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由电器化控温设备系统和共育室及操作室组成。可将温度控制在目的温度±0.5℃ ,每室可共育蚕种60~80张。其优点是可增加共育室有效容量、小蚕体质强健、降低劳动强度 ,从而提高了小蚕共育率  相似文献   

2.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是我市近年来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并应用的一项新设施,它改变了共育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小的状况,提高了小蚕的共育质量。其特点是具有自动控温、补温等功能,且投资小、效益高、劳动强度小,共育的小蚕体质强健。目前全市有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150个,每期共育蚕种10000张。现就该设施的建造、使用技术关键及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叠式蚕台电跨化控温共育室是我市近年来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并应用的一项新设施,它改变了共育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小的状况,提高了小蚕的共育质量,其特点具有自动控温、补温等功能,且投资小、效益高、劳动强度小,共育的小蚕体质强健。目前全市有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150个,每期共育蚕种10000张。现就其设施的建造、使用技术关键及应用效果介绍如上。  相似文献   

4.
严相顺  杨斌 《四川蚕业》2001,29(3):30-31
<正>电器化控温规模共育的配套技术是我市为适应蚕桑产业化进程、加速推广省力化育蚕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摸索出的一套小蚕工厂化共育模式。一期可育蚕100张种以上,采用电热加温、自动控温、叠式蚕台育蚕、快速收蚁技术配套,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大容量、密集型、省工、省力、省  相似文献   

5.
搞好小蚕共育是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小蚕期在人力、物力及用桑量等方面虽然只占整个蚕期的 5 %左右 ,但是小蚕饲育的技术与环境要求很高 ,共育户风险大 ,担子重。为了使广大共育户尽快地从繁琐用工中解脱出来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1998年起 ,我县在陈洋镇洋角村二组进行了小蚕电器化叠式蚕台省力化育蚕试验 ,取得了成功 ,逐步向其它重点乡镇推广 ,深受共育户的欢迎。这项省力化技术的推广 ,能提高共育室的有效容量和共育质量 ,具有节省投入、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1 电器化共育室的安装与使用一般是在原有的五有标准共育室中改建 ,也可单独建造。要求共育室能保温保湿 ,每间共育室配自动温控仪和加温电热线。离地面 2 0cm和离顶棚60cm处订上固定钩 ,将电热线排在墙两壁 ,线与线间距为 2 0cm。墙壁一侧安装温控仪 ,温控仪上连接一个探头 ,探头伸到共育室中央 ,通过探头探测到的温度传到温控仪上来控制温度。共育时 ,每个龄期只需按标准温度来调节温控仪 ,室内温度达到标准温度则温控仪自动断电停止加温 ,反之亦然。2 叠式蚕台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叠式蚕台常用木材制成 ,木框长 112cm ,宽82cm ,高 5...  相似文献   

6.
在小蚕共育室中首次创新性安装水帘式系统进行温湿度控制。应用水帘控温保湿技术,对小蚕共育室进行有效的通风、降温补湿、除尘,改变小蚕共育室内环境,满足小蚕的健康成长要求,达到减少蚕病的发生,提高养蚕成功率,同时减少小蚕的给叶次数,节省人工。  相似文献   

7.
周帅 《四川蚕业》2006,34(2):31-31
小蚕电器化共育是一项新型的小蚕共育技术,主要采用家蚕饲育温湿度自功控制系统,操作方便,安全节省环保,值得在重点蚕区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蚕托养共育是小蚕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小蚕托养共育具有确保小蚕共育用叶叶质、提高小蚕质量、减少共育室劳动力投人等作用,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专业化共育室叶质下降和请工难的矛盾。采用小蚕托养,可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小蚕电器化共育是一项新型的小蚕共育技术,主要采用家蚕饲育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操作方便,安全节能环保,占用面积小,值得大量推广使用。1小蚕电器化共育的优点可以避免煤炭加温造成人蚕中毒的现象,能有效解决烧坑加温无湿、温度掌握不准的难题。省工、省本,温、湿度自动调节,增  相似文献   

10.
本刊启事     
小蚕电器化共育是一项新型的小蚕共育技术,主要采用家蚕饲育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操作方便,安全节能环保,占用面积小,值得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1):62-63
小蚕共育为了有效防止蚕病的发生,促进蚕体强健好养,降低养蚕成本,达到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制度:1蚕室、蚕具及蚕药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张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平方米,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平方米,可共育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公斤的漂白粉、1盒蚕安王、一包小蚕“防病一号”、生石灰20公斤等蚕药。2小蚕共育技术2.1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养蚕前一周进行,用共育室催…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海安县蚕桑专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蚕桑站经过广泛调查,从众多小蚕共育室中选择了责任心强、桑园面积和共育规模较大、共育水平高、在蚕农中有威信的顾维才共育室作为全县2011年小蚕专业化共育室建设的示范点。一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成品蚕共育标准,落实小蚕共育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多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维才小蚕专业化共育示范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共育室共育出来的小蚕平均张产茧比全村平均水平高7%。蚕农一致反映"维才共育室共育的小蚕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13.
廖先谋 《广西蚕业》1999,36(4):27-28
本阐述了蚕业新区小蚕联户共育饲养管理技术,包括联户共育的设置、共育室的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对小蚕共育技术的普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 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小蚕共育室温湿度调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蚕共育易受环境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而造成损失,如何控制小蚕室的温湿度,使小蚕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是养好小蚕的关键。本文介绍象州县罗秀区登波共育室采用各种新的设备和方法对小蚕共育室进行温湿度调控的做法,供广大共育室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林市容县、贵港市黄练镇、八塘镇等十多家小型小蚕共育室的饲养调查,发现小型共育室在小蚕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提高小蚕质量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进 《广西蚕业》2016,(1):60-62
通过分析墨江县小蚕共育推广的现状,总结得出小蚕共育存在共育室条件差、共育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小蚕共育效益差、共育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蚕农对小蚕共育认识的正面引导、完善共育设施和人员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严格共育技术规范、以优惠政策对小蚕共育扶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小蚕共育室要保证所共育的小蚕数量足、质量好,为蚕农提供发育整齐、健康无病的稚蚕。二、共育室以村组集资兴建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共育室属集体所有,由村委会统一负责管理,由县、乡蚕桑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三、提倡由集体统一经营,也可实行承包经营。四、①共育室人员要求工作负责,事  相似文献   

20.
潘家宽 《广西蚕业》2007,44(3):40-40
近年来随着我县桑蚕业不断发展,小蚕共育技术发展迅速。特别在2004年我县采取每个新建小蚕共育室补助2000元以上共育用具的措施后,全县小蚕共育室以每年30~50个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