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胰阔盘吸虫病是由双腔科(Dicrocoelirdae)阔盘属(Euryrtroma)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 atrcum)寄生于牛羊等胰管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在我省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松花江、黑河等地区曾有发生。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2.
正吸虫是一种扁平、叶片样的寄生虫,鸭鹅在接触自然湖泊或池塘时可能会感染,大部分吸虫以水蜗牛或螺蛳为中间宿主,很多情况下鱼、蛙和昆虫(如蜻蜓)作为第二中间宿主。吸虫可以侵入禽类的各个体腔和组织,多在死后剖检发现。感染吸虫的水禽通过粪便排出吸虫卵,条件合适虫卵孵化,产生一期幼虫;幼虫在中间宿主内成熟,中间宿主将成熟幼虫排在草上,通过采食中间宿主或草类,鸭重新感染吸虫。其中对鸭鹅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吸虫是一种扁平、叶片样的寄生虫,鸭鹅在接触自然湖泊或池塘时可能会感染,大部分吸虫以水蜗牛或螺蛳为中间宿主,很多情况下鱼、蛙和昆虫(如蜻蜓)作为第二中间宿主。吸虫可以侵入禽类的各个体腔和组织,多在死后剖检发现。吸虫生活周期:感染的水禽通过粪便排出吸虫卵,条件合适虫卵孵化,产生一期幼虫;幼虫在中间宿主内成熟,中间宿主将成熟幼虫排在草上,通过采食中间宿主或草类,鸭重新感染吸虫。其中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报道的阔盘吸虫有3种。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其中胰阔盘吸虫分布最广,危害较大。1病原形态胰阔盘吸虫虫体扁平,半透明状,长卵圆形,体长8-16毫米,宽5.0-5.8毫米。  相似文献   

5.
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分类中属于双腔科(Dicrocoeliidea)阔盘属(Eurytrema),成虫寄生于牛、羊、猪、人等终末宿主的胰管中,偶见于胆管和十二指肠,主要导致宿主胰腺炎症、结缔组织增生和机能紊乱,严重时可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矛形双腔吸虫又叫枝歧腔吸虫 ,属双腔科 ,双腔属。虫体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及猪、马、兔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 ,偶尔也寄生于人体内。虫体狭长呈矛头状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 ,可见到内部器官 ,为小型虫体 ,大小为 0 5~ 1 5× 0 1 5~ 0 2 5cm。虫卵与胰阔盘吸虫卵相似 ,大小为 38~ 45×2 2~ 33μm。矛形双腔吸虫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码蚁。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 ,随粪便排出体外 ,被陆地螺吞食后 ,在其体内孵出毛蚴 ,进而发育成母胞蚴和子胞蚴 ,然后发育成尾蚴 ,成熟尾蚴被蚂蚁吞食后 ,在…  相似文献   

7.
阔盘吸虫是牛羊常见寄生虫病,据文献报道及书籍记载,寄生在牛羊胰脏的胰管内。1984年6月20日因作肝片吸虫染色体需要,我们宰杀母山羊一只,在小肠系膜根部收集到枝睾阔盘吸虫和胰阔盘吸虫成虫421条。19(?)5年元月10日又在一只母山羊同样部位收集成虫542条。由于其寄生部位与以  相似文献   

8.
羊阔盘吸虫 ( Eurytrema ovis Tubangui,1 92 5 )也称绵羊阔盘吸虫。是 1 92 5年由 Tubangui首次报道的 ,以后相继也有人发现 ,并收集到有些寄生虫名录中。还有学者编入了著作和教学参考书中 ,将羊阔盘吸虫作为阔盘属 ( Eurytrema )独立虫种进行描述 ,列虫体分类检索表供大家查阅。虫体寄生部位有的报道寄生绵羊直肠周围脂肪内 ,也有的报道寄生胰脏胰管中 ;但由于人们在大量的绵羊阔盘属吸虫剖检收集虫体实践中很少见到 ,以及发现虫种学者报道寄生宿主数量不多 ,收集虫体标本少 ,虫体形态描述很不完整和发育史各阶段长期空白等情况 ,使人…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羊阔盘吸虫病阔盘吸虫病是由3种阔盘吸虫(主要为胰阔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慢性胰管炎。1.1病原和流行胰阔盘吸虫在3种阔盘吸虫中体型最大,虫体扁平,呈长卵圆形,大小为(8~16)mm×(5~5.8)mm,口吸盘比腹吸盘大。雌雄同体,有睾丸2个,呈圆形或稍分叶,左右排列于腹吸盘后下方。卵巢分叶,位于睾丸之后。虫卵为黄棕色,椭圆形,有卵盖,大小为(40~50)μm×(26~33)μm,内含一个椭圆形毛蚴。  相似文献   

