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少数民族的辉煌历史,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少数人民群众先进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对少数人民的科学思维方式、文化、想象力的继承,是文化多样性的精彩呈现,是保护文化主题以及文化主权的根本依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存在很多问题,为保障少数民族的集体智慧,让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得到永恒的传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资源保护工作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高校作为其中的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高校中的图书馆工作对于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必要的作用。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式,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遗产保护具有挖掘、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西藏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的非物质遗产独具民族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遗产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传统文化遗产,但是它们的保存问题一直令人担忧,随着开发不合理等原因使得当前遗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再这样下去可能会有消失的危险.为了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应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保证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5.
1.井陉拉花体育化开发的意义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9项代表作获得通过,中国昆曲入选,这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会议讨论进入文化实践。2001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公众和学界视野。从此,全球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许多国家政府推动的一项文化工程。井陉拉花起源于明清,产生并流传于石家庄井陉县境内,是人民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重要实施主体,应当全面守法和积极守法。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博物馆应当积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和历史,更应当潜心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博物馆应当策划更多更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大胆试行展演结合办展模式,延伸相关社会服务,包括设计、编辑、推广、发行策展图书。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屡遭破坏、传承困难、濒临消亡的现状,形势严峻。对此云南省做了大量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开始探索以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举办了各种文化艺术的展演活动,弘扬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成就显著。通过研究发现,应该更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法律主治、公众参与"的综合保护模式,以期促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方位落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亳州市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有效地保护了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地推动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项。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高校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民族的重要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主要是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撑,还需要政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鼓励社会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阐释了广南壮族文化的内涵以及传承和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广南县传承和保护壮族铜鼓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而从管护职责、文化激励和教育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草原旅游业在我国农牧业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旅游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意义。全面了解和掌握草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是切实提高草原旅游的文化品味,发挥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岩 《科技视界》2023,(18):59-62
研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采集、编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与技艺信息,然后进行有效传播。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产品的过程,需要相关各方在信息空间理论和传播系统的指导下进行协调合作,由专业的数字产品设计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产品。该类数字化产品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储与传播,可以显著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地方居民社区文化参与的角度透析了地方居民参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认为保护地方文化生态环境、健全地方社区文化组织、提高地方居民文化参与性、开展丰富地方社区文化活动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既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发展,又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而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是无形的容易被人遗忘的,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通过分析博物馆的概念,不难看出博物馆不仅承担着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同时还承担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6.
刘君 《四川蚕业》2014,(4):29-29
<正>2014年11月2日,蜀绣、湘绣、苏绣、粤绣、京绣等28大绣种、80余名代表性传承人打破往日"自扫门前雪"态势,握手齐聚长沙,共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成立暨中国刺绣文化保护研讨会,商议中国刺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大计。大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选举产生了中国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7.
王钰 《山东饲料》2013,(11):27-28,40
少数民族文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阐释了广南壮族文化的内涵以及传承和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广南县传承和保护壮族铜鼓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而从管护职责、文化激励和教育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图像档案;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根据项目、地域和载体等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十分喜爱的一项民俗游艺活动,历史悠久,现在已发展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竞技项目之一,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本文通过对朝鲜族荡秋千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变迁的梳理,简述了荡秋千独特的社会功能,为我们进一步探寻朝鲜族文化多元内核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保护中华文化独特性和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已经向人类提出了严峻挑战的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命题已引起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冷静思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3年10月已通过《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