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贺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57-2059
城乡收入和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存在,在促进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在区域间的流动。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特征和原因,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减少和降低农民流动的成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逆向转移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小力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24-126
逆向转移的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通过带回的资金、技术、先进的观念和管理经验,参与新农村建设。本文在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分析,指出了农民工顺向迁移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归纳了农民工逆向转移一些好的做法与案例,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逆向转移的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通过带回的资金、技术、先进的观念和管理经验,参与新农村建设。本文在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总结分析,分析了农民工逆向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农民工逆向转移的现实问题进行重新归纳和整理,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工等形式已转移约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分布在各个行业。目前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这一群体大部分还将以农民工形式转移出来。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问题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为此,国务院建立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工青妇等有关群众团体组成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今年3月2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金湖县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强农民工充分就业,稳定就业能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日益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市民化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本文从自由流动、人力资本提升和市民化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实践。研究认为,取得成就的根本在于党和政府立足国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将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有待提高、返乡农民工进退两难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等挑战,本文建议坚持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毫不松懈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市民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既是保障农民工养老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工自由流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工作无论在政策规定上,还是实际运行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统筹层次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户籍制度壁垒以及信息技术平台不统一等则是阻碍转续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制度供给来提高统筹层次、通过调剂基金来协调地方利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等措施,成为推动农民工养老保险顺利转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经济权益缺失现象严重,深层原因是存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劳务用工和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度等.深化城乡改革,创新制度,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是有效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周凯 《乡村科技》2020,(9):48-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其中一部分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形成规模巨大的“民工潮”。而今,经济就业环境复杂、智能无人流水线等成为替代劳动力的外部因素,城市地区存在大量农民工显性失业,农民工回乡寻找就业机会的现象随之而生。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双向流动在当下逐渐成为常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农民工就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之际,要保障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基于此,本文分析农民工返乡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经济权益款失现象严重,深层原因是存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劳务用工和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度等。深化城乡改革,创新制度,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是有效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赵新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0-1207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意义重大。当前,应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对策,转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非参数异方差回归模型的局部多项式估计问题.首先利用局部线性逼近的技巧,得到了回归均值函数的局部极大似然估计.然后,考虑到回归方差函数的非负性,利用局部对数多项式拟合,得到了方差函数的局部多项式估计,保证了估计量的非负性,并证明了估计量的渐近性质.最后,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实证研究,说明了非参数异方差回归模型的局部多项式方法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的拟合效果更好,并且预测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头人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人才资源之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广东省清远市16 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带头人典型案例为样本,通过三步编码法对案例资料进行提炼,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头人成长演进的“特征—欲望—意向—行为”模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头人案例在创业特征、创业欲望、创业意向、创业领导、创业行为等方面存在共同的特征。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创业能力、加大激励力度、优化改善创业环境、强化领导力培训、加强返乡创业带头人科学管理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头人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涌现出数以亿计的过剩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文章在客观描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以及转移对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扩大时外劳务输出等一系列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79-6181
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有效途径,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北京市郊区345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首先,农地流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地流出则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地流入概率每增加1%,家庭人均收入提高67.55元。其次,农地流入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收入作用不显著。农地流出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作用分别为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人均农业收入作用不显著。因此,农村家庭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且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政府应继续鼓励北京市郊区农村农地流转,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力度,提升农村农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工资清偿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同时,农民工进城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化的主流,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障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将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城市化的背景下着力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意义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利用台湾官方的统计资料,选取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三个指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人力资本的变化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指出大陆应该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正视农村社会保障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乡镇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  相似文献   

20.
乡镇图书馆离农民最近,21世纪的乡镇图书馆在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各级政府应重视乡镇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