11.
牛羊肝片吸虫是一种形似柳叶状的深棕色吸虫,寄生于牛羊肝脏中,多见于在河边、渠边、低洼潮湿地区放牧的牛羊,舍饲牛羊很少感染。1病因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是一种形似蚕虫大小的椎实螺,牛羊摄入带有椎实螺的牧草或饮用含有椎实螺的水而感染。感染性囊蚴随着水草而进入消化道,孵化后又随血液循环而进入肝脏,定居于肝  相似文献   

12.
<正>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属于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寄生于禽类直肠、盲肠和小肠,在我国南方各省甚为普遍。它的第一中间宿主为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螺和蝌蚪。禽类啄食了第二中间宿主而被感染。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肇庆市星湖湿地公园共饲养有56只丹顶鹤。2013年10月,发现有1只3月龄的小丹顶鹤血便,粪便中带有虫体,食欲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寄生虫完全剖检法检查,随机抽检165头肉牛,发现辽宁省肉牛体内外寄生虫有32种,分别隶属于7纲18科28属,确定辽宁省肉牛优势虫种(按感染率高低排序)为:蛇形毛圆线虫、尖刺细颈线虫、胰阔盘吸虫、牛疥螨、长角血蜱、捻转血矛线虫、矛形双腔吸虫、扩展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  相似文献   

14.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继发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病症,常引起牛羊的大批死亡。肝片吸虫病常流行于河流、小溪附近和低洼潮湿地带。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  相似文献   

15.
台湾次睾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taiwanensis)在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及第二中间宿主(鱼类)体内的发育过程。在水温17~23℃,赤豆螺(Bithyniafuchsianus)食入台湾次睾吸虫虫卵后经80d成熟尾蚴开始从螺体内逸出;尾蚴钻入鱼体内形成囊蚴并发育35d才具有感染力;鸭吞食成熟囊蚴后经16d虫体发育成熟。人工实验感染证实,鲤鱼、中华鱼旁鱼皮、青鱼将、子陵栉虾虎鱼、黄鳝、泥鳅及日本林蛙、美国青蛙与大蟾蜍中华亚种的蝌蚪亦可充当台湾次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双城市绵羊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剖绵羊69只,在5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24种,其中吸虫6种,绦虫(包括绦虫蚴)6种,线虫8种,羊狂蝇1种,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牛羊的关键寄生虫病之一就是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所造成的.这病可以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与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情况与营养障碍.幼畜常因为这病造成大批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肝片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淡水螺,因为这病多呈范围性流行,雨季、水灾区域流行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19.
鸭对体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鸭对体吸虫在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第二中间宿主(鱼类)及终末宿主(鸭)体内的发育过程,经人工感染实验,有8种鱼类及3种蛙类的蝌蚪可充当此虫种的第二中间宿主,在水温17℃~23℃,鸭对体吸虫完成一个生活世代的发育至少需110d,其中赤豆螺体内需60d,鱼体内30d,鸭体内20d。  相似文献   

20.
1988年5~8月对171头牛进行了蠕虫学调查,共检出寄生蠕虫24种,隶属于12科19属。首次发现贵州有莱氏旷口线虫寄生,并对贵州常见对盘类吸虫进行了鉴定。调查结果表明,优势种为肝片形吸虫(感染率81.2%)和阔盘吸虫(感染率28%),其次为指形长刺线虫(感染率18.1%)和血矛线虫(16.37%)。寄生蠕虫感染种类繁多,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较大,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