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广州香蕉病原线虫咖啡短体线虫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州地区香蕉线虫的主要种类--咖啡短体线虫的形态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2种方法对咖啡短体线虫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与鉴定,结果表明,观察到了以前未报道过的特征,完善了咖啡短体线虫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咖啡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由于咖啡比较容易种植,且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产值高,收益早,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我国南方种植咖啡的农户越来越多。然而咖啡病虫害的发生使农户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农户只有学习咖啡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才能更好的防治咖啡的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咖啡病虫害的种类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咖啡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速溶咖啡和槟榔产品的种类,以咖啡粉、槟榔多糖多酚、核桃粉和白砂糖为主要配料,研制风味独特的槟酚咖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槟酚咖啡的配方。结果表明,槟酚咖啡的最佳配方为咖啡粉20%、槟榔多糖多酚2%、白砂糖42%、核桃粉33%。在速溶咖啡的基础上添加槟榔多糖多酚可以提升咖啡的果酸味和愉悦感,从而改善了传统咖啡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于2017—2018年对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生产基地普洱、保山等地区进行咖啡病虫害调查研究。研究影响小粒咖啡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分布以及为害程度,采用阅读文献以及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科学治理病虫害提供一定的方法,同时为云南咖啡种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栽种咖啡区域的蚧壳虫种类、为害及荫蔽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普洱市小粒种咖啡寄生蚧壳虫有4种,常用的荫蔽树有14种,并根据蚧壳虫的特点提出了合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小粒咖啡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对保山市、大理州及临沧市3个咖啡产区13个不同种植模式、海拔高度、区域位置及栽培品种的咖啡生产基地小粒咖啡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有小粒咖啡病害5种,虫害26种。其中,保山市小粒咖啡病害3种,虫害19种;大理州小粒咖啡病害3种,虫害10种;临沧市小粒咖啡病害4种,虫害16种。首次发现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和红蜘蛛(Tetranychidae sp)在云南咖啡产区发生和危害。危害严重和普遍的病虫害有叶锈病、炭疽病、烟煤病、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等12种。种植模式、海拔高度、区域位置及栽培品种对小粒咖啡的病虫害危害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咖啡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饮料作物。云南省热区具有发展小粒种咖啡的优势 ,其种植发展自50年代始几经反复 ,现已发展达2万hm2,种植大面积咖啡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将对小粒种咖啡害虫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 ,极有利于种群的发生发展为害。若无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害虫的为害会变得越来越重 ,将会对云南小粒种咖啡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阻碍云南省小粒种咖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普查 ,为害咖啡的害虫种类繁多 ,据R、H、LePelley记载 ,为害咖啡害虫有800多种 ,而云南省小粒种咖啡害虫有100余种 ,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5种 :咖啡旋皮天…  相似文献   

