地棉与海岛棉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干物质积累与氮素吸收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陆地棉干物质积累总量在全生育期内均高于海岛棉,生殖器官干物质所占比例在生育前期小于海岛棉,后期逐渐大于海岛棉;氮素积累总量在全生育期内陆地棉均大于海岛棉,生殖器官氮素积累比例在生育前期为陆地棉小于海岛棉,后期逐渐大于海岛棉。与陆地棉相比海岛棉营养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素积累比例较大,不利于生育后期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因此,在大田管理中应注意在生育后期加强对海岛棉的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2.
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和网罩棉苗测定其不选择性,采用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对8个棉花品种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对徐州142、鄂棉6号表现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33B、SGK抗虫棉、新高抗5号的选择性较强;棉蚜在8个供试品种上的种群数量差别明显,徐州142和鄂棉6号上的蚜量远远低于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同一季节不同棉花品种上的蚜量增长速率不同,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上蚜量增长速率明显较快。在相同的棉花生长阶段,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的蚜害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3.
Bt棉对主要棉虫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对河南新乡棉区种植的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棉田虫情进行了定点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在两种棉田棉花上的落卵量无明显差别,而幼虫存量差异显著,Bt棉棉花上幼虫存量显著降低;Bt棉对棉蚜的发生无明显的影响,而Bt棉上棉红蜘蛛的发生比常规棉略重,同时初步研究制定出种植Bt棉后的棉虫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Comparative field research on transgenic Bt cotton and conventional cott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fields without pesticide inputs, fields managed by farmers with IPM education, fields managed by farmers lacking IPM educ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Hubei province of China in 2002.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used on Bt cotton by non-IPM farmers was found to be around three times that used by IPM farmers. IPM farmers made significantly higher net profits from cultivating transgenic Bt cotton in comparison with non-IPM farmers. Other p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had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and major insect pests than did the adoption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in the cotton ecosystem. Our study showed that IPM education, by increasing farmer capacity to critically evaluate inputs and their effects, monitor their field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on pest management, enabled farmers to reduce pesticide use significantly, so resulting in improved production and profit margin. IPM farmer education thus, contributed to maximising the value of planting transgenic Bt cotton.  相似文献   

15.
成团泛菌引起的棉花烂铃病对棉花产量因子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引起的棉花烂铃病主要造成棉铃吐絮不畅,棉纤维变色,籽粒干瘪。本试验对感染该病害的不同棉花品种的发病率、绒长、单铃重、衣分以及色泽等指标进行测定,用SA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棉花品种都有烂铃病的发生,平均发病率为20.6%,不同品种间发病有明显的差别。病害对单铃重、衣分、瘪籽率、绒长及色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铃重平均减轻27.6%、衣分平均降低5.3%和瘪籽率平均增加1.6倍、绒长平均缩短1.6mm及平均颜色加深2.0%。由成团泛菌引起的这种细菌病害可引起棉花减产高达10%~20%。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与我国新疆棉区棉花生产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WTO有关棉花条款的分析,探讨了在中国加入WTO后新疆棉区棉花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抗虫棉对棉花主要害虫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抗虫棉中棉29、中棉40和非抗虫棉湘杂棉2号田间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等棉花主要害虫发生量及为害情况调查,证明中棉29、中棉40对第2~5代棉铃虫、第1~3代红铃虫有良好的抗性,对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及其对各世代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总体上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6个品种(系)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子叶期最高,达1 210.03~1 733.15 ng/g,与子叶期相比,三叶期、七叶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Bt毒蛋白含量减少幅度为2.5%~96.0%。6个品种(系)对第4代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较低,毒杀效果仅为19.0%~41.3%。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代下降,各棉花品种对第4代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仅为12.0%~36.2%。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于南疆机采棉田的化学打顶剂配方,于2017—2018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开展棉田打顶试验。试验采用田间喷雾法,研究了氟节胺和氟乐灵按1∶1,2∶1,3∶1,4∶1,5∶1这5种比例喷施对棉花株型、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乐灵喷施比例增大,药后30~60 d的棉花株高增幅减小,控顶持效性增强;相反,氟节胺比例越高,棉花冠层横切面积越小,株型越紧凑。各配方中以氟节胺∶氟乐灵为3∶1处理棉花产量最高,单产可达6 036±162 kg·hm~(-2);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该配方处理棉花平均株高增加7.5±1.6 cm,单产、衣分、纤维长度、纤维伸长率间无明显差异,棉叶POD酶和SOD酶活性分别提高17.8%、7.1%,对棉花抗高温胁迫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