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对解决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作物叶片利用光能的能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群体对小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本文以水稻为例从栽培和株型育种两个方面讨论了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作物超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全球人口激增、气候持续变化、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给世界农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作物育种技术的技术进步为粮食产量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解决世界农业困局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核心关键。但是近30年来的水稻单产增长缓慢,对农作物育种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更加有效的育种技术系。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和作者的海外经历,简要回顾作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作物育种即智能育种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作物育种的主流,在我国也正在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分子育种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我国作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坚 《作物杂志》2004,20(6):28-28
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华中农业大学等 6个单位承办 ,主题为作物科技 /粮食安全 /农民增收的 2 0 0 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于 2 0 0 4年 1 0月 2 8日至 31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健和种植业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专程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来自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物学会的代表共 1 6 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 6 0多篇学术论文 ,分别在大会和作物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作物栽培与耕作及生理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3个分会场作报告 ,其中 2 5篇入选《华中农…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物技术促进作物育种科技革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生物技术促进作物育种科技革命辛志勇马有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我国粮食生产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以传统的育种方法为基础,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深入开展遗传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及优化育种程序……  相似文献   

6.
航天育种又称太空育种,俄、美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及空间遗传变异研究,迄今为止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先后培育成功太空植物100余种,作物包括高粱、番茄、萝卜、甜菜、甘蓝等.我国在1987年第1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现已成功地进行多次太空育种试验,已培育出水稻、小麦、青椒、番茄等多个农作物品种,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开辟了作物诱变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粮食安全是影响我国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而育种品质决定着小麦作物的品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展了多种小麦育种创新研究,通过不断提高品种适应性,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针对西北地区的小麦育种创新途径展开研究,为西北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程化育种是现代育种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作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对我国作物育种工程化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分析,认为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工程化思想改进我国育种学科及研发体系是必要与可行的。以系统工程科学理论为指导,发展作物育种工程学理论,有利于强化自主创新思想和能力;推进生物技术、装备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在育种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有利于加快我国作物育种的现代化进程;加强学科互鉴,有利于培养新型育种人才。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种植范围最广、总产量最高、用途最多的作物就是玉米。发展玉米生产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对我国玉米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简要探讨了玉米生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同源四倍体作物育种途径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讨论了同源四倍体高粱、葡萄等作物的细胞学特性和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育种过程中利用杂种优势的重要性。同时对不同作物进行同源四倍体育种的难度及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诱变既能使作物基因组DNA发生缺失、插入、置换或异位等,也可以对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或定向敲除、打破基因间的连锁平衡,从而产生新的性状。为了探讨不同诱变技术的方法、优缺点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本文归纳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空间等技术诱发突变的原理及方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诱变技术的作用机理;总结了不同诱变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运用。本文指出了目前诱变育种的缺陷,展望了诱变育种的前景,为探索诱变育种在现代化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郑佳雯  何勇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1):7290-7296
涝害是中国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瓜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经济损失.本综述阐述了淹水胁迫对瓜类作物根系生长、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论述了瓜类作物通过乙烯介导的不定根生成、降低有氧呼吸速率,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合成等机制适应淹水胁迫引起的氧气供应不足,总结了叶绿素损失率等瓜类作物耐涝性鉴定指标,从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等3方面回顾了瓜类作物耐涝遗传育种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深入了解瓜类作物的耐涝机制,为进一步培育耐涝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为了探讨不同诱变技术的方法、优缺点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笔者归纳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空间等技术诱发突变的原理及方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诱变技术的作用机理;总结了不同诱变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运用。最后指出了目前诱变育种的缺陷,展望了诱变育种的前景,为探索诱变育种在现代化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新研究介绍了首个藜麦高质量参照基因组。这项新成果将促进藜麦的遗传改良和育种策略,有望提高全球粮食安全。藜麦是一种营养丰富、无麸质、血糖指数低的作物,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纤维、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达到出色的平衡,而且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但是藜麦仍是一种利用不足的作物,为了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还需要通过育种工作改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作物诱变育种方法--航天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侠礼 《种子》2004,23(9):94-95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高科技情况下的延伸.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农林水产首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面向21世纪,预测了今后10年间日本作物育种的推进方向。于1986年1月制订了新的“推进作物育种基本计划”,现将该计划概述如下: 1.作物育种的推进方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包含作物育种的重要性,作物育种的现状与动向,作物育种的理想状态三个方面。作为推进作物育种基础的四项必要条件,即加强专家的联合、协力,确保遗传资源,开发育种技术,提高选择规模和选择方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作物育种信息化进程。作物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增长,这些数据类型十分复杂,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是作物育种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作物育种技术数据检索、共享困难。通过对国内现有育种软件及网络的研究与比较,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作物QTL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标记技术和QTL(Quantitative Traits Loci)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得到了一些成功的运用,为解决有关复杂性状的选择问题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作物QT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目标性状QTL克隆在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旱性等数量性状遗传育种中的主要应用,证实了分子育种的有效性;对目前影响分子育种效率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作物的繁殖方式,针对当前推广利用品种的遗传组成、育种特点及繁育制种方法等,将作物品种划分为纯系品种、杂交种、多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等四种类型。文中讨论了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相似文献   

20.
1 “十三五”规划部署种业发展 2016年7月28日,“种业自主创新”被《“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发展规划》列入新的一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未来,将以农业植物、动物、林木、微生物四大种业领域为重点,重点突破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支撑.以农作物、畜禽水产和林果花草为重点,突破种质资源挖掘、工程化育种、新品种创制、规模化测试、良种繁育、种子加工等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有效聚合高产、高效、优质、多抗、广适等多元优良性状的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显著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