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蚕病综合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病是直接影响养蚕收益的主要因素。如何使蚕不发病呢?应该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将防病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管桑养蚕的各个环节中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蚕桑工作的实践经验对蚕病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珊 《蚕学通讯》2013,(2):36-37
栽桑的目的是为了养蚕,但在养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蚕病,为提高蚕病防治效果,减少养蚕损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围绕消毒和清洁饲养,切断病源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养条件,增强蚕体质,提高抗病力。只有有效地防治蚕病的发生,才能实现养蚕成功与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3.
蚕病的发生与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季节及蚕病发生的特点,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养蚕技术和防治方法紧密结合,做好综合防治,才能杜绝或减少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4,41(1):49-50
蚕病的防治是“防”胜于“治”,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方能保障蚕作安全。蚕病的综合防治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管圣浩 《蚕学通讯》2004,24(3):41-43
常言道:"养蚕要高产,防病第一关".在农村养蚕中,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产茧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做到无病夺高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全过程.本人根据长期在基层接触的一些实际情况及体会,现将蚕病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归纳如下,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沫 《广西蚕业》2006,43(3):39-41
养蚕生产中预防蚕病发生的办法是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综合防治蚕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蚕茧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桑叶质量的优劣、饲育管理水平的高低、蚕病的发生与防治等。其中蚕病发生是当前影响蚕茧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重视消毒防病,才能获得蚕茧高产、稳产。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儿越来越难养了,特别是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为此,笔者就我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蚕病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家蚕病害分传染性蚕病及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微粒子病,是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治最难的一类蚕病。在养蚕过程中,常常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危害,造成蚕茧减产和茧质下降。因此,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应特别重视传染性蚕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关于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成仙球(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病源体的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蚕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夺取蚕茧稳产高产的关键是确保无病、蚕健康.蚕病是夏秋蚕生产的大敌,严重地威胁着蚕作的安全,必须针对夏秋蚕病情严重的特点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夏秋蚕比春蚕发病多的原因:一是连续养蚕病毒病菌多;二是病源新鲜毒力强;三是高温多湿环境易造成蚕体虚弱;四是夏秋季节桑病虫害严重造成蚕病相互传染.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只要严格彻底消毒,就能彻底防治蚕病.  相似文献   

11.
蚕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 《蚕学通讯》2010,30(1):43-44
蚕病的发生与蔓延是由病原体的存在及感染、家蚕抗力的强弱和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根据病原、家蚕有机体、环境三者的有机联系和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辨证关系,结合本地区不同季节和条件,蚕病发生的种类、规律来制订防病措施。实践证明,要防治蚕病,不能只采取单一措施,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把防治方法和养蚕技术结合起来,采取综合的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总之,蚕病的综合防治,要把握好防与治的关系,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12.
《江苏蚕业》2016,(1):30-32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为什么要进行蚕病综合防治,指出农村中蚕病发生主要原因,全面地阐述了蚕病综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蚕病的综合防治必须了解和处理好五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子康 《广西蚕业》2005,42(4):19-21
通过对导致蚕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阐述了综合防治蚕病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蚕病综合防治首先是防,然后才是治。该文对蚕病发生原因、存在的问题、防与治相结合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夏秋蚕的蚕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病原的存在、病原传播途径及蚕儿体质的强健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掌握蚕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蚕病的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家蚕属鳞翅目昆虫,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鳞翅目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因此在农作物治虫时稍有不慎就极易造成家蚕的农药中毒事故。轻,部分蚕中毒死亡或不能结茧,重造成绝收。广大蚕农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积极从源头(农药)、污染途径(桑叶、蚕具、空气)、中毒体(蚕)三方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成仙球 《蚕桑通报》1995,26(1):54-56,41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江西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成仙球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的病原体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目前蚕的发病率大...  相似文献   

18.
<正> 掌握蚕病发生规律,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把蚕病的发生、发展压低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是获得蚕茧丰收的重要保证。在家蚕群体饲养过程中,病原十分普遍,一旦发病,容易蔓延。所以及早正确诊断蚕病,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是养蚕生产中必须掌握的技术环节。怎样诊断蚕病?(一)加强发育检查:诊断蚕病,必须发现病蚕,及时察觉蚕病苗头,发现愈早,愈能防微杜断。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一些养蚕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蚕区,常常因蚕病就会减少蚕茧产量15%左右,夏秋严重发病地区有时高达50%,个别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因此,老蚕区养蚕场(户)要提高蚕茧产量,必须进行蚕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蚕病综合防治刘林祥(永新县蚕桑贸工农开发公司)香病对生产威胁很大,蚕病的发生原因很多。主要有:①消毒不彻底,药量不够,②病委及香沙处理不当,③前后养蚕间隔时间短,④蚕儿饲养期操作不规范,⑤气候因素给病菌带来了适宣繁殖条件.③饲养不科学削弱蚕儿对病的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