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太平猴坑一带的高山地区,以产地猴坑、外形魁伟、品质堪为尖茶魁首而得名。其特点是:成茶芽叶魁伟重实,全身披毫,泡入杯中,开展徐缓,芽叶成朵。猴魁香高而持久,纯雅中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08,(10)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一一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猴魁。《南京市茶商业历史资料》中评论的徽茶分南北二路,南茶又名尖茶,以猴魁为最佳,全国名茶之极。其外形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08,(6)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08,(3)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08,(2)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08,(4)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猴魁。《南京市茶商业历史资料》中评论的徽茶分南北二路,南茶又名尖茶,以猴魁为最佳,全国名茶之极。其外形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扁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色泽苍绿匀润,素有绿金王子的美誉.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缓缓开展,或沉或浮,犹如刀枪云集、龙飞凤舞,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汤色清绿明净,兰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08,(9)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一一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猴魁。《南京市茶商业历史资料》中评论的徽茶分南北二路,南茶又名尖茶,以猴魁为最佳,全国名茶之极。其外形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扁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色泽苍绿匀润,素有绿金王子的美誉,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讯     
正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开馆2015年12月27日,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在安徽黄山市屯溪正式开馆。展馆面积900多平方千米,由黄山六百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据了解,该馆呈现五大亮点,一是以直观实物展示太平猴魁柿大茶的优良品种;二是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猴魁加工制作技艺,以制茶器具加上图文说明的方式,真实地反映采摘、拣枝、杀青、烘焙、整形、储藏等9大程序20多道工艺流程:三是器具陈列展示,以实物反映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20,(6)
正"国际茶日",众多官方媒体、茶人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型方式对茶进行宣传推广。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联手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在多家平台推出直播活动,邀请大家云游猴坑山水茶庄,共赏猴魁好茶。下午五时,雨后清新的猴坑茶文化广场,直播在一段精彩的猴戏表演后,正式拉开序幕。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主持人钱丽丹、茶艺培训师方丽彦首先带大家云游太平猴魁核心原产地、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真     
《茶世界》2007,(6)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猴魁。《南京市茶商业历史资料》中评论的“徽茶分南北二路,南茶又名尖茶,以猴魁为最佳,全国名茶之极”。其外形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扁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色泽苍绿匀润,素有“绿金王子”的美誉,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缓缓开展,或沉或浮,犹如“刀枪云集、龙飞凤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