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北京市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全市近4万农民上岗务林,实现了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的转变。实施4年以来,无论从农民自身和农村发展角度来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生态林补偿机制成效明显,影响着山区农民的生活,本文简单探讨了该机制尚需完善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农民就业     
本文站在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这一必然过程的高度、探讨了我国农民就业的有关问题,并依据的现实发展这的有关理论阐述了我国农民转移就来的模式与理论,提出了农民就业的及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统筹城乡就业视角的农民平等就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大晴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232-234
在我国,农民平等就业除了具有平等就业的一般含义外,还包括消除农民就业中的身份歧视和当地市民的就业特权等特殊内涵和要求。当前,促进农民平等就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和稳定转移、加快统筹城乡就业进程的要义和实质所在。因此,必须以统筹城乡就业为契机,确立农民与市民就业权平等保护的理念,坚持以农民就业机会平等为保护重点,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大力促进农民平等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台湾土地改革及对农民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曾经进行三次土地改革。土地政策目标依次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成"农地释出"。土地管制从保护农用耕地转变为放宽农地买卖与所有权流转,这标志着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的根本性变化。三次土地改革对农民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台湾农村出现了农民隐性失业、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谋求非农就业以及农民从事兼业化就业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农民平等就业除了具有平等就业的一般含义外,还包括消除农民就业的身份歧视和市民的就业特权等特殊内涵和要求。促进农民平等就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和稳定转移、加快统筹城乡就业进程的要义和实质所在。因此,要以统筹城乡就业为契机,确立保护农民的平等就业权的理念,以农民就业机会平等为保护重点,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农民平等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民职业化就业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析了我国农民职业化就业的现状,从进城务工和务农2个方面分析了农民职业化就业的障碍,提出了推进我国农民职业化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农民就业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提出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依托,解决农民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家科技》2006,(3):13-20
基本政策、法律、法规1.国家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方针是什么?答:国家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方针是: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2.当前国家对促进农民进城就业方面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答:①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②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本文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的作用机理;另一方面从CFPS数据库中寻找到经验证据,运用logistic回归对农民非农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迁移投资都对农民非农就业有显著影响,其中迁移投资影响最显著,健康投资其次。因此,要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必须重视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0.
董炯华  黄君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305-4306,4308
阐述了加强新型农民的就业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型农民就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我国新型农民就业机制发展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就业投入机制、组织机制和基础教育政策等方面存在着缺陷,且新型农民对就业的需求机制动力严重不足.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民就业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通过利用浙江省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统计描述和M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民的就业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民,年龄、户均耕地面积对农民从事纯农业和兼业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P分别为≤1%和≤10%);相反地,身体健康程度和受教育年限因素对其都有显著的负向作用(P分别为≤10%和≤1%)。以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民为参照,性别对农民从事纯农业来说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P≤1%),而家庭中的老人负担率对其有显著的正向作用(P≤5%)。相对于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民,仅有家庭儿童负担率对农民从事兼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10%)。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11年湖北省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外部因素的不同方面均对新生代农民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男性相对于女性、个人主动留守相对于被动留守更容易就业;身体素质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接受过有针对性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就业的概率更大;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新生代农民越容易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创业是民富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无锡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把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金丽馥  冉双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25-16228
强调了土地流转条件下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紧迫性,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土地流转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就业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普遍性失业紧迫;农民就业空间不足,结构性失业严重;农民就业能力较低,隐性失业较多;农民就业形势不理想,政策性失业频繁。指出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就业问题的成因是:从主观因素分析,农民自身就业能力有待加强;从客观层面分析,主要是政府相关体制的不健全。提出了建立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跟踪分析机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强化农民就业观念宣传教育、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农民就业载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村内部就业、健全宏观调控完善农民就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析农民就业培训专业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  崔益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17-2118,2132
在农民就业培训过程中,专业设置是首要环节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详细介绍探讨了农民就业培训专业设置的目的,专业设置的目标,专业设置的主体,专业设置的客体,专业设置的类型,专业设置的方法和步骤,专业设置的评估.通过探讨农民就业培训专业设置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增强了专业设置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农民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省丽水市部分区县农村的农民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民集中居住与非农就业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各地推进集中模式不同,农民集中居住后其生活发生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在农民收入方面。此外,关于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相关文献主要表明集中居住趋势下农民非农就业不容乐观,但缺乏具体的原因分析。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将集中居住纳入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供给不足,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民集中居住对农民增收的意义,以及从对非农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就业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城乡统筹的原则和国情,从三个方面探索促进农民就业的途径:加强社会宏观环境建设;培育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就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瑞清 《吉林农业》2010,(11):10-10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从事农业收入与从事非农行业收入形成了巨大差距,使得农民收入问题不单单是农业和农村的内部问题,而是与就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文章以盂县为例,浅析了农民就业与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农民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通过对强湾村农民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农民就业面临着就业观念落后、就业不稳定、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