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为了试验研究淮北地区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进行精养鱼塘亩产1500斤的高产示范。先后选定三口试验塘。其中一号试验塘,面积4.9亩,于1988年11月上旬,捕获鲜鱼平均亩净产1740.5斤,创淮北市池塘养鱼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2.
高宗民 《水库渔业》1984,(3):23-25,33
我县地处汉中盆地,水源丰富,有水库74座,堰塘4,300口,可养鱼水面1万亩。1983年已养鱼水面8,700亩,占可养鱼水面的87%。成鱼产量51万斤,平均亩产58.5斤,其中水库亩产34.5斤,池塘亩产82.3斤。  相似文献   

3.
“八字”养鱼经验是我国广大农渔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养殖史上光辉的成就.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已经完全得到了证实.各地贯彻了八字经验,获得了许多高额丰产成果,如源江县有17,000亩精养水面,平均亩产400斤,64,200亩粗养水面,平均亩产231斤;安乡县大鲸港养殖场40亩丰产塘,平均每亩已经起水2,700斤;衡南岳屏公社岳屏大队193亩池塘,平均每亩已起水2,023斤.最高的是2.1亩的土地塘,一亩起水3,350斤;衡南县泉溪公社高冲大队的186亩池塘,平均亩产1,678斤,最高的棕水塘4亩水面,亩产  相似文献   

4.
兴华渔牧场位于黄河大堤外,开封市郊区北郊乡郭楼村东。全场占地面积193亩,挖池塘10口,总养殖水面73.38亩。其中成鱼塘7口,水面55.08亩,鱼种塘3口,水面18.3亩,占总水面的23.3%。池埂宽10—12米,加上零星土地可耕地40余亩。1986年建场后,由水产科技干部协助制定了生态渔业养种方案。1986年下半年开始养鸭,当年即获亩产200公斤的好成绩。1987年春又养了猪,平均亩产达280公斤,成鱼成本较1986年下半年下降15—20%。1988年对生产进行了科学调整和布局,增加了种草、养鱼、主养罗非鱼,池塘平均单产增加到380公斤。1989年亩产达  相似文献   

5.
陈傧 《内陆水产》1985,(4):18-20
为摸索市郊传统山塘在无机械增氧设备和不进行大量投资改造情况下的池塘生产潜力,促进群众性渔业生产大发展。从一九八一年开始,笔者在市郊桃花仑村两口山塘,水面5.27亩(3.02亩,2.25亩)进行探讨性试验。当年获得3.02亩塘平均亩产1531.1斤,2.25亩塘平均亩产1613.3斤,分别比上年产量翻了一番多。  相似文献   

6.
为了逐步推行池塘养鱼技术规范,一九八О年以来,我们在五个县、(市)开展了池塘成鱼养殖技术规范试点,共计水面五十四点八二亩,其中城郊水面二十亩,新开鱼塘九亩,农村中的灌溉塘二十五点八二亩。设计亩产五百斤的九亩,七百斤的五亩,八百斤一十五点七亩,一千斤的兰十亩,一千五百斤的一点一亩,二千斤的四点零二亩,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1974,(6):22-22
我场从1971年起,用一口四亩水面的池塘进行养鱼试验,三年来获得了连年亩产超二千斤的结果。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1981,(2):46-46
我场1977年突破了年产鲜鱼万担关,近年来,产量仍在持续上升,1979年成鱼起水12318担.全场总水面2200亩,平均亩产562斤。为了进一步挖掘水体生产潜力,夺取成鱼更高产,1980年我们用一口6.4亩的池塘进行了养鱼高产试验。三月廿六日放鱼,饲养到十月廿八日干塘,共215天。从六月廿日起,共捕捞5次,总产15868.5斤,放养鱼种重量2761.2斤,净产13107.3斤,平均亩产2048斤,其中鲢鳙鱼占41.7%.莫桑比克罗非鱼占41.6%。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在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的帮助下,用16亩池塘进行鱼鳖混养试验,1981年10月29日至31日,经有关部门对一口1.013亩的池塘作了干塘验收,亩净产鲜鱼811.3斤,鳖290.35斤。鱼鳖混养试验成功,这为今后发掘水产资源,充分利用水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池塘养鱼群塘增产技术途径,1982年我们在灯塔县佟二堡、柳条、沈旦三个公社的十三个大队和柳条公社渔场进行了试验,试验水面1000亩,计划平均亩净产250斤,在天旱、水源不足、放养品种不全,饲料与肥料不足的情况下,经出塘验收853.4亩(哈尔堡、连三台大队150亩水面鱼池因遭水旱灾害中断试验),共产鲜鱼333614斤,平均亩产390.9斤,平均亩净产358.4斤,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为使我区60多万亩鱼塘早日实现亩产千斤,我们于1982年春汛开始组织地、县、社养殖科技人员与承包户配合,进行高产试验.用三年时间,探索亩产1,000斤、1,500斤和2,000斤的池塘生态条件,混养、管理技术以及渔业与农牧业结合的最佳模式.全区共安排了38口塘,由各级科技人员各自选择1~2口不同类型的池塘,先写出设计书,尔后按方案实施放种和饲养管理,边试验边指导邻近社员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索池塘主养鲤鱼高产、低耗、高效益的综合技术措施,我场继1987年主养鲤鱼高产试验取得亩净产802.5公斤基础上,总结调整鱼用配合饲料配方和放养模式,1988年选择一口与1987年试验塘条件相似的池塘(水面3.4亩)进行主养鲤鱼亩产吨鱼试验。从4月27日到10月4日,经过156天饲养,结果总产商品鱼3791.5公斤,其中鲤鱼2667公斤,占70.3%。折合亩净产996公斤,亩毛利2740元,验验表明在新疆伊犁地区池塘主养伊犁杂交鲤亩产吨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上虞县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滩涂,现已围海涂13万多亩,其中咸淡水水面约1万亩,不能种植作物的低洼地近2万亩.为发展海水养殖;1981年,该县水产部门利用海涂低洼地挖了10.5亩水深1.5米的池塘,进行鲻鱼和白鲢、杂交鲤、福寿鱼混养试验.五个多月后,平均亩产达400斤,其中每亩净产鲻鱼180斤.1982年扩大了试养面积,鲻鱼亩产预计190斤以上.这一试养使人们看到了海涂挖塘养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毛主席科研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向。1976年,开展了塘鱼高产试验,3亩池塘,平均亩产1267.4斤,每亩净产1010.4斤。今年,又在两口池塘进行了成鱼高产试验,结果以鲢鱼为主的1号塘,面积3亩,平均亩产1328.5斤,亩净产1079.5斤;以草鱼为主的2号塘,面积3亩,平均亩产1390.9斤,亩净产1029.5斤。为我县成鱼高产找到新的途径。现将试验体会小结如下,错误之处,请予指正。一、选择规格化成鱼塘,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池塘是成鱼生长的基本环境,基本环境条件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成鱼的生长。因此,要选择长方型,面积2—3亩以上,塘底平坦,  相似文献   

