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多种理水形式与理水手法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园林理水的发展趋势,提出理水应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并从中国现代水景用水的开源节流、因地制宜等方面探讨了园林理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规划设计出符合现代园林发展并继承传统园林文化底蕴的理水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著称,之所以能够体现出高于自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理石艺术的发展。中国园林中,素有"无石不园"之说,石与山水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园冶》中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石另人古,水另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由此可见,理石是造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典园林叠石艺术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雯睿  魏胜林  仲笑林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11-13814
山石理景是我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造园要素,其理景艺术手法也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之精髓。笔者以苏州例证古典园林山石理景为实例,笔者以《园冶》等造园艺术理论为依据,浅析苏州古典园林的叠石艺术,旨在为园林专业学生培养园林文才和画意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理水造景艺术的成果.通过对以杭州为主的大量现代公园静水景域的考察与分析,从园林静水景的类型及静水景域规划与设计的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总结出现代公园静水景域处理的艺术规律和规划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在3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最终形成以自然情趣与文化精神相融汇,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为其特征的园林体系。中式古典园林以建筑、叠山、理水和植物配置为4大基本要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化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现代风格的园林居住区也逐渐绽放出其简洁高雅的特点。基于此重点探讨一下中式风格的园林居住区与现代风格的园林居住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理水有着独特的设计构思手法,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价值。从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入手,结合湘湖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初步探索中国传统理水理念手法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以自然山水见长的宫苑。她遵循了我国以自然山水为园林创作主题的传统造园手法,特别是注重园林理水,注重创造生动多变的水体空间,让"名园依绿水"形成"山庄以山名,而趣实在水"的园林艺术风格。基于此,阐述了避暑山庄湖区园林生态景观特色,提出了湖区园林整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兼工带写"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处理手法,它集"工笔"的风格精丽和"写意"的简括的优势于一身,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处理手法也有这种"兼工带写"的技法.具体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工笔"艺术处理手法主要表现在其园林建筑和建筑装饰的工巧和精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写意"艺术处理手法主要表现在园林中实景的"写意"处理和园林中诗化的艺术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工笔"和"写意"手法的辩证统一,水乳交融--"兼工带写",这种艺术处理手法可以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产生虚实相生,动静相依,疏密相映,开合自然,张弛得当的艺术效果.参12  相似文献   

9.
王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97-17199
分析了徽州园林水景的类型与分布、理水手法等特征,揭示出理学思想在徽州园林理水中表现为自然之道、因小见大、教化功能与秩序建构、实用功利性几方面。发现徽州园林中无论是村落大环境园林水景形态、庭园小环境园林水景的布局,都力求将水景要素纳入到有序的结构体系,因此得出"秩序应是徽州园林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水为园林之魂,古代造园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构筑自然生动的园林景观。无水不成园,有水则活,通过分析水景的性格特征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之法,探讨了水景设计在园林中的设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中央公园是集园林景观、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园林。在景观构成特征上实现了江南古典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相融合,水体、人文、沙漠及植物景观相结合,中外文化相渗透,休闲、娱乐设施合理分布等园林观和造园思想。为我国城市特色共公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始于晋代的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三位一体的发展特点,促使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与造园理法间的相互渗透与彼此启发.水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在造园实践中与传统画水理论的章法、道法真水、善假于物等创作手法观照,重视布局以及源头、水口和水尾等水境的端部的处理,注重不同水境的塑造,并协同地形、建筑和植物等各类景物构建旷奥兼具、虚实相合的园林空间.在亟需提高文化自觉的当代,于古代山水画论中寻求园林理法智慧不仅具备现实价值,而且对传统艺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西蜀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园林四大造园要素为建筑、山石、植物与水体,山石这一造园要素往往被忽视。该研究以西蜀园林山石这一造园要素为切入点,分析西蜀园林山石造景的自然特性与文化内涵,展示西蜀园林山石独特的营造手法,探析如何通过山石造园体现西蜀园林文风氤氲、古朴幽秀之园林意境,并借此为今后在地域园林中的山石创作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向现代室内设计的渗入是新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室内建造古典园林景观时意境设计的重要性,并以实例解析古典园林景观在室内建造时"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意境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意境"的创造是室内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花木鱼池、屋宇和山石是造园的三大要素。其中山石是最关键的要素,它是评价一个造园家及一个园林作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中国造园的根基。主要介绍了山石造景的定义,分析其在园林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城市风景园林中的道路兼具实用性和景观性的双重功能。但是,目前普遍应用的道路结构及铺装材料不利于局部地区水系统的循环,同时也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壤生物的生存。本文从多年的园林建设实践中总结出了若干园林道路及铺装具体改造形式,希望能够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提出有价值的参考。并希望关于生态设计的科学的、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风景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雨璇  杨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51-15754
以四川省成都市西部的罨画池为例,以之作为西蜀园林中衙署园林的典范,从山水布局、园林建筑、植物环境以及园林品题方面,对罨画池的造园特征加以分析,提炼并总结出罨画池在西蜀地域语境下所体现的衙署园林的场所特征,认为罨画池作为衙署园林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古代衙署园林引水造园,因水得景的特征。以期为今后的地区园林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郑碧云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18-119,126
在研究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英2种自然式园林的异同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2010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园林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进行阐述,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