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国外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重视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既是对国际乡村改造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营造农村良好文化氛围、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客观要求。德、英、美、日、韩等国家在乡村改造中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加强农民组织建设、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等措施,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在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等方面,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2-4683,46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差,这一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经济学视角对农村人力资本展开分析,全面论证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外经验加快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加快发展农村的战略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新型农民,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本文总结了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外经验给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金龙坤 《新农村》2007,(12):34-35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新型农民,把农村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跨越式发展。1.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改变农村落后的现状,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多快好省地培育大批新型农民,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对农民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为农民,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需要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异的客观存在,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空心化现象,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作者通过分析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流失的现状、危害,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文锋 《河南农业》2011,(20):14-15
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力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建设新农村的动力来源,更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把蕴藏在农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掘调动出来,把农村丰富...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制度创新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要正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制度的需求,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用制度保障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笔者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学习型农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要实现这一建设目标,首先就必须落实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本文笔者以江西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其次总结了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最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余三乡  范松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4-12026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民休闲有助于促进农民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但传统价值观念、农村现有科技水平、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特有文化背景对当前农民休闲带来了主要困扰,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新农村教育的深化、地方各级组织的渗透、农民休闲福利制度的实施、劳动本质意义的升华又能够使农民休闲在未来走向更大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形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微观组织模武.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选对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应坚持分类指导、利益联结、产业创新、科技支撑等基本原则.本文总结出"科技企业带农户"、"科技专家带农户"、"专家大院带农户"、"科技园区带农户"、"科技合作社带农户"和"科技农场带农户"等以科技为支撑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当前资源日益约束趋紧、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农村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引导农村经济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近年来,湖南省沅江市积极引导各级农业生产和管理主体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在农村能源建设、化肥高效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沅江市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分析了沅江市发展低碳农业、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动农村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的"四大清洁工程"等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推广和应用沼气新技术是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可靠保证和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城市化和"三农"问题的特点以及城市化对"三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云南"三农"发展现状提出了云南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建设五级核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的城市化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农村小城镇建设对促进云南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图书馆建设中的盲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民信息需求的缺失为例分析了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农民信息需求的缺失是农村图书馆建设中的盲点,成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阻碍,也督促着农村图书馆建设者和研究者重新认识和重视农民的信息需求。提出应客观地找出影响农民信息需求的各方因素,为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图书馆成为农民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信息支持者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3):207-210,22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走向同质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这个历史转变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改变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含量,也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效应,现行城乡隔离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就业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利影响,以及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民多样化创收培训模式的建立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以国际援助项目中农民多样化创收培训实践为背景,对农民多样化创收培训过程和多样化创收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作者认为,做好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民培训,首先应该重视农村培训师的能力建设,注重农民培训所带来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效果。开展农村培训师培训,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民培训需求分析和农民培训效果评价,是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培训管理和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农民创业活动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泉,创业资源的获取是制约农民创业者的关键因素,而社会网络影响着农民创业过程中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探讨农民获取创业资源的社会网络途径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办法,就社会网络对农民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影响作了分析,将农民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按其关系密度进行了分类,深入分析了该社会网络的规模、密度、动态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在农民创业者获取资源过程中作用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并结合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农村教育欠公平的主要原因。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资与优化配置力度,实行投资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