15.
平塘养鱼:兰溪镇金塘大队全胜生产队的一口“金”塘,水面五亩,去年产鱼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一斤,平均亩产二千四百二十四斤,除去种子重量,亩平净产二千一百九十四斤,养鱼收入一万零三百零三元,亩平二千零六十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渔场于1981年11月开始兴建,1982年4月完成第一期工程,投产水面248.7亩,当年产鱼8.9万斤,亩产357.9斤,培育鱼种41.8万尾,全年养鱼收入9.7万多元。1982年12月开始第二期挖塘,去年4月全部完工投产。两期工程共挖塘33个,水面315亩。去年21个成鱼塘产鱼199,875.7斤,亩产819.2斤,商品鱼占90.1%;12个鱼种塘,培育5寸  相似文献   

17.
陈仁友  于丁 《淡水渔业》1978,(5):31-32,34
湖北省浠水县城关公社永东大队一口四亩水面的下沙塘,利用城镇生活污水养鱼,采用以非洲鲫鱼为主,白鲢为辅,多品种混养的方法连续三年亩产超过双千斤。1975年为2,309斤,1976年为2,423.5斤,1977年为2,713.5斤。全大队1977年鲜鱼平均亩产1,526斤。总产比1974年增长9.4倍。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市地处塞外,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仅八点七度,鱼的生长期不足一百五十天,鱼的产量低,当年达不到商品鱼规格。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缩短养鱼周期,摸索适合我市养鱼高产的技术措施,最近几年我们在市郊区几个社队池塘进行了高产试验。根据当地条件,利用不同水源(滦河水、武烈河水、山泉水、生活污水)不同类型池塘(老塘、新建、改建池)放养不同规格、数量鱼种,采取科学管理方法,连续四年试验、均获得了高产。八二年四个队试验水面15.67亩,产鱼14903斤,平均亩产951斤,亩净产857斤,最高亩产1055斤,平均亩收入845元。其他三年试验情况是:七九年五个队,试验水面21.3亩,产鱼18807斤。  相似文献   

19.
《广西水产科技》1978,(1):44-47
非洲鲫鱼是优良养殖鱼类,几年来,我市已逐步推广饲养,并出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向阳公社津头大队18亩高产塘,1976年平均亩产2000斤,其中非洲鲫鱼占700斤;葛麻大队1976年13亩配养非洲鲫鱼的试验塘,平均亩产1929斤。实践证明,大力饲养非洲鲫鱼,是夺取我市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浠水县城关公社永东大队一口四亩水面的下沙塘,利用城镇生活污水养鱼,采用以非洲鲫鱼为主,白鲢为辅,多品种混养的方法连续三年亩产超过双千斤。1975年为2,309斤,1976年为2,423.5斤,1977年为2,713.5斤。全大队1977年鲜鱼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