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是一种较理想的滩涂和虾池混养贝类的生产模式,且缢蛏、泥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喜爱,市场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岸水域污染等原因,1993年以来虾病肆虐,对虾大面积死亡,常规虾池高密度单品种养殖已难以取得好收益,多品种混养已成为虾池增产增收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近年来,笔者一直在福建省长乐市文武虾池进行缢蛏、黄鳍鲷、日本对虾混养,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一、虾池条件1.底质和面积。兼顾缢蛏、黄鳍鲷、日本对虾的生活习性,以泥沙混合(以泥为主)底为佳,最好有较大比降。面积1ha~2ha,以长条形为宜,便于管理。2.水深和进排水。平均水深1.5m左右,具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小潮时半月至少有9天能换水。3.水质和水温。…  相似文献   

3.
滩涂筑堤拦网养蚶是指在海滩筑堤上部用拦网养殖泥蚶的一种半蓄水养殖方式,近年来在福建省厦门市郊得到迅速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和材料1.场地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没有污染、潮流畅通、地势平坦、能避风浪的海滩,面积5亩~15亩,底质以软泥为主,表层为黄色浮泥5cm~10cm为佳,中下层为泥沙底质,海水比重5‰以上,pH值7.8~8.6。2.堤坝:堤坝结构视地质状况,一般堤高1.5m,底质较硬的用毛石干砌,中间留1m以上填海泥作断漏层及插竹竿挂网之用;底质较软的底部用石渣压…  相似文献   

4.
一、放养准备工作 1.场地选择:缢蛏属于埋栖型贝类、营穴居生活,根据其生活习性,蛏田应选择在以内湾或河口附近平坦并略有华侨的滩涂为好。中湖区下段至低潮区的潮间带,由于潮起潮落,第天能干露2-3小时。要求潮流比较通畅,但风浪又不太大的海区。底质以软泥为最佳,其次是泥沙混合,但以泥为主的滩涂。海水比重在 1.005—1.020之间、滩面和水质未受到污染。进行虾蛏混养的养虾池,最好是有较大比降的长条形,或者池内有高起的滩面。将高起的滩面深翻整平,建畦,放养缢蛏。也可通过加深加宽养虾池的环沟,将环沟内的泥…  相似文献   

5.
养虾池底播魁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近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万元。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场连续三年开展虾池虾蚶混养养殖模式的技术推广 ,获得了成功 ,以下就该技术及拦网蓄水养蚶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成场地的选择可选滩涂或虾塘进行中间暂养 ,滩涂要求涂面平坦 ,潮流平缓 ,不易受海浪冲刷 ;虾塘要求能迅速灌注新鲜海水 ,涂面平整 ,底质以软泥为主 ,表层为黄色浮泥5~15厘米为佳 ,中下层为泥沙底质。海水比重1.010~1.015 ,pH值7.5~8.2 ,水温8~35℃。二、养成场地的准备1.场地的清理 :将黑色的底质污泥清除掉 ,经阳光曝晒 ,使底质氧化 ,蓄水软化。如果表层软泥较少 ,可抽软泥铺底。2.涂面整理…  相似文献   

7.
泥蚶人工繁殖育苗在江苏沿海地区起步较晚,为了综合利用河蟹育苗场,以提高育苗场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1年2月~2001年5月进行了泥蚶早繁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对35kg(约8400只)亲蚶的提早升温、促热、催产育苗,最后产苗约5亿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苗池改造。本试验在江苏省如东县河蟹育苗场进行,选择该场水泥蟹苗孵化池8口(规格为5m×4m×1.5m作为泥蚶育苗池(兼作催产池),用水泥浆将池壁、池底抹平,并在原出水管道上安装可控排水速度的阀门,以便倒池、采苗之需。改造后的育…  相似文献   

8.
对虾、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具有周期短、易管理、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混养模式。现将我们进行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虾池混养模式,且菲律宾蛤仔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供不应求。现在将本地区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的选择根据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习性,选择养殖池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且进排水畅通,水质无污染,有淡水注入,水质肥沃,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间的,面积20~100亩均可。2.清淤消毒与整滩对虾收获后,将虾池的池水排干曝晒,用推土机将池内淤泥及沉积物清…  相似文献   

10.
黑鲷、对虾、缢蛏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虾贝生态养殖是优化养虾池塘生态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 ,我们在乐清湾沿岸虾塘实施千余亩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技术示范 ,取得了平均亩产9~12厘米体长对虾50公斤、黑鲷20公斤、缢蛏500公斤或泥蚶250公斤的产量 ,每亩毛利润6000元。现将其生态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改造沿岸进排水比较方便的常规虾塘均可以作为生态混养场所 ,面积以5~30亩大小为宜。待上年虾塘养殖产品收获完毕 ,就可对池底进行翻耕、曝晒、耙平 ,并按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对养殖生态地形的要求改造常…  相似文献   

11.
虾贝混养,有利于净化虾塘水质和生态平衡,挖掘虾塘生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江苏省赣榆县1999年实施虾蛏混养面积9800亩,收获缢蛏1638吨,对虾410吨,亩增加收入1800元。 本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适宜在泥质或泥沙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其模式建设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清整 1.水质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水质无污染,海水比重1.008~1.022之间,最适1.010~1.015,水温3~32℃,最适15~25℃, pH值7.5~8.4。 2.虾塘底质:以软泥质或泥沙混合质为佳,纯沙质…  相似文献   

