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磷素对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建立和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盆栽试验研究不施磷P0(P2O5 0 g/kg)、适量施磷P0.04(P2O5 0.04 g/kg)和过量施磷P0.08(P2O5 0.08 g/kg)对鲜食型甘薯‘烟薯25’和‘普薯32’生长前期(栽后0~40 d)根系活力、根系形态分化、潜在块根重量、结薯数、薯块重量、根生物量、叶面积、茎叶生物量、根干物质分配比例、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根形成期(栽后0~30 d),与不施磷处理相比,适量施磷显著提高了甘薯总根条数、根尖数、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和总根鲜重,并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提高了潜在块根鲜重;显著提高叶面积、叶鲜重、茎鲜重、地上部总鲜重;显著提高甘薯茎叶干重、根干重和植株干重,显著增加干物质根分配比例,降低干物质茎叶分配比,显著提高根冠比,为块根形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过量施磷抑制干物质在根中的分配比例,导致根冠比降低,不利于块根的形成。在封垄期(栽后40 d),与不施磷处理相比,适量施磷可以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主要提高直径5 mm以上的块根数量)、单薯重和单株薯重,若继续增加施磷量将导致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显著降低。因此,适量施磷可以促进甘薯根系和茎叶发育,增加干物质根分配比例,降低干物质茎叶分配比,显著提高根冠比,增加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提高单株薯重,促进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建立和平衡,为甘薯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浙薯75甘薯作为早收栽培的生长动态,并为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早收栽培下浙薯75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5结薯比较早,单株结薯数多,前期薯块膨大较快,鲜薯蒸煮食用口感比较粉,可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3.
施钾量对淀粉型甘薯徐薯26产量形成及钾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型甘薯徐薯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钾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钾可提高块根膨大速率,有利于同化物向地下运输,降低T/R值,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提高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因此,在土壤钾含量为78 mg/kg的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等指标,淀粉型甘薯徐薯26的最佳施钾量为K2O 375 kg/hm2。  相似文献   

4.
对甘薯来说,大量施用氮肥和较多的供水或降雨,对薯蔓生长要比对块根生长更为有利。在这种环境下,往往由于薯蔓对有效同化产物的竞争而使块根产量降低。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量和供水量,对营养生长势不同的甘薯基因型的影响;此外查明块根产量的降低是否因薯蔓竞争所致。  相似文献   

5.
在适当的加工处理和贮藏条件下,甘薯块根能保存10至12个月;但是由于腐烂、于物质、水分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甘薯的贮藏损耗率可能达50%。因此,那些降低损耗又不使鲜薯粗制品质量变坏的改进贮藏方法具有格外的重要意义。在处理、贮藏薯块的过程中,块根经量了种种物理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甘薯块根与蔓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甘薯在不同土壤重金属环境下的富集能力的差异,以广87、普薯32、金山57、苏薯16等4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4个甘薯品种在铅(以下简称Pb)含量不同的土壤环境下种植后对Pb的富集能力大小。结果表明:4个甘薯品种在不同Pb含量试验田种植,其生长及产量未受到明显影响。甘薯不同器官对Pb的累积能力为须根鲜样最高,Pb含量为0.178~2.90 mg/kg;块根最低,Pb含量为0.019~0.179 mg/kg。不同甘薯品种对Pb的吸收能力差异较大,广薯87最强(3.298 mg/kg),苏薯16最弱(1.525 mg/kg)。  相似文献   

7.
以萌芽性差异显著的5个甘薯品种济徐23、烟薯25、红香蕉、泰中6号和心香为试验材料,在贮藏期间定期取样分析块根中内源激素变化及碳水化合物代谢,贮藏结束后在小拱棚内排种育苗,调查出苗情况。结果表明: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萌芽较早,采苗数量显著多于泰中6号和心香。贮藏结束、排种前,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的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泰中6号和心香,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主要是由于贮藏期间块根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幅度较小所致。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泰中6号和心香,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α-淀粉酶活性较高主要是由于贮藏期间增加幅度较大所致。贮藏结束、排种前,与泰中6号和心香比较,济徐23、烟薯25和红香蕉块根中GA3含量较高、IAA含量较低、GA3/ABA和ZR/IAA较高。即贮藏结束、排种前,块根中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高、α-淀粉酶活性高、内源GA3含量高及IAA含量低是其萌芽性好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花青素甘薯的研究及利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甘薯品种中花青素含量的高低主要由基因型决定,但环境条件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紫色甘薯块根在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的积累一般在栽后3~6周增长最快,此后增长缓慢.花青素在块根内的分布通常是外层高于内层,块根膨大期间的土壤平均温度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甘薯花青素对光和热的稳定性较好,利用紫色甘薯可加工成一系列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由甘薯(Ipomoea batata)亲本和子代估算的方差和协方差,获得萎蔫病抗性、10个块根性状(薯重、结薯数、薯纹、薯块开裂、薯肉氧化、薯形、薯肉色、薯皮厚度、薯皮色和紫薯皮)以及10个蔓叶性状(紫叶脉、单簇花蕾数、紫叶环、紫蔓、蔓粗、蔓长、节间长、叶长、叶型和植株茸毛)相当高的遗传力估值。集团选择的实际增益与理论期望值相符,表明  相似文献   

