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广西蚕业》1997,34(1):59-61
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于1997年3月20日至21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区茧丝绸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各县茧丝公司经理、各缫丝厂厂长共53人。区人民政府、区茧丝绸协调小组、区工商局、区物价局、区纺织总会、区农业厅、区中行、区农行的领导亲自到会指导。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区茧丝绸协调小组组长马忠毅同志和区茧丝绸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隆道升同志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区丝绸公司吴贤副总经理在会上总结了我区1996年茧丝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了1997年茧丝产销形势,提出了如何做好我区茧丝绸工作的初步意见。区丝绸公司郑敬为总经理主持了会议,传达了国家茧丝绸协调小组和国家计委联合下达的国茧协[1997]2号《关于1997年蚕茧价格政策和收购管理的通知》,并作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2.
正为促进湖北大别山区茧丝绸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综合经济效益,为茧丝绸深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2014年初,湖北省英山县桑和平面茧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高效生态蚕桑新模式的探索。该合作社在金铺镇六口塘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集种桑、种药、种菜、养蚕、养鱼、养鸡于一体的"三种三养"亩产万元的高效生态蚕桑示范基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新模式提出的背景由于多种原因,我县蚕农种桑养蚕的比较效  相似文献   

3.
霍山县低产桑园形成原因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优越,极为适合栽桑养蚕,蚕桑生产已经成为霍山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目前,亩产茧量不高、经济效益较低已成为制约霍山县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找准低产桑园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提高亩桑蚕种饲养量和蚕茧产量,从而促进霍山县茧丝绸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西蚕业》1998,35(2):63-64
区丝绸进出口公司于1998年3月24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区茧丝绸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各县(市)茧丝公司经理和各缫丝厂厂长共40人。区茧丝绸协调小组叶永生副组长、隆道升主任莅临指导并作了重要指示,区纺织总会、区工商局、  相似文献   

5.
对稳定盐城重点蚕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规模发展才能保持高效。近年来,随着茧丝绸行情的波动,盐城重点蚕区已发生重组。稳定桑园基础,巩固重点蚕区,直接关系到茧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绵阳市游仙区组建“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丝绸企业集团公司,旨在促进茧丝绸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茧丝绸产业,是游仙区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区四年多来,全区农民养蚕收入两亿多元,丝绸行业纳税2000万元以上。可是,近年来发展不尽人意,形势严峻。对此,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从改制、改造、改组入手,使茧丝绸产业步入良好发展轨道。主要措施有:由区茧丝绸总公司对丝绸企业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受原料、交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茧丝绸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广西等省(区)。通过对茧丝绸出口商品结构、区域市场优势和出口绩效等指标的比较发现,中国主要茧丝绸出口省份之间存在出口竞争力差异。计量检验进一步表明,蚕桑生产基础、总进口额、地区交通运输和物流发展水平等因素能够提高茧丝绸出口的区域市场优势和出口绩效;引进外资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则会减少主要省份的茧丝绸出口的区域市场优势;地区总出口额增长会降低主要省份的茧丝绸出口绩效。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蚕业生产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因地处华东、长江下游,淮河中游,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区、丘陵、平原地区适宜宜栽桑养蚕,成为我国蚕茧主要区之一,蚕业发展快、成绩大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安徽省茧丝绸业发展迅速,已形成配套成龙、较为完整的加工体系,茧丝绸的优势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9.
<正>自1993年以来,江苏蚕区大部分市县都在积极探索茧丝绸行业体制改革的新路,组建了多种形式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茧丝绸管理机构。我市于1995年6月开始进行茧丝绸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结合本市生产实际并借鉴兄弟市县的经验,成立了市茧丝绸总工司,对全市蚕桑生产、蚕茧收烘加工和经营实施行业管理。从新体制运行一  相似文献   