12.
一、虾塘条件要求: 1虾塘条件:选择的泥蚶与对虾混养的虾塘首先要排灌方便,具有进排水陡闸,并配备水泵,预防小潮期不能纳潮时使用,虾塘要求其涂面平缓、背风向阳、塘底平整,面积以5—10亩为宜。 2.底质要求:以软泥为主,合少量沙质,最好表层软泥厚度为5—10cm为佳。 3水质要求:海水比重3%以上,pH值为7.8—9.0;水质透明度为30~50cm;氨氮含量0.6mg/L以下;底质硫化氢含量0.01mg/L以下;化学耗氧量(COD)6mg/L以下。 二、放苗前的准备: 1.清淤和翻耕:每年收获后,即着…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笔者单位4只罗氏沼虾养殖池,平均亩产虾282kg,出水规格每kg47尾,亩利润3224元,其中2号池亩产最高达309kg,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虾池条件4只虾池的面积,1号池为1.1亩,2号池1.1亩,3号池1.5亩,4号池0.8亩。池水深度除2号池1.4m外,其余3只池1.2m。水源为秦淮新河河水,水质符合水产养殖标准。进排水系统完善。每只虾池配备1.5kw叶轮式增氧机1台。1.2清塘施肥虾苗下塘前按常规方法清整虾池,用生石灰清塘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用经过发酵的粪肥施…  相似文献   

14.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又名粒蚶、血蚶、宁蚶,属瓣鳃纲、蚶目、蚶科。是我国沿海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泥蚶网围高产高效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一、网围养殖场地的选择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6小时的中低潮区内湾,滩涂平坦,有风浪时滩涂面稳定,不会产生流槽现象。 2.底质为粉沙软泥(含泥70%-80%,沙20%-30%),滩涂不板结,有5cm左右的淤泥,底质肥沃。因这种底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生产环境恶化,养虾业遭到沉重的打击。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水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1994年我们采用虾池隔离法间养缢蛏获得成功,1995年全市对虾和缢蛏间养面积4600亩,新增加缢蛏产量960吨,产值1300万元。现将对虾和缢蛏间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池条件: 虾池要求以适合对虾和缢蛏养殖的环境条件为前提。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虾池面积一般50亩左右;池底要求以泥为主的底质,并在离池堤5m左右挖一环沟(环沟与池堤间成一宽5m左右的滩面,该滩面高于虾池中间的滩面,用于养殖缢蛏);池子要求进排水方便,有效水深1.5~2.0m。 二、清池: 缢蛏苗比对虾苗早进池,在缢蛏苗播养前应对其底质进行处理。其方法为:冬季空闲时排干池水,清除其池底污泥,并将养殖缢蛏的滩面翻泥20~30cm,晒池1~2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5,(2):41-41
近年来,三门县围塘养殖实行多品种仿生态立体混养,水底套养缢蛏、蚶等贝类,水面混养青蟹、小白虾、鱼类,实行贝类、鱼类、蟹类、虾类四大类三层次仿生态立体混养,养殖品种从过去的缢蛏、中国对虾、毛蚶、青蟹4个,发展到青蟹、文蛤、缢蛏、泥蚶、大黄鱼、黑鲷、美国红鱼、鲈鱼、小白虾等30多个。目前,该县围塘立体混养面积达8万余亩,  相似文献   

17.
缢蛏属热带及温带海洋生物,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它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很多突出优点,是我国四大滩涂贝类之一。随着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不断调整,缢蛏逐渐进入北方滩涂养殖领域。缢蛏综合养殖是由缢蛏室内人工育苗、稚贝土池大棚越冬暂养、滩涂围网养成三个不同生产环节而构成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现将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点分述如下:一、缢蛏室内人工育苗1.育苗设施: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2.亲贝选择:进入9月份,缢蛏性腺逐渐成熟,此间选择…  相似文献   

18.
陈爱华 《水产养殖》2002,(1):28-29,32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泥蚶人工育苗的基础,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品种、质量以及投喂数量,直接影响着泥蚶亲贝性腺发育、幼虫、稚贝的成活与生长。根据泥蚶幼虫发育的不同阶段,需培养和投喂不同品种的饵料,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 材料方法1.1 单胞藻品种有硅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金藻:湛江叉鞭藻、3011、大溪地等。扁藻:亚心形扁藻、青岛大扁藻。1.2 泥蚶亲贝购自浙江温州自然海区,性腺尚未发育。亲贝经促熟培养后催产,获得所需的幼虫及稚贝。试验用池为5m× 6m ×1.1m的水泥池。1.3 饵料培养 藻种培养:5 …  相似文献   

19.
1试验条件1.1 设施、设备育苗池14个,有效面积 420 m2,规格 5m ×6 m×1.3 m;M级沙滤池 2个,规格 5 m×2m×1.5 m;海边沙滤井 1口;单胞藻培养池 16个,规格 3 m×5 m×0.8 m;12 m3/h罗茨鼓风机1台;蒸发量为2t/h的锅炉1台。1.2 试验材料 饵料为人工培育的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异胶藻及海洋酵母。亲蚶系采自浙江乐清人工养殖的3龄泥蚶,规格160粒/kg。2试验方法2.1催产、孵化用沙滤海水冲刷掉亲蚶外壳上的犯及沉垢,然后用500×10-6的高…  相似文献   

20.
陈志明  黄培 《科学养鱼》2002,(11):19-19
高涂低坝蓄水养蚶技术是在高位滩涂上筑建堤坝、半蓄水养殖泥蚶的一种养殖方式。在大潮汐时,潮水可以漫过堤坝进池,退潮后,根据养殖需要保留塘内一定水位。小潮汐时,通过堤闸来调节塘内水位。该方法是探索开发利用高潮区滩涂的有效途径,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场地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无污染、潮流畅通、地势平坦、能避风浪的海滩,底质以软泥为主,中下层为泥沙底质,水域盐度在12‰~32‰之间,以14‰~23‰最为适宜,pH值7.8~8.6,养殖海区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海水养殖水质标准。2.围塘筑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