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僵菌对森林害虫致病机理和白僵菌流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对白僵菌的利用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唐、宋年间已开始用白僵蚕做中药治病。不过,有意识地利用其防治农林害虫,还是本世纪50年代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的面积在逐渐扩大,目前全国防治已达1200万亩,最高年份达2000余万亩。本文就白僵菌对森林害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流行的一些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和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以及二十二年来在省内66个县撒放900t白僵菌粉,防治142万余亩松林松毛虫,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不会影响养蚕业,不会增加家蚕的僵病数量,这主要是由于防治松毛虫用的是松毛虫白僵菌,它对家蚕致病力低,对松毛虫致病力高,菌株不同;放菌治虫后,白僵菌数量很快消退到原来自然界的水平;松毛虫白僵菌在自然界的数量达不到使家蚕致病的数量。白僵菌的生产解决了三大技术难点:产品干燥技术,机械分离白僵菌孢子技术和高孢粉生产技术。解决了白僵菌的生产问题。明确了使用方法:纱布袋撒粉、机械喷粉和飞机喷洒;确定了放菌量,常规菌粉0.5~1.0kg/亩,高孢粉1.0~10.0g/亩;明确了放菌时间,每年10~11月份,3~4月份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浙南、浙东南、沿海县市是我省最适合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地区,白僵菌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解决了白僵菌的使用问题。全省已广泛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些地区白僵菌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1/3,已成为我省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3184.09方元,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由于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对人畜和家委生产较安全,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防治面积已达500余万亩,确是综合防治农林业害虫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本地区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策略是主攻越冬代,几年来的防治时间多在3月上旬至4月初,即在松毛虫越冬后放菌。由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西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面积达300万亩左右,成为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随着连片纯松林的迅速扩大,人工放菌技术已不能适应大面积及边远林区防治的需要。为解决大面积放菌技术,自1976年以来,曾多次试验用飞机大面积撒布白僵菌防治松毛虫。1979年春,在高峰、七坡、示范、青山、平广等林场进行了大面积的飞机撒布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生产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分析此次防治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普遍应用飞机撒菌防治松毛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白僵菌高孢粉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观察江苏省溧水县林场从1987年起,通过使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已8年有虫不成灾。在此期间连续进行了室内饲养马尾松毛虫、林间套宠和野外施用白僵菌高孢粉(含孢量1千亿/kg)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①室内6只纱...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物防治工作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白僵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但在防治杨干象虫等杨树蛀干性害虫方面,国内外还缺乏经验。为积极探讨利用白僵菌防治杨干象虫的途径,1977年以来,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菌种分离、纯化、扩大培养、致病力测定以及生产防治试验,已初获结果。现将生产防治试验结果,简要整理如下:生产防治试验,是于1978年6月19日至7月10日在辽宁省法库县三尖泡林场10亩3年生北京杨林地中进行的。所用菌剂为1977年从被白僵菌寄生的蝙蝠蛾幼虫虫体  相似文献   

7.
以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蘸白僵菌菌水的办法防治马尾松毛虫解决了大面积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菌粉不足和防治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克服了高大林木施药难的矛盾,平均防治效果达89.5%,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72.6%。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点,防治害虫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1973年,我们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效果达80%以上。1977年以来,我们在防治松毛虫的基础上,应用白僵菌对竹斑蛾进行了防治试验,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效果好前景广阔。1973年,我省开始从外省引进自僵菌菌种进行土法生产。迄今为止,已建立四个白信菌土法生产工厂,每年生产一百多吨,可防治数万亩森林害虫。利用自僵菌防治松毛虫,在我省已取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otatus walker)虫体上分离出来的白僵菌所进行的三个试验:一、马尾松毛虫白僵菌(简称白僵菌)对家蚕的感染;二、白僵菌晶体的效能;三、白僵菌在液态培养基中生长发育情况.一、白僵菌对家蚕的感染在以前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绝大多数报告中,几乎都要注明"严禁在养蚕区使用白僵菌".广东省德庆县的部分公社是养蚕区,但该县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极为普遍,菌粉撒到了离蚕房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并未影响养蚕.我们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于1973年5月23日到  相似文献   

11.
<正> 超低容量喷雾杀虫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在非洲、美国、日本及西欧等地区已普遍采用。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使用这一技术,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未见过应用白僵菌进行超低容量治虫的报道。为了克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害虫的抗药性和在防治过程中杀伤天敌等缺点,解决应用白僵菌粉剂治虫存在的菌粉运输量大、保存时间短、粘着力差,耗菌多等问题,我们从1979年起开展白僵菌超低容量防治松毛虫的研究工作,试图通过研究,把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技术水平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12.
一、对白僵菌应如何评价我省从1976年开始土法上马,建立白僵菌厂,到目前为止己建菌厂11座,共生产白僵菌1600余吨,防治松毛虫283万多亩。朝阳地区6县18个林场83个乡,1976—82年共防治松毛虫157万亩,平均杀虫率达70%以  相似文献   

13.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几种方法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具备白僵菌寄生、发展的条件。否则,达不到治虫的目的。现介绍我市多年来的几种方法:1.带菌越冬于九月、十月对第2代、第3代越冬松毛虫幼虫群体布菌,使白僵病在松毛虫群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其中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最多最广泛的一个病原真菌。据统计全国白僵菌的年产量达3,000t 以上,防治面积高的年分达2,000万亩,防治对象有60多种,其中主要对象在林业上是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松毒蛾(Dasydira sp.)、木麻黄毒蛾(Lymantria xylina):农业上主要是玉米螟(Astrinia sp.)。防治效果在80%以上。我国系统的开展白僵菌防治害虫的研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Et、枯叶蛾科,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森林害虫。我国于上世纪中期就开展了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到70年代,全国已发展到64个白僵菌厂,年生产球孢白僵菌2100多吨,年防治面积达50万公顷,约占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总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6.
白僵菌防治杨干象虫和蝙蝠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白僵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但在防治杨干象等杨树枝干害虫方面,还缺乏经验。而在自然情况下,发现杨干象虫和蝙蝠蛾幼虫,都有白僵菌寄生,只是寄生率不高。为探讨利用自僵菌防治这两种害虫的途径,我们自1976年以来,在过去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17.
笔者利用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进行了室内感染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表明:白僵菌高孢粉对蛴螬死虫体感染率达90.0%以上,2.5亿/mL菌液对活虫体感染率达66.7%。田间试验表明:666.7m2施用1000.0亿/g高孢粉15~20g,防治效果57.1%~65.7%;床基撒施菌、沟施菌、喷雾施菌3种方法对比试验表明:撒施对蛴螬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达60.5%。  相似文献   

18.
白僵菌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结合多年来湖北省白僵菌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分析不同施药方法和不同药剂处理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无论地面人工防治还是飞机防治,其效果都不错,平均达60%以上;菌药混配防效要好于单一的白僵菌施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充分依靠群众,近两年来,我省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发展较快,防治面积逐年增加,治虫效果不断提高.全省由一九七二年的二个点生产白僵菌四千多斤,发展到一九七四年有二十个县三十个国营林场生产白僵菌原粉十一万五千八百多斤(含孢量一般在150-200亿/克),防治面积达十九万八千六百多亩.几年的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以下几个优点: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Beaureria bassian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据报道,它可以寄生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及螨类二百余种昆虫。在某些昆虫中,它不但可以寄生幼虫,还可寄生蛹、成虫。目前,在我国,白僵菌大量应用在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重要农林害虫上。但对地下害虫防治报道很少。我们根据两年来的试验体会,利用白僵菌防治地下害虫——黄星象鼻虫很有前途。现对防治技术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