10.
陈健 《四川蚕业》2003,31(2):1-3
茧丝绸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业迅猛发展,成为世界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从九十年代初起,由于受宏观失控,茧丝产量增长供过于求,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消费不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茧丝绸业持续低迷,整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是我国丝绸传统的主产区,多年来江苏茧丝绸产业处于全国前列,蚕桑生产遍及全省13个市、约60个县(市、区),具有从蚕种制造、栽桑养蚕、缫丝绢纺,到丝织、印染、服装成品、出口贸易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茧丝绸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随着西部省份的突起,江苏茧丝绸业在全国的位置也出现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力图在对江苏茧丝绸行业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茧丝绸业的各主要环节,分析问题,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经营体制改革、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对茧丝绸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勾划。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业厅于元月 1 8日至 1 9日在柳州市召开了全区蚕业生产会议 ,参加会议有各地、市县农业局 (蚕业站 )、各地、市、县蚕种场、自治区茧丝办、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及区科仪公司的代表共 1 4 0多人。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何彬处长主持会议。会议期间 ,国家茧丝绸办副主任扬和荣 (现柳州地委挂职副书记 )作了关于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形势分析 ,以及对广西蚕业生产发展意见的报告 ;自治区茧丝绸办周华德主任、区农业厅曾东厅长助理、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胡乐山站长、陆瑞好、潘志新副站长、顾家栋研究员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 ,总结…  相似文献   

13.
许明芬 《中国蚕业》2009,30(3):39-42
针对江苏省蚕区现行蚕品种推广情况,结合气候、环境、技术、饲养方式、生产设施、市场需求等特点,提出选育适合江苏蚕区的新蚕品种,应以强健、优质、高产、多元化为选育方向,并予以良种良法等技术体系配套,充分发挥蚕品种优良性状,促进江苏茧丝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宜州区茧丝绸加工企业达20家,织绸企业3家,宜州区境内75%以上的蚕茧可以就地缫丝加工。"6月1日,河池市宜州区桑蚕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强力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种桑养蚕、茧丝绸加工、物流销售各环节无缝衔接,延长产业链,使桑蚕业成为惠民增收、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5.
侯建忠  孙锋 《江苏蚕业》1997,19(4):42-44
<正>我国茧丝绸行业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权属不明、体制不顺、政令不通、法制不健全,影响了茧丝绸行业的协调发展,陷入前所来有的困境.就如何建立新的蚕茧流通体系,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当前蚕茧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茧丝绸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振兴蚕区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严相顺  王玫  王根法 《广西蚕业》2011,(3):70-73,83
简要回顾总结了东台地区茧丝绸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体会,提出进一步发展茧丝绸产业的规划和措施及推动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卢克松 《江苏蚕业》2001,23(2):38-40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茧丝绸行业改革的试点,江苏省贸工农一体化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大力实施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积极探索“公司+工厂+农户”的运行模式,促进了富安茧丝绸支柱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镇现有优质丰产桑园近2000hm2,养蚕农户近1.5万户,有1个蚕桑技术推广服务站,9座蚕茧收烘站,6个茧丝绸配套加工企业,年产优质鲜茧3000吨,蚕茧总产连续12年名列全国乡镇前茅,干茧上车茧率、解舒率和出丝率等主要质量指标分别达到95%、70%和40%…  相似文献   

18.
《中国蚕业》2007,28(4):17-17
由李龙和徐新荣主编的《茧丝绸行业科研教育研究》一书,日前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它汇集了国内外蚕桑丝绸行业近20年来学科建设、科研机构基本情况、人才培养及科研教育经费投入的调查研究等,它既可为专家学者分析茧丝绸行业科研教育提供参考资料,又可为国家制定茧丝绸行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是我国茧丝绸行业科研教育的阶段性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茧丝绸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据统计,我国茧丝绸产品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国际茧丝绸市场的起伏涨落.都影响到我国整个茧丝绸行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南宁地区的茧丝绸行业同样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它使南宁地区的种桑养蚕从1994年的鼎盛期滑了下来,到1996年上半年处于低潮。  相似文献   

20.
黄梅梅 《中国蚕业》2010,31(4):49-52
通过对广西茧丝绸加工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拉长茧丝绸产业链、发展壮大茧丝绸龙头企业、大力培养蚕桑及丝绸加工专业人才和打造茧丝绸名牌等推进广西茧丝绸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