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化地处武夷山东麓,福建西部,位于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2’。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温光水热条件极适宜茶叶生长发育和制作。宁化种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李元慎修撰的《宁化县志》就有记载,泉上镇延祥孔坑所产茶叶为贡茶之说。茶业是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绿色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鹧鸪茶是近年来市场需求较大的海南特色农产品,然而鹧鸪茶的加工利用完全依赖于野生资源,过度采摘致使野生资源大量破坏。本文通过对自然居群的定点观测,详细描述了鹧鸪茶的形态特征、繁殖特性、物候及生态学特性,为实现野生鹧鸪茶的驯化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为传统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因此,信阳特色茶产品企业打造电子商务模式不仅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趋势,而且也有利于成长为龙头企业。为打造信阳特色茶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通过对信阳特色茶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进行全范围、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了信阳特色茶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打造路径,对特色茶产品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左银宝 《中国茶叶》2005,27(4):26-27
浙江茶文化历史悠久,杭州龙井茶闻名天下.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大趋势,从茶这个领域切入,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更好地展示杭州特色和精致品质,确实是一个大课题.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也内在地需要茶文化、茶经济的支撑.为此,如何打造茶都是很现实,也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南的野生茶树在植物形态分类学上,在植物分类上一般都认为属于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也有人认为是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五指山市以水满乡为代表,是海南野生茶分布的集中地区,为了进一步明确五指山市的野生茶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在五指山市境内8个居群的野生茶植株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五指山市野生茶树与茶(原变种)、普洱茶和白毛茶(茶的变种)等相比较,在形态方面,五指山市野生茶树更为接近普洱茶,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五指山市野生茶的叶子要比普洱茶、白毛茶的叶子大,侧脉稍多;从花形态分析,普洱茶的花瓣多为6~7枚,白毛茶为5~6枚,五指山市野生茶都是5枚。psbA-trnH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8个居群的五指山市的野茶30个样品为独立的一组,与普洱茶、白毛茶并列。我们认为五指山市野生茶也可确定为茶(原变种)的另一个变种,因此,命名为海南五指山水满茶(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Kuntze var. shuiman F.Su and X.B.Yang),简称水满茶。  相似文献   

6.
李霖林 《福建茶叶》2014,36(6):52-5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野生茶制品的消费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好这一生态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邵武高山野生茶的现状、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商标是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一项无形资产,与企业品牌形象的知名度与信誉度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安化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安化黑茶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安化黑茶商标保护成为产业发展与企业品牌打造与维护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安化黑茶商标保护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闽东茶区宁德市的部分至今幸存的稀有野生茶资源状况,观察记载了梅鹤姑娘坪的门头厂、乌坑和八都镇洋头村大车坪等多种“苦茶”的生物学性状;同时介绍了产地自然环境条件;提出了保护利用野生茶资源的建议意见。为今后深入研究我省茶树物种起源及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开发野生石崖茶创建特色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所属融水县的九万大山与元宝山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境内山峦叠嶂、连绵起伏;溪河密布、雨热同季、寒暑分明,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常年云雾缭绕,是茶叶较适宜生长的区域。境内分布生长着“野生石崖茶”等多种野生茶或类茶资源。针对柳州茶叶产业呈现“起步晚而起点高;技术低而资源广;市场小而力度大”的特点,有效合理地保护、利...  相似文献   

10.
地标产品作为地域特色的外在形态之一,受到当地的人文内涵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深刻,具有浓厚的地缘属性。地标产品的培育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打造本区域的优势产品,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产品生产的标准统一,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区域品牌知名度。河南省在打造茶叶这一地标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品牌意识淡薄、推广模式单一、政府监管力度不足,使得其茶产品的地标性质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河南省应该立足地标产品的内在特征和优势条件,加强茶产品地标属性的保护,严格把控茶叶生产质量和茶产品使用范围,同时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创新宣传模式,推动其地标产品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