8.
云南小粒咖啡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根据云南咖啡种植分布及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定点调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走访种植户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小粒咖啡主产区保山、普洱、临沧、德宏地区的咖啡种植园进行普查,开展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害虫39种,分属8目27科;病害9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新病害2种:小叶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9.
咖啡上的害虫主要有虎天牛、黑枝小蠹虫、绿蚧壳虫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害,直接影响咖啡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整株死亡,使咖啡产量及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受到损失,错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通过对咖啡虫害为害的方式及现状针对性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防治方法,希望给予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普洱地区,研究不同微生境条件下咖啡天牛种群类别及优势种群变化规律,并结合饲养观察天牛发育进度,进一步明确咖啡天牛发生危害及潜在机理,揭示不同微生境中环境因子与咖啡天牛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洱为害咖啡树的天牛有咖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和咖啡旋皮天牛(Acalolepta cenaruinus Hope),其天牛间种群动态有所差异,并有一定变化规律。咖啡旋皮天牛种群集中分布在定植3~5年幼龄咖啡树上,随着咖啡树龄增加,种群逐渐减少;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为优势种群,在咖啡树上种群密度大,为害严重,是威胁咖啡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害虫。环境对咖啡天牛种群有一定影响,在不同微生境下咖啡天牛种群动态有所不同;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在不同微生境中种群动态差异明显,其种群活动主要分布在阳坡、空旷的咖啡地危害严重,出现枝枯叶黄;咖啡旋皮天牛零星分布,其分布受微生境影响不大,分布不呈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周银丽  张国伟  胡先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8-10368,10384
[目的]确定石榴线虫病害的种类,为更好地进行病害识别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2006年从云南主要石榴产区红河州蒙自县、建水县和曲靖会泽县采集225个石榴根系和根际土壤,对石榴寄生线虫的种类进行调查与鉴定。[结果]分离出一种根腐线虫,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属于垫刃目,短体科,短体亚科,短体线虫属。[结论]首次报道了寄生于云南省石榴根际的一种根腐线虫:咖啡短体线虫,石榴是该种线虫的新记录寄主。进一步研究咖啡短体线虫对石榴的危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思茅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发生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茅南岛河咖啡试验示范场,调查研究不同时间和不同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的发生危害。结果表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主要危害定植后5 a以上的咖啡树。在思茅一年发生1代,幼虫期296~322 d,由于发育进度不同,世代重叠严重,一年四季均有成虫。在不同微生境中,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主要分布于靠近杂木林及阳坡的咖啡地。成虫喜在温度高的中午及阳光直射的咖啡树上活动。天敌黑足举腹姬蜂(Prislauacus nigripea Kieff)寄生灭字脊虎天牛幼虫,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咖啡上的害虫主要有虎天牛、黑枝小蠹虫、绿蚧壳虫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害,直接影响咖啡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整株死亡,使咖啡产量及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受到损失,错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通过对咖啡虫害为害的方式及现状针对性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防治方法,希望给予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俊之 《农业考古》2001,(4):241-244
茶叶与咖啡、可可通常被称为三大 (无酒精 )饮料。一、茶叶在当代饮料中的地位茶与咖啡、可可比较 :茶叶的历史比咖啡、可可悠久 ,饮茶人数也多于饮咖啡、可可的。世界消费茶叶国家约 16 0个 ,几乎遍及全世界。全世界咖啡贸易量 4 0 0多万吨 ,茶叶 10 0余万吨 ,可可约近 2 5 0万吨 ,茶叶、咖啡、可可三种饮料贸易量比例大致是 1:4 :2。1、茶叶、咖啡、可可对人体的不同效应 :茶叶、咖啡、可可具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 ,咖啡、可可只刺激人体的局部身躯 ,咖啡主要刺激头部神经。可可主要刺激肾脏 ,茶叶则对全身器官起温和的兴奋作用。茶叶的芳…  相似文献   

15.
在商场上,很多人都喜欢故弄玄虚。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习惯,比如喝咖啡。说到喝咖啡,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咖啡吗?我最喜欢卡布奇诺。"仿佛卡布奇诺就是一个很著名的咖啡品牌。其实不然,咖啡的种类区分方式很多,咖啡馆里的酒  相似文献   

16.
咖啡品质的优劣及稳定性在咖啡生产中尤为重要,咖啡质量控制技术对咖啡生产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对科学研究起到客观评定作用,是咖啡生产的中枢。影响咖啡豆品质的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内在因素由咖啡豆的种类和栽培品种决定,外在因素与咖啡的种植环境条件、初加工技术、干燥技术及贮运等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2月8日茶乡里的优质咖啡据了解.世界上咖啡种类很多。被广泛种植的有小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和大粒种咖啡。云南普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刚好适合种小粒种咖啡。667平方米(1亩)地能产150公斤咖啡豆.2011年的行情为每公斤30元左右。如今,普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75万公顷.年产值达到8.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防治咖啡锈病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的方法各具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育种技术,保证了咖啡锈病的有效防治。本文主要对咖啡锈病防治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我国咖啡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组成、分布及其致病力分化情况,为咖啡炭疽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ApMat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从我国咖啡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的叶片、枝条、浆果上分离获得的74株炭疽菌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分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通过形态学及ApMat基因序列比对分析,55个菌株被鉴定为胶孢复合种群,且归为3个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致病力试验表明,不同菌种之间的致病力存在差异,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Colletotrichum siamense,最后是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其中,来自海南白沙咖啡种植基地和农业农村部云南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的大部分炭疽病菌株致病力属中等以上水平。【结论】我国主要咖啡种植区的55株咖啡炭疽病病原菌均能致病,但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58-259
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6种咖啡饮料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进行Zn、K、Ca、Cu、Mn的含量测定,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97.02%~103.80%,RSD值均小于1.31%;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测定不同种类咖啡饮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