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中央以及国务院为了保障国家经济与社会能够全面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而提出退耕还林的这一重大政策。盘县自2002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由于该工程具有涉及面较广泛、档案管理复杂、业务繁多等特点,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手段以及措施对工程档案进行管理,从而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推荐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优选平台--MAPGIS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并结合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所创建的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一款管理软件.通过应用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对退耕还林工程初步实行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项涉及到广大农民利益的重大生态工程,中西部地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及实施的重点不同,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从农民的口粮保障、农民收入结构及退耕还林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两区域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和增收情况。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是全面准确记载退耕还林活动、真实反映退耕还林行为的有效手段,记录了工程实施前后的动态变化,是工程建设情况在文字图表上的真实反映,是进行工程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城县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林工程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以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效,同时退耕还林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该文对江城县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简要介绍,并总结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满明俊  罗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35-4737
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原理,以效益费用分析法为基础,结合陕西省退耕还林规划和各退耕还林地区自然生态条件,对工程可能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总价值达1 123.6亿元,水源涵养和维持大气是工程生态效益的主要部分,陕北和陕南地区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受益区。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探究了当代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特点要求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8.
准格尔旗退耕还林工程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从提出到试点、全面实施再到成果巩固阶段,已经10余年时间,本文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进行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并就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退耕还林工程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对以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 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各项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年,各项生态效益由高到低依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和林木累积营养物质.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占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的19.40%(95.45亿元/年),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占64.77%(318.64亿元/年),封山育林占15.83%(77.85亿元/年).  相似文献   

10.
邹应妮 《农技服务》2023,(2):104-106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坚持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并重,可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使致富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为更好推进罗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总结罗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基本情况及创造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指出存在工程建设任务时间紧迫、退耕地块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群众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不足、工程投资和后期管护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合理确定可退耕地范围;优化造林方式,确保造林成效;加强质量监督,多形式开展造林;严格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要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落实;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河南省10个退耕还林监测站2012—2017年连续6年的监测数据,遵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通过对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2017年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489.78亿元,是2000—2017年中央财政对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投资总额的4.53倍。  相似文献   

12.
<正>几年来,各级领导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到了重要日程,国家林业局按照服务大局,体现特色,强化保护,加快发展,统筹廉顾,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改善布局的原则,对原有林业重点工程进行了系统整合,确立和决定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退耕还林的实施效果对林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如何搞好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以下探讨意见。一、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组织,加强领导。根据退耕还林工作需要,要由政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分析了该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出了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对研究退耕还林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兼顾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文章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工程为例。通过数据调研和农户调查,对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重视后续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乡镇搞好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主要讲解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的概念、作用和内容,乡镇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的程序与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6.
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林是国家农林大政方针,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西吉县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取得的重大效益进行分析,研究按规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生态效益监测的重点地区,工程实施面积占到全国退耕面积的33.60%。为了对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定量化监测和评估,对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生态区划十分必要。方法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年平均降水量、≥10 ℃积温、地貌数据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叠加分析法,区划得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结果分别选取地貌、水热条件和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强度作为3个级别的区划指标,得到1级区域4个,2级区域19个,3级区域31个。结论基于能够表征其特性的多重指标对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范围进行区划,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实际地理分域规律,为其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奠定基础,便于对相应生态区的生态效益结合其所属的区划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用分区特征来印证生态效益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遥感技术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验收和监测,具有科学、经济、客观、高效等特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同一地区退耕还林前和退耕还林后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可定期获得该地区已经退耕还林的面积,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可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的监测,了解退耕还林地的植被生长状况及质量状况,实现对退耕还林地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分析了祁阳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生态环境治理、农民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地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荔波县退耕还林工程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荔波县甲良村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该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