10.
4种蔗糖分解酶在甘薯块根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个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为材料,对其块根中的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和淀粉含量以及4种蔗糖分解酶的活性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以明确调控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关键蔗糖分解酶种类。结果表明:(1)明确甘薯块根中活性最高的蔗糖分解酶为蔗糖合成酶(Sus),其次为细胞质转化酶(CIN)和液泡转化酶(VIN),细胞壁转化酶(CWIN)的活性最低。(2)本研究表明,除了已报道的VIN外,CIN活性也和己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高己糖含量的甘薯品种块根中具有更高的VIN和CIN活性;(3)甘薯块根中Sus活性和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高淀粉甘薯品种具有更高的Sus活性;(4)CWIN活性非常低,其在块根发育中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蔗糖分解酶对甘薯品质有重要影响,其中Sus是调控甘薯块根淀粉含量的关键酶类,而CIN和VIN是调控块根中己糖含量的关键酶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的施用过量、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本文应用具有改善根际生物多样性功能的生物质小分子有机碳肥乌金绿,在不减少和减少肥料施用量两种情况下探讨其对水稻减肥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减肥施用乌金绿和减肥施用乌金绿,均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有效穗数;乌金绿不减肥处理比常规用肥处理增产7.8%,乌金绿减肥处理与常规用肥处理产量相当,可避免化学肥料的浪费和减缓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2.
砂壤质潮土夏玉米适宜的化肥种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推荐施肥、缓/控释肥、保水型复混肥和普通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SPAD值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施用缓/控释肥和ASI推荐施肥增产效果较好,分别比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1.0%和9.8%,保水型复混肥没有显著增产效果。夏玉米专用缓/控释肥养分缓慢释放可弥补砂壤质潮土保肥性差的缺点,能维持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较高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具有显著增产效果,是砂壤质潮土区夏玉米适宜的化肥品种。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小麦根系活性、延缓旗叶衰老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1996-1998年,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就施肥水平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延缓旗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群体根系活性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土壤肥力高则根系活性强。施肥可明显促进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提高,延缓旗叶衰老(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增强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 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王霖  于艳青 《北方水稻》2020,50(1):8-12
以盐粳21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不同比例的速效氮肥施入处理,探讨缓释肥与不同比例速效氮肥混施对盐粳218生长发育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相同情况下(施氮量:270 kg/hm^2,缓释肥均于基肥和一次蘖肥分别施入450 kg/hm^2和150 kg/hm2),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A4处理(基肥、一次蘖肥、二次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47∶25∶15∶13∶0、一、二次蘖肥于5.5、6.5叶龄期追施速效氮肥)较其它处理(A1、A2、A3、A5)单产分别提高16.5%、10.9%、2.8%、2.0%,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9、2.1、1.7、3.7个百分点,获得最高单产10.93 t/hm^2,其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6.03%。  相似文献   

15.
高淀粉甘薯轮回选择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轮回选择方案对甘薯进行高淀粉群体改良,对得到的三轮群体C0、C1、C2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2群体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产量性状薯干、鲜薯重增幅最大,但烘干率和淀粉率提高难度较大。遗传相关分析、通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鲜薯重、烘干率对单株薯干产量的贡献最大,群体薯干产量的提高是控制单株薯干的性状得到合理的改善以及这些性状之间或与其它性状之间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天然橡胶胶乳及生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了 5 种不同施肥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天然橡胶胶乳及生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 N 肥可以增加胶乳总固形物和干胶含量;施用钾肥或与氮磷肥配施,可降低胶乳中游离钙镁。不施氮肥而只施用磷钾肥会增加生胶灰分含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增加生胶中氮含量;磷钾肥配施或氮磷钾(镁)肥配施时,生胶中的挥发物含量较高。施肥可以降低生胶的塑性初值(P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胶的塑性保持率(PRI),其中施用氮肥后的生胶的塑性保持率显著增高。同时,使用化学肥料可增加橡胶的分子量,其中氮磷钾镁肥配合施用时生胶分子量最大,门尼黏度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一次施肥法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薯全生长期中,只施一次肥料可起到省工高效的作用,6种一次施肥处理分别为:插苗前,垄中施基肥;薯苗返青后,在垄顶薯苗的中间、一侧、两侧撒肥;薯苗返青后,在垄顶的薯苗一侧、两侧开沟施肥。结果表明,不论在甘薯苗的一侧或两侧施肥,撒施培土均比开沟施肥培土优越,不论撒施培土或开沟施肥培土,在苗一侧施肥均比在苗两侧施肥优越;最优的施肥方法为苗一侧撒肥,培土盖肥,比在苗两侧开沟施肥培土(CK)的传统方法简便、高产和高效,能提高单株鲜薯重24.7%、鲜薯产量25.0%和薯干产量35.8%,均达1%水平极显著差异,淀粉产量提高32.0%,达5%水平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连作对大豆根系酚,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桂萍  刘新军 《大豆科学》1998,17(4):363-366
本文探讨了轮作,连作大豆根系中酚,糖含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施肥克服连作对大豆生长发育的障碍效应。采样观察并对根系中酚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的根系不仅变褐严重,而且酚含量高于轮作大豆,连作施化肥对大豆根系内的酚含量无明显影响;连作大豆根系中总糖量低于轮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速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一次性施用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乐喜施"、"鲁西化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益多保"处理,增产达7.3%~11.8%。成熟期,"乐喜施"、"鲁西化工"和"益多保"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施可丰"处理。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天数在60 d左右,释放高峰在播种后32 d